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投影法测定棉/苎麻混纺比的不确定度评定

2018-11-28 03:54巫莹柱梁家豪李孔兰单颖法
纺织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根数苎麻棉纤维

巫莹柱, 梁家豪, 范 菲, 李孔兰, 杜 婷, 单颖法

(五邑大学 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 广东 江门 529020)

目前,同类纤维如棉与麻、羊绒与羊毛等天然纤维混纺产品[1-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类纤维[4-6],天丝、莫代尔、粘胶、竹桨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类纤维[7],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11、聚酰胺18等聚酰胺类[8]纤维,其混纺比的快速测定是检测行业的难题。从理论和实践结果看,FZ/T 30003—2009《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显微投影法》和AATCC 20 A—2014 《纤维分析:定量法》的显微投影法是更有效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从混合纤维纵向形貌入手,测定各纤维的平均直径,统计各纤维根数,约除认定相等的切取长度,再根据各种纤维的密度,计算出各种纤维的质量分数。刘桂凤[9]对棉麻纤维平均直径所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但是忽略了其他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对整体测试精度的影响。

1 测试实验

1.1 试样与主要检测仪器

棉/苎麻混纺织物(由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提供,棉含量为52.5%和麻含量为47.5%),将混纺织物拆成纱线,参照FZ/T 30003—2009规定,制成各项测试所需的试样待用。

OLYMPUS CX31显微镜(南京贝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哈氏切片器(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CU-6型纤维细度分析仪(北京泰克汇光科技有限公司);101A-2型电热鼓风烘箱(宁波纺织仪器厂)。

1.2 平均长度检测

用哈氏切片器(精密螺丝旋转10格或6格)切取一定长度的棉/苎麻混合纤维1 000根以上,放到烘箱里烘干,制成载玻片,在显微投影仪下测其长度。

1.3 直径与根数测定

切取2组一定量的棉/苎麻混纺纤维,用盖玻片和液体石蜡固定住,放到CU-6型纤维细度分析仪载物台上,以纤维长度中部的投影宽度作为平均直径,且每种类型的纤维要测量200根以上,测量后计算每种纤维的平均直径与根数[10]。

1.4 密度测定

参考文献[11]的测试方法,采用比重瓶法对棉、苎麻纤维进行密度测试,将纤维浸泡在纯净水中,测量纤维所排出的液体体积,再根据水的相对密度、纤维干态质量等参数计算得到纤维的密度,每种纤维测试5次取平均值。

2 不确定度评定

2.1 混合纤维含量计算方法

由于直接测定各混合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很困难,不能满足目前快速检验的需求,为提高检验效率,依据FZ/T 30003—2009,采用测定纤维宽度作为纤维横截面的平均直径,棉、苎麻纤维含量的计算公式为:

2) 节点Tracker的作用为控制摄像头实时跟踪Rovio。该节点可读取话题PanTilts的信息并发布一系列控制摄像头移动的指令。Tracker提供3种模式,跟踪模式:摄像头实时跟踪机器人Rovio的移动,当监控图像中检测到多个机器人时,计算摄像头当前横纵角坐标与(pan,tilt)的最小差值;自动搜寻模式:控制摄像头按一定角度范围和增减规律遍历;扫描跟踪模式,摄像头先按照搜寻模式遍历,当检测到Rovio时切换为跟踪模式。

(1)

X2=100%-X1

(2)

式中:X1为棉纤维的含量,%;X2为苎麻纤维的含量,%;n1为棉纤维折算根数;n2为苎麻纤维折算根数;D1为棉纤维的平均直径,μm;D2为苎麻纤维的平均直径,μm;ρ1为棉纤维的密度,g/cm3;ρ2为苎麻纤维的密度, g/cm3。

在FZ/T 30003—2009中,默认所切取棉、麻纤维长度相同,忽略切取长度对不确定度评定的影响,但在实际检测中,要使棉、麻纤维切取长度完全相同是很困难的。为考察切取长度差异造成的影响,本文将切取长度变量重新引入公式计算,则式(1)、(2)变为:

(3)

X2=100%-X1

(4)

式中:L1为棉纤维的切取长度, mm;L2为苎麻纤维的切取长度, mm。

2.2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本文实验中不确定度来源是式(3)中所涉及4个变量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分为A、B 2类。A类不确定度是指在检测过程中随机引起的统计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是指由仪器、方法等非统计系统所引起的不确定度。本文实验的不确定来源如图1所示。

图1 不确定度来源Fig.1 Uncertainty sources

2.3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采用贝塞尔公式计算A类不确定度:

由上述测试实验和计算可得棉、苎麻各项指标的A类不确定度分量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棉/苎麻纤维A类不确定度Tab.1 Type A uncertainty of cotton/ramie fiber

注:棉和苎麻的密度平均值采用文献[11]的测试值。

因最终扩展不确定度值要修约到与棉麻含量的小数位对齐, 且不同分量的有效数字位数也难以统一,否则过多的有效数字不符合实际测量,故在计算中,各变量分量的标准偏差及标准不确定度小数位取比该分量平均值多1位即可。

2.4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将待测纤维在干燥箱中烘干时间长,载玻片制片的时间短且制片后立即使用显微镜观测,纤维在空气中吸水导致的直径膨胀的影响忽略不计。

切取长度与平均直径需使用显微镜观测,产生B类不确定度,根数与密度的测定不需要显微镜观察,故不会产生B类不确定度。显微测微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01 mm,所以由测量导致的切取长度的B类不确定度为

本文实验使用的CU-6型纤维细分析仪的分辨率为0.01 μm,所以由测量导致的平均直径B类不确定度为

2.5 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及合成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指的是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和)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当输入变量相互独立时,其公式为

式中:f为被测量y与直接测得量Xi的函数关系。u(Xi)为A类或者B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

根据式(3)推导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公式(A类与B类相互独立,A类结果在表1中列出;B类在2.4节中已计算)。

1)切取长度标准不确定度

2)平均直径标准不确定度

3)根数标准不确定度

u(n1)=u(n2)=4.0根

4)密度标准不确定度

u(ρ1)=u(ρ2)=0.005 g/cm3

5)棉/苎麻纤维混纺比测定的合成不确定度

4个主要不确定度大小顺序是:平均直径(1.37%)、根数(0.37%)、切取长度(0.33%)、密度(0.12%)。

棉/苎麻纤维的合成不确定度为

由于平均直径为最主要影响因素,测量次数为200,在置信水平为95%下,k选为2,故扩展不确定度为

U95=k95uc=2×1.5%=3.0%

2.6 切取长度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及影响

在FZ/T 30003—2009标准中和许多相关研究中都认定,棉、麻纤维切取长度相等并作约除处理,但均未对2种纤维切取长度差异的显著性提供可靠证据,本文实验采用标准使用的哈氏切片器,旋转精密螺旋器6、10格,分别切取2种长度棉/苎麻混合纤维束,统计100根切取纤维的长度,并使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的 “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棉与苎麻纤维切取长度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Tab.2 Significance test for cutting length between cotton and ramie fibers

由于F检验得出Sig.>0.05,即认为假设方差相等。当假设方差相等时,6格和10格长度的Sig.(双侧)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棉、麻的切取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再者实测6格的棉和苎麻纤维平均长度分别为0.123 7、0.115 8 mm;10格的棉纤维和苎麻纤维平均长度分别为0.203 9、0.197 8 mm,与6格的理论切取长度0.120 0 mm和10格的理论切取长度0.200 0 mm接近。

棉纤维的长度比苎麻纤维大(见图2),其原因为:1)从初始模量方面考虑,苎麻纤维初始模量大(170~210 cN/dtex)[12],所以其在螺旋器作用下不容易变形,刚性较好;棉纤维初始模量小(60~82 cN/dtex)[12],比较柔软,且有天然转曲,处于弯曲状态,在螺旋器的作用下更加容易变形,切取纤维后棉纤维还是处于弯曲状态,其长度比初始模量大且刚性较大的苎麻纤维长。2)从弹性回复上看,棉纤维刚性较小,受到螺旋器挤压后回复率大;而刚性较大的苎麻受到螺旋器挤压后回复率小,也导致棉纤维的长度比苎麻长。

图2 棉/苎麻混合纤维的显微图Fig.2 Micrographs of cotton/ramie fibers

考虑棉、苎麻纤维切取长度差异,依据式(3)、(4)计算得到的棉、苎麻纤维含量分别为53.3%、46.7%,纤维切取长度对整体棉/苎麻混纺比造成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33%,扩展不确定度为0.66%,说明其对棉、麻纤维的含量影响在±0.66%范围内;忽略切取长度差异,根据式(1)、(2)得到的棉、苎麻纤维含量分别为52.5%和47.5%,误差为0.8%,超过0.66%的扩展不确定度,说明忽略切取长度差异会造成较大的检测误差。

3 结 论

依据FZ/T 30003—2009《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显微投影法》测定棉/苎麻织物混纺比的主要不确定度来源是2种纤维的平均直径、根数、切取长度、密度,由平均直径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密度引入的最小。在考虑切取长度差异情况下,棉、苎麻的含量分别为53.3%、46.7%,扩展不确定度为3.0%。纤维切取长度对棉/苎麻纤维的含量影响为±0.66%,若忽略切取长度差异,将导致0.8%的检测误差。由于测定棉麻纤维切取长度的时间很长,因此,为了降低检测工作强度和提高检测效率,在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忽略棉与苎麻纤维切取长度的差异,并进行约除计算。

FZXB

猜你喜欢
根数苎麻棉纤维
更正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关于“双显法”对木棉纤维和棉纤维定性鉴别的探讨
羊毛/腈纶/棉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探讨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玉米的胡须
ICAC: 全球棉纤维消耗增速放缓
基于改进型号第二娄无厅点根数的北斗CEO卫星广播星历拟合算法及实现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