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

2018-11-28 11:20王定国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东莞市名校优质

王定国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从而化解教育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广东省东莞市出台的《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要满足东莞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并通过优质学校对新办学校的带动,让新办学校具有强劲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优化优质教育的供给。

一、增加优质学位供应是治本之策

为解决高中阶段优质学位不足的问题,东莞市从2007年起正式启动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投入巨资对21所学校实施新建扩建工程。如何让这些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摆在东莞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2004年,东莞中学成功协办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使松山湖学校迅速呈现出惊人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自2012年起,东莞市又新办了市第六高级中学、市第七高级中学、市第八高级中学、麻涌中学四所高中。新学校的开办以高品质的硬件建设为起点,以创建优质学校为目标。根据《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均衡教育”的要求,为有效促使新办高中优质发展,按照“名校办新校”的办学模式,由四所名校分别对新办学校进行一对一帮扶。这对促进新校自主发展、优质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4年,以百年老校东莞中学组织协办的形式,创办了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目前,该校在学校品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成绩、社会口碑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优质学校的标准,成为了东莞市乃至广东省的一所知名学校。从2004年至2013年,东莞市普通高中通过新建学校增加了10500个学位,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户籍人口子女就读优质高中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外来人口子女就读公办优质学校的学位。

二、名校带新校,增强优质学校的影响力

1.探索联动方式,提升优质资源影响力

一是行政推动,让优质资源单向输出,协办新学校。行政推动下的名校协办新校,是以输出为主要方式,即输出名校的管理队伍、办学理念、骨干教师等,为新办校所用。名校协办新校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能充分发挥名校的“溢出效应”,推进优质教育向普及化、平民化发展,加快教育一体化建设。通过这种联动式发展,最终促进了新校自主发展、优质发展。

二是一对一协办,进行集体帮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和《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均衡教育”的要求,为有效促使新办高中优质发展,东莞市提出了“名校办新校”的办学模式,在办学思路、文化引领、人才帮扶、制度引进、教学辐射等方面进行一对一帮扶,对促进新校自主发展、优质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着眼于新办校优质资源再生能力的提升,进行多维联动、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在人员与资源的双向流动中,实现新办校与协办校的共同发展;鉴于四所新办校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处境,建立了互动平台,让新办校在研讨中相互学习、各自突破,形成联动。联动方式从优质协办校向新办校输入优质资源,到新办校与协办校资源的双向流动,使新办校之间建立起互动平台,形成共同创建的联动方式。

2.丰富联动主体,提升优质资源再生力

协办之初,基本由优质协办校派出精干班子组成新办学校的核心力量,以管理人员的联动为主;后来逐步发展到教师联动,通过教师双向交流,新办校教师到对应协办校听課、上课、参加教研,达到培训提升的目的。而协办校的教师会不定期向新办校送课,或挂职直接参加教学和管理;甚至把新办校学生安排到优质协办校学习,一起享受优质教学,感受优质文化。

家校联动,使家庭与学校成为了联动的主体,共同构建“学生开心、教师顺心、家长舒心、社会放心”的快乐校园。同时,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关注教育,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不断丰富联动主体,从最初以学校为主体的联动,到教学管理人员、校长、主任的联动,再到新教师的培训,以及学生进入优质学校学习,不仅使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加强了交流,也使家庭与学校成为了联动主体。这是学校优质资源再生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拓展联动的深度,提升优质资源辐射力和融合力

1.拓展联动内涵,提升优质资源辐射力

新办校与协办校之间最初的联动是以人、财、物等有形实体的交流为主,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逐步深入到课程共享、学分互认、文化移植等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的各个领域。将老牌优质高中的优秀文化基因移植到新校,使新校实现文化再造;通过物质文化、思想文化、价值文化等各方面对新校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新校初具名校文化气质;通过文化移植、优势互补、课程共享等方式,将优质高中的办学理念等渗透到新办学校的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中。

2.挖掘联动要素,增强优质资源融合力

在学校内部实现学校文化、教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师、学生等多要素间的良性互动,是联动的重要内容。有关研究表明,优质学校的创建是一项综合性、整体性工程,需要注重六个方面:一是学校文化,要突出学校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二是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学校价值,必须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保障;三是开展教师合作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优化育人环境,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四是学校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导,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方向;五是给学生提供学习工具和认知工具,帮助学生不断反思和进取;六是加强艺术教育,明确艺术教育目标,改善学生的生活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多维互动下,在共同创建优质学校的过程中,新办校通过建立平台、机制,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交流,形成了校际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了更多关于优质高中创建的思维启迪和宝贵经验,逐步形成了优质学校共同体。联动式优质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突显了校际协作的巨大影响力,东莞市教育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集团化办学思路,使校际联动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如今,各新办高中陆续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而且还涌现出了一批名师、学科带头人,学生也得到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东莞市名校优质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