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措施

2018-11-28 11:39梁芬梁英唐秀俊
农家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梁芬 梁英 唐秀俊

摘 要: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保护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出相应措施是具有必要性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又提出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包括实施社区共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为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多样的生物资源、优越的环境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了维护其可持续发展的特性,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之一,具有多样的植物和动物,为构建完美的生态系统做出帮助,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措施,推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和谐发展。

一、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1.植物多样性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具有生物多样性,其植物种类丰富,包括秃杉、红豆杉、伯乐树、水青树、半枫荷、伞花木和十齿花等,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除此之外,还有贵州省级保护植物,包括红花木莲、白辛树、深山含笑和长苞铁杉等。据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显示,雷公山高等植物2582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2种,占贵州总数的18.6%,占全国总数的3.9%,显示出了具有多样性的植物特点。

2.动物多样性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具有多样性的动物资源,也能够体现出其生物多样性。已经鉴定的野生动物有2239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云豹、金钱豹、猕猴、长耳鸮、白尾鹞、水獭、斑羚等21种,其中,兽类67种、鱼类35种、鸟类154种、两栖类36种、爬行类60种、昆虫1861种、寡毛类26类。显示出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贵程度,具有大量的珍稀物种,需要对其动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1.实施社区共管

在对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过程中,有可能遭遇当地部分居民的破壞,这就需要通过扭转居民思维的方式实施对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将居民从居住者的角色转变为管理者和保护者的角色,以这种方式达到对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的目的。实施社区共管,让居民看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价值和意义,并且给予居民在保护区内获取利益的机会,让居民能够自觉的对保护区进行保护和管理,进而实现对居民素质的有效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扶贫的方式实现社区共管,这是基于当地部分居民生活较为贫困的现状制定的措施,引导居民创收,实现科技扶贫,让居民生活与资源保护不具有矛盾性,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会扮演保护者的角色,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2.逐步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让区内村民在牺牲自身利用资源利益的时候,从中得到一定的资源补偿,逐步缓减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使当地群众改变由以前的强制保护变到自觉保护的理想目标。但目前的生态补偿标准14.75元/亩,补偿标准远远低于1亩林地产生的经济效益,社区群未得到应有的合理补偿,因此社区群众在保护森林资源中还不够重视。建议保护区及上级政府要积极向国家林业局反映,争取得到中央财政补偿,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标准。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之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是从经济的角度对其保护提供支持,有了资金才有了对保护区进行维护的基础,无论是环境建设还是基础设施都离不开资金的使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如,我国法律制定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将30%左右的森林区域规划为生态公益林,并将其加入到国家公共财政预算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可以让下游地区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资金上的帮助,这是由于雷公山地处贵州省雷山县,作为生态屏障保护着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其合理建设关系到下游地区的稳定发展,因此下游地区出资进行保护是具有合理性的。例如,在《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获取进行了规定,包括防护林的经营者和特种用途林的经营者。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可以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完善细节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可以从管理工作和管护体制两方面进行考虑,是具有有效性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在管理工作方面,应当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让管理人员能够依照具体条例进行管理。设置验收组和督察组,从自然保护区保护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效果进行评定,监督具体的保护工作,确保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在管护体制方面,主要针对的是火灾的防护,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护体制,提升上下联动的效率和质量,一旦出现事故能够迅速的制定应对策略并加以实施。为了让管护体制得到有效的落实,可以通过建立森林管护民兵营的方式实现管护网络的有效建立,将民兵的作用进行发挥,从而加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分别体现在植物和动物上,植物为其带来了良好的环境,动物为其来带了生命力,从而构建了和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护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需要让当地居民融入到管理建设中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管理的层面上对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提升,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镇国,谢丹,余永富,李萍,李兴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原生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J].吉林农业,2017(15):77-79.

[2]李莉,王英,潘成坤.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为例[J].吉林农业,2016(23):107-108.

[3]张华海,张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8.

作者简介:梁芬(1973-3)女,苗族,贵州雷山,本科,主要从事林业工作,现任工程师职称。

猜你喜欢
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