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荒岛桃源

2018-11-28 09:39李欢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鲁滨孙漂流记新作文

李欢

作者自画

本人,大名李力行,小名李端端,性别女,職业:校长老师好学生外加爸爸妈妈好女儿,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美丽勇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好少年一枚。说来见笑,我身负诸多优点,如会煮一百多种口味的方便面等(除非你偷了我的调料包),而且,我从小学开始就担当了劳动委员的重任(仅在一年级开过一次会以后就没有下文了),并积极参加同学们举办的活动(如生日会、KTV等)。我平时喜欢音乐:弹钢琴、拉小提琴……我还很喜欢阅读,最喜欢《红楼梦》了,读了三遍。我还喜欢去一些很美丽的地方看很好看的风景,然后用笔写下我心中的感悟。

【摘要】

本文重点关注鲁滨孙荒岛求生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生存难题,聚焦小说主人公的应对措施,同时联系现实生活情况,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文章针对淡水、生理疾病、心理疾病三个荒岛生存难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书中大部分生存方法可行性不足,鲁滨孙“世外桃源”式的生活是艺术加工的结果。

【关键词】

鲁滨孙 生存可行性 淡水 心理疾病 生理疾病

引语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世界著名的探险小说之一。书中大量对荒岛求生过程的精彩描写,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鲁滨孙漂流记》不仅在文学艺术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书中鲁滨孙荒岛求生的方法是否能给鲁滨孙带来一个世外桃源,也同样值得研究。本文将重点关注鲁滨孙荒岛求生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生存难题,聚焦于小说主人公的应对措施,同时联系现实生活情况,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

一、淡水

水在人体中占70%以上,淡水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依我的计算,我来到这个可怕的海岛上,是在九月三十日。当时,那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我的头顶;所以依我的观测,我是在北纬九度二十二分。”①按照书中描写,该岛地处热带,四面环海,蒸发量大。可见淡水对于鲁滨孙的生存是最为重要的。

书中描写到,船只失事后,鲁滨孙在岛上找了些淡水喝。“我从海岸向里面走了八分之一英里,想找些淡水喝,居然给我找到了,真使我大喜过望。”②因此,该岛上淡水十分充足。但是,鲁滨孙却没有一个轻便的水壶,只有几只用来装水的玻璃瓶。鲁滨孙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首先,我没有器皿来装流质的东西,只有两只桶,都装满了甘蔗酒,再就是几只玻璃瓶,有的是普通样子的,有的是方形的,是装水和烈酒用的……”③玻璃瓶易碎且容量较小,无法很好地随身携带淡水。后文又提到鲁滨孙做了几只陶土容器:“我所做出的小型器皿却比较成功,像什么小圆罐哪,盘子哪,水罐哪,小瓦锅哪……”④但他却一直没有随身携带盛放淡水的器皿。在野外生存中,随身携带淡水才能够为外出打猎、劳作等活动提供能量保证。探险家、节目主持人贝尔·格里尔斯在《荒野求生》节目中就曾提到,水壶对于遇险者来说,其意义甚至超过刀具,它使遇险者的活动范围可以离开水源地。⑤

而且,像鲁滨孙一样制造陶罐,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的。首先,岛上没有特殊的陶土,烧制的陶器质量不好,容易破碎。其次,鲁滨孙非专业制陶工匠,对于烧制的火候难以把握。因此该做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不大。

二、生理疾病

鲁滨孙所处的荒岛地处热带,气候湿热,适合病菌繁衍,且鲁滨孙没有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疾病无疑是对鲁滨孙极为危险的。在荒岛上,鲁滨孙曾得过一场疟疾。“六月二十五日,很凶的疟疾。持续了七小时,时冷时热,最后才出了一点汗。”⑥但是,该病在作者用烟草及酒的治疗下被治愈。“我先拿一片烟叶放到嘴里嚼;一下子,我的头便晕了起来……不管是怎样的吧,我醒来的时候,觉得神清气爽……”。

那么,烟草真能当药治疗疟疾吗?《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烟草主要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等症,也可用于灭钉螺、蚊、蝇、老鼠。⑦其中并未提到能够治疗疟疾。在现代医学中,治疗疟疾一般要先在患者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患者打寒战时注意保暖,且一般采取青蒿素治疗,与烟草无关,所以烟草治疗疟疾的可行性很小。同时由于鲁滨孙发病时没有同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用烟草在荒岛上治疗疟疾并康复的可能性不大。

三、心理疾病

鲁滨孙长期在一个荒岛上生活,在遇到“星期五”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过着孤独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鲁滨孙很有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在荒岛上,鲁滨孙通过信仰上帝、诵读《圣经》来使自己解脱。

在历史上,也曾有过人类独自一人在孤岛上生存并最终获救的例子。如玛格丽特·德拉洛切在魔鬼岛上靠打猎生活了两年后被救起,期间她的情人和女仆去世;阿达·布拉克杰克在弗兰格尔岛上独自生活了两年,期间她的同伴相继失踪或去世;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孤身一人在马斯蒂拉岛上生存了四年零四个月,他也是《鲁滨孙漂流记》主人公鲁滨孙的原型。⑧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几个例子中,生存者都是主动上岛或是被有意放逐的,其中没有人像鲁滨孙一样是在海难中幸存的。这一方面保证了他们身体健康且有足够物资供一段时间使用,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有心理准备,受到的精神打击较鲁滨孙小。同时,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了二十七年,在遇到“星期五”前生活了二十五年,比现实生活中几位生存者生活的时间要长得多,孤独感对鲁滨孙的影响也会较大。虽说鲁滨孙觉得他的孤独是“上帝的惩罚”,宗教信仰使他在精神上轻松了很多,“……因此我对上帝别无所求,只求他把我从这些使我昼夜不安的罪恶重担下解救出来。至于我的孤苦伶仃的生活,那简直算不了什么”。但他仍然在书中表现了对于同伴的渴望,比如他后来救下“星期五”及遇险的船员,就体现了这一点。说明在孤独的生活里,他的情感已有缺失。

隔离对于群居动物的心理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在《社会应激对群体隔离动物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者观察群居和隔离两种生活条件下的大白鼠摄食、饮水、睡眠等行为差异,并在环境变更后着重研究了社会应激对群体隔离动物的行为影响。发现群居与隔离两种环境对动物摄食、饮水和体重无明显影响,但隔离动物睡眠时间短,变化程度大。社会应激对隔离动物的摄食、饮水和睡眠的影响比群居组严重,恢复也慢,并产生了强烈的攻击性行为。⑨

《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鲁滨孙见到土著人的脚印和其他痕迹后,一度非常慌乱。“我像一个方寸已乱、精神失常的人似的胡思乱想了一阵,拔腿就往我的防御工事跑去,就像脚不沾地一样。我心里恐慌已极,走不到两三步就要回头一看,连远处一丛小树,一个枯树干,我都误会它是个人。……我一夜都没合眼。”⑩虽说鲁滨孙衣食无忧,且性格乐观、知足,但由此可见,长期远离人世的生活,已经对他的心理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结语

《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详细的荒岛求生过程,在世界文学史上十分难得,彰显了作者丰富的知识。本文针对书中几个生存难题对鲁滨孙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分析了书中鲁滨孙的应对措施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

淡水资源在荒岛上是最重要的。书中鲁滨孙所处的荒岛上淡水丰富。但鲁滨孙没有容器随身携带淡水,制作陶器来盛水的行为可行性也不大。

生理疾病对于鲁滨孙的伤害最大。由于烟草并没有治疗疟疾的功效,书中鲁滨孙得了疟疾后,用烟草和酒治愈疾病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性很小。

书中鲁滨孙用信仰来使自己得到解脱的办法是可行的。但是鲁滨孙远离人世的生活还是给他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的生存方法及“世外桃源”式的长达27年的生活,大部分是进行艺术加工后的结果,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及现实依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不大。鲁滨孙遇到的几个生存难题,应该会给他带来长期的身心上的折磨,而不是像小说较后部分中描写的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

《鲁滨孙漂流记》一书固然是难得的文学佳作,但读者也要多方面地认识和了解此书,而不仅仅是从文学一个角度。这对理解本书的内容必会有极大的帮助。

(指导老师:李 欢)

①②③④⑥⑩  笛福著,徐霞村譯.《鲁滨孙漂流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57.

⑤  许泉.荒野求生点滴—贝尔·格里尔斯教你野外生存与自救.《现代兵器》.2009,6.

⑦  谢宗万主编.《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76.

⑧  http://www.codeweblog.com/10个真实版荒岛余生-肯尼迪曾落难孤岛/

⑨  林文娟,汤慈美.社会应激对群体隔离动物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1981,3(3):346-352.

创作感悟

《鲁滨孙漂流记》是我小时候的回忆,是一本特别经典的冒险小说。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无非就是人处在逆境之时要乐观向上等等。不过太多人把注意力放到这本小说所体现的精神上,反而很少有人沉下心来看鲁滨孙是如何荒岛生存的,所以我提出疑问:鲁滨孙的生存方法可行么?

写这篇论文时我觉得特别新奇好玩,但同时也很“痛苦”,因为涉及到的知识面太广,我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比如鲁滨孙所处的荒岛的环境、气候等。查资料时,在长知识的同时也提醒我平时在这方面阅读量不够,写起来不够得心应手。

写完以后,我特别有成就感。我得出的结论是鲁滨孙的一些生存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行的。这次的写作,让我了解到有时可以从一些比较“偏”的角度阅读,提出问题并争取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写读后感未必要大众化,一味地“积极向上,勇敢乐观”,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写作是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会。只有写自己想写的、表达属于自己的情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魂的,文字带有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更带有作者的意志和灵魂,写作则是赋予文字情感与生命的过程。如果写作只是为了写给别人看,写的东西连自己看了都觉得不感动的话,那这个作者早已失去了对文字的尊重,是他杀死了自己笔下的文字;是作者亲自禁锢了他笔下的人物,使他们成为冷冰冰的滑稽角色。而他自己,也失去了当初写作的本心。

编辑留言

很多同学也许会诧异,为什么在《新作文》里面出现了一篇论文。但其实如果我们细细地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论文,并没有严格的学术规范与创新研究,而更像是一篇披着论文外衣的作者的思索,其中的行文以及语言都是中学生式的,依然是我们所熟悉的作文的感觉。但是,对于这样的论文的形式以及作者对于《鲁滨孙漂流记》这样一部名著所敢于提出的质疑,我们是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的。能够想到鲁滨孙的故事是否有可行性,并且尝试用一篇论文去论证,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作者的这种态度,以及查证大量的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行动,已经具备了一个治学的基本态度。我们希望同学们都勇于、敢于去做这样的研究,去思索每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当然,这篇论文论证的论点成立吗?我在这里不做置评,如果哪位同学想要驳斥,我们也同样欢迎,欢迎你们的观点来交锋!(寒云)

◎新作文访谈录◎

Q1新作文:你对写作的看法是什么?

李力行:对于我来说,写作是一种娱乐,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写作可以把一个个想法、梦境变成黑底白字,赋予一个个虚幻的人物生命,又或是把点点滴滴的情感积累下来。所以我非常享受写作。

Q2新作文:在写作中你最大的感悟和收获有哪些?

李力行:写作时我最大的收获是能体会到“造物主”一般的感觉,写作给了我一个机会,暂时离开现实,忘记一切烦恼,天马行空,自由想象。我觉得写作其实不是去生造,而是去记梦,“做梦”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写作只是把它记录下来。不过就像是真正的做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写作,当然是要建立在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事”与“情”上面。

Q3新作文:平时喜欢读些什么书?有没有最喜欢读的书?

李力行:我喜欢读的书挺多的,侦探、悬疑、科幻、文史哲等等类型的书我都喜欢。其中《红楼梦》《福尔摩斯探案集》《基督山伯爵》《雪国》是最喜欢的四本书。

Q4新作文:最喜欢的作家有哪些?或是对你写作影响较深的人?

李力行:川端康成、阿瑟·克拉克、雨果、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王朔和聂鲁达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其实还有很多啊)。

Q5新作文:对同样喜欢写作的同龄人,有没有想说的话?

李力行:我们的生活阅历还很少,平时写作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第一,要多读书,读书多了才能写出好作品。第二,要多幻想,并多积累平时的生活片段。第三,要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第四,要尊重自己的文字,并发自内心地去沉浸在写作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写越好。

猜你喜欢
鲁滨孙漂流记新作文
拯救火星“鲁滨孙”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漂流记
成功在于什么?
鲁滨逊漂流记
枧潭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