党史党建文汇

2018-11-28 03:27雷博
新长征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徽年轻干部干部

让党旗在宣传思想战线高高飘扬

宣传思想工作是政治工作,大事小情都要讲政治。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级宣传思想部门要结合实际,经常同党中央要求对表。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为杂音噪音干扰,不为错误思想迷惑。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党的宣传纪律,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的标准,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好作风出战斗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在具体工作中予以体现,不做表面文章,不照搬照抄、当“留声机”,避免大水漫灌,突出“实”、力戒“虚”,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摘自新华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回答和应对了“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难题和挑战,使社会主义中国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依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依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当前,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中国面临着新的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潮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整体设计与科学谋划,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在新时代,只要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

(摘自《光明日报》)

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基础。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要从严从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党的基层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围绕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这个重点,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通过制度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正确用人导向树立起来,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摘自新华网)

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扎紧了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要强化《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纪律意识是否牢固,是党员干部能否遵守党的纪律的先决条件。纪律意识不会自然养成,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增强。党中央时隔三年再次修订《条例》,向全党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契机,自觉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要主动学、认真学、结合实际学,准确全面理解,掌握精神实质,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尤其要把握好《条例》中针对管党治党的突出问题和监督执纪中发现的新型违纪行为作出的新规定。在熟悉掌握《条例》的基础上,真正把《条例》刻在心上、烙在脑海,联系实际、时时对照,在思想上划出红线、筑牢底线。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严”和“实”的要求一刻都不会放松。党员干部要把严管视为厚爱,知行合一,自觉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做遵规守纪的合格党员。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拓宽视野选。要严格程序、科学选用,坚持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和五湖四海、人事相宜选拔年轻干部,把各方面优秀年轻干部集中起来,把事业需要的青年才俊凝聚起来。要善于从基层发现、在一线选拔年轻干部,把那些经受得住矛盾和困难、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出来,选拔起来。

强化实践“炼”。年轻干部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有思想有闯劲有拼劲,但往往阅历浅薄、经验欠缺,难免心浮气躁、盲干蛮干,甚至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立足基层,脚踏实地,自觉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在勤学苦练、实干苦干中磨炼意志品质。要有针对性地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一线、重点项目上进行实践磨砺、强化锻炼,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练就成事的本领能力。

严厚结合管。严是爱,宽是害。护航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坚持抓早抓小,坚持从苗头性问题抓起,多为年轻干部咬耳扯袖,教育他们时刻慎独慎微,做到立场坚定、守牢底线、严守规矩。改进完善年轻干部考核机制,多为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担当,多为敢于创新的年轻干部担责,营造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强党建要抓关键点

锻造政治灵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抵御各种危险,防范各种风险,首先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不偏离航向。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都要把对党忠诚放在第一位,把讲政治摆在第一位,以固根守魂凝聚起党内强大力量。

立足单位实际。落地才能生根。强党建,就要根据不同对象,从不同单位和岗位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在推进党建中提高业务能力,在业务学习和工作中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建和业务工作实现双赢。

抓住关键少数。要使党

的各项规章成为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的自觉行动,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带好头、树榜样。

创新方法载体。有什么样的方法载体,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党建效应。不同领域的党员文化水平、经历、职业不同,对党建开展的要求各不相同,采用的方法载体也会有所区别。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让党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党的政策落地生根,在方式方法创新中让党的建设充满鲜活的力量。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确定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即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设计小组由张仃、周令钊、钟灵等几位美术家组成。后来,周恩来指示要多吸收一些专家共同设计国徽,又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以系主任梁思成为首的国徽设计小组,最后的定稿图,以清华大学设计组的方案为主。

1950年6月20日,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最后一次讨论,审定了国徽方案,由组长马叙伦、副组长沈雁冰向政协全体大会提出了审查报告。6月2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同意马叙伦委员代表国徽审查组的报告,通过了国徽审查组所拟定的国徽图案,并提请中央人民政府核准公布。会议通过了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9月20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使用办法等。在建国一周年之际,国徽挂上了天安门城楼。

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以后历次宪法均予以确认。

(摘自人民网)

延安时期我们党的党史学习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党内对国共两党关系、中共历史认识的不统一、不清楚逐渐显露,甚至存在错误观点,不利于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向前发展,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极其不利。

1937年4月初,张闻天在抗大开讲《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并提议成立“中国革命史研究会”,成员均跟班听课,然后就各人承担的章节写出讲稿,分头去各班担任教员授课。《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近代以来各阶级挽救民族危亡为节点,重点放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第一次合作及破裂等问题。

这个阶段党史学习集中体现在1937年5月至6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两次会议都对党的历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在论述如何更好地“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主题的同时,深刻指出大革命的历史表明,“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

(摘自《光明日报》)

抗战时期的人才队伍建设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专门讲了党的干部政策问题。他要求全党,不但要关心党的干部,还要关心非党干部,并就如何识别、使用、爱护干部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原则,还具体规定了爱护干部的办法。1938年9月,陈云在《论干部政策》演讲中也要求全党在干部政策上注意爱护人。他认为:﹃爱护人很重要。凡是提拔干部,得全面估计他的德和才;既提拔起来,就得多方面帮助他,不使他垮台。对干部,不要﹁抬轿子﹂,要实事求是。﹄

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还

对干部的奖惩和提升等问题作出了各项具体规定。在干部奖惩上,要求对待干部应当诚恳坦白;对待干部既不应放任,也不应打击;应勤于检查工作,有功则奖励之,有错误则批评之,奖励、批评均须有一定分寸等。在干部提升问题上,总政治部相继发出《关于干部之提升与审查工作的指示》和《关于提拔优秀战士培养知识干部的指示》,要求必须熟悉被提拔干部的历史,了解其社会关系及现实表现,必须德、才、资兼顾等。

(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巡视

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后,许多地方的党组织被打散。为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中央派出巡视员到各地指导工作,在传达落实党中央指示、建立或改组党组织、解决党内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鉴于各地难以发动暴动的实际,中央决定停止原计划的湖南、湖北农历年关总暴动,并派李维汉巡视两湖地区,传达贯彻这一指示。1928年1月中旬,李维汉到达武汉向湖北省委传达停止暴动的指示,并与省委商定成立湘鄂赣边特委等新的工作部署。巡视期间,河南省委也派人到武汉与李维汉联系,在了解河南近况后,李维汉写信给河南省委,分析形势并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各地党组织不时遭到破坏,巡视在恢复重建党的组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29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等人由于叛徒告密被捕,省委在济南、青岛等地的机关同时遭到破坏,省委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中共青岛市委和共青团山东省委共同商定组成中共山东省临时委员会,共同主持工作。8月19日,中央派陈潭秋到青岛巡视工作,与主持山东临时省委工作的同志谈省委组织问题,并召集会议改组临时省委。随后,临时省委制定工作计划大纲,推动了山东革命形势的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

谢觉哉:“有的放矢”三步骤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题为《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中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

“有的放矢”的真谛是“拿马列主义的箭,射中国革命诸问题的靶”。1942年11月11日,谢觉哉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读学风文件随记》一文,谈了学习毛泽东提出的“有的放矢”理论的体会。谢觉哉讲道:“弄到箭——学会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件事;看清靶——研究现状、研究历史——是一件事;学会射——瞄准靶、手法稳——是又一件事。”

谢觉哉说:“弄到箭,看清靶,射得准,合看是一件事的联续或发展,分看是三个步骤,也可说是三件事。”弄到箭,这是第一步或者是第一件事,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看清靶,这是第二步或者是第二件事,要求周密系统地研究周围的现实环境;箭是好箭,但是靶场环境变了,如果不调查研究、随机应战,也会乱射一通。射得准,这是第三步或者是第三件事,要求不断提高理论实践能力。拿到了好箭,找到了靶子,但是技术不熟练,也会出现偏差。

(摘自《人民日报》)

张闻天论挑选干部的标准

1937年6月6日,张闻天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上作报告时指出,正确挑选干部、配置干部将决定党路线之能否实现的命运。不但要客观地与大公无私地去挑选干部,而且还要根据干部的历史、能力、特长、兴趣等来适当地分配他们。

张闻天在报告中阐述了挑选干部的标准,第一应着重于他的政治观点与政治面目,第二还要看他的实际工作能力。他认为,如果以私人的与宗派的观点来挑选干部,那合乎这标准的干部将被排除,党的路线将不能很好地执行或甚至于完全不能执行,这对于党是非常有害的。挑选干部之后接着要适当地分配干部,一方面要使每一个干部能够称职,能够“如鱼得水”,最大限度地以自己的力量贡献给革命;另一方面由于适当的分配干部,使各项工作能够以整齐的步伐前进,保障政治任务的完成。在分配干部之后,还需要经常考察他们,不只是根据他们的一些书面的或口头的报告,而且还要根据他们实际工作的结果来考察。如果发现过去对于某一干部的认识有错误,或他的工作分配不适当时,那就应该审慎的来补救这种缺点,切勿固执成见,使事情受到损失。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猜你喜欢
国徽年轻干部干部
你了解国徽的使用规范吗?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藏在国徽里的窃听器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国徽上的澳大利亚宝贝
画国徽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