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淮剧艺术的特征

2018-11-28 01:57姜春梅
戏剧之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淮剧曲调特征

姜春梅

【摘 要】淮剧,是一个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主要唱腔的剧种。它随着历史的演变,从“门弹词”“香火戏”等早期戏剧的萌芽状态,衍化为盐淮小戏、江淮戏、淮剧,从一个样态转向另一个样态,从一种审美转向另一种审美,从而继承了自清乾隆以来200多年的淮剧传统文化,以质朴敦厚、亦俗亦雅的艺术风格和多元的艺术特色,征服了广大的观众。

【关键词】淮剧;特征;曲调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021-02

戏曲剧种之间最典型的区别特征在于音乐,而“曲”又是戏曲中最重要的基本元素。由此来观察淮剧,曲词通俗浅显、蕴藉深厚;声腔激越明快、平缓舒展;吐字清丽圆净、唱曲温润宛转,这是淮剧稳定的音乐风貌。

淮剧原以江淮傩腔、民间俚曲、徽京音调三方面元素架构而成。在它初出现的时候,因方言、地域的差异曾是“东路”尽唱“下河调”,“西路”独咏“淮蹦子”,而当这两种腔调渐趋合流以后,又一度出现南派(上海)风行“自由调”,北派(江苏)崇尚“老拉调”的“分庭抗礼”局面,呈现出具有不同审美指向的两种艺术样式。然而这诸多唱调,无论各具怎样的特色,彼此间都在互相影响、共融发展,有着共同的高亢、激昂、粗犷、豪放的演唱风格。

淮剧共有曲牌近百种。从其声腔主调的艺术形态来看,其主体音乐结构,系曲牌联缀体与板式变化相对接的混合体式。在这种体式下所形成多歌主调声腔,虽具有同一个剧种音乐粗犷爽朗的本原属性,但腔体不同,风格多样,各具美态。细观其主要代表性声腔有:

一、淮调

清末民初,通过“香火调”原生态音乐的传承和民间山歌号子的嬗变,形成了一种新腔,因源于两淮地带田野之声而得名“淮调”,并由“俚巷歌谣”演变为质朴之曲,是表现戏剧情感的重要腔调。淮调又称“淮蹦子”“老淮调”“淮北调”,因生长于两淮地带的中心区域,故在语音、情态、色调及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刚烈、粗犷的个性化特点。其次,此调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遗风,粗俗中闪烁着纯朴的光泽,其唱腔旋律多以清板干唱和高腔为核心,板速稍快,且自然流畅,质朴而温存。在那偏于对商、羽调式运用的典型音调里,夹有厚重的民间音乐文化风情,且又有浓郁的情感深度和悲剧性的气质。

二、拉调

“拉调”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上海。与古老声腔“淮调”相比较,“拉调”流连于传统和现代之间,调性雅淡清逸,旋律清越悠长,富于韵味,轻盈舒美,其宽泛的抒情性音乐风格,有着适合于表现人物多重性格的内涵。从表现情趣上看,因“拉调”的旋律线条多呈曲线性自由延展状态,故而它偏适于表现多变性及叙述性较强的戏剧情节。尤以施行“弦索”与“鼓板”的融合,变俗曲雅奏,而使淮剧聲腔趋于细腻、婉转。

三、自由调

“自由调”20世纪30伟代末创始于上海。该声腔的形成,既保持了明显的淮剧传统声腔的基因特征,又通过旋律、调式、节奏、速度等多种手段的变奏,形成一个自由而丰富多变的唱腔,取名为“自由调”。“自由调”深含更多柔婉和流畅的音调,旋律线条宽广悠扬,声态柔美且富有动感。其色彩多有欢快、清新、华丽的暖色调。显然,“自由调”非但具有曲体结构自由灵活、板式变化融合性极高的特点,更因它具有清雅细腻、华美娴丽的音乐气质而充满清新明净的美质。它与后来相继创立的“六字句”“滚板”“连环”等板腔相组合,从而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由调”声腔体系,并与“淮调”“拉调”相融合发展,繁衍出带有南、北双重特色的新的声旋,共筑起淮剧音乐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声腔系统,为淮剧艺术的后续发展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淮剧新旧声腔不断轮回交替、转型的同时,又展现出音乐发展的创新性和多样性。趋定型的“自由调”,又开始走向更为细化和分层的局面,隶属于“自由调”腔系内的不同形态牌的区别也渐趋明显。这其中最具亮点和最具有开创性价值的,便是“大悲调”和“马派自由调”。

四、大悲调

“大悲调”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与所有老调之不同,在于它对旋律的拓展极其优美而有深度。华彩性的过门和曲折的长腔相交融,拓宽了它横向发展的方向,丰富了旋律的美感。其整个唱腔都以缓慢的速度和平稳而细腻的方式加以展现,更具甜美的气质。“大悲调”由于融入了锡剧声腔的旋动元素而加剧其高度音乐化、戏剧化及旋动线条的柔韧与缠绵,为淮剧抒情性声腔之最,常在戏剧情节最集中和最有亮点的地方用此曲。当代淮剧名家梁伟平、梁国英、陈澄,在他们所主演的《千古韩非》《南北和》《太阳花》《祥林嫂》《王玉莲》等剧中,无不以一曲感情色彩浓重的“大悲调”,取得思想与艺术双重意义上的审美效应。它是当代淮剧引用最多的一个核心曲牌,也是淮剧观众期望值最高的一种声腔。优美而流畅的特性,赋予“大悲调”以长久的生命力。

五、三截调(马派自由调)

这是在淮剧唱词基本结构中作三、三、四分逗的十字句型的唱腔,因其腔节断断续续,故将其调称为“三截调”。又因此调为名伶马麟童所创,并在琴师蒋正的协助下定型,故俗称“马派自由调”。诚然,这是一首源于原生“自由调”的变体曲牌,它的声腔个性主要体现在具有规律性和特征性的节奏方面。其以七度大跳、上下挑滑、切分音型与变换拍子结构为基本特征的唱腔,声弦奇特粗放豪爽,具有别样的抒情美,旋律美。同时因为这一曲调的衍生,有着传统性与时代性相交融的优点,故深为观众所喜爱。当这种风格的唱腔和唱淚袖观众共同认可.且成为一个稳定的形态之后,便成为沪地淮剧音乐风格的独特性标志。

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末这段时期,淮剧进入一个大步跨越的繁盛时期,也是淮剧流派最多的一个时期。此时,因地域文化特点而滋生出南路、东路、西路三个流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由于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淮剧各路声腔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路,原指清(江)、淮(安)、宝(应)一带的淮剧。它们在地理上与连云港、徐州乃至山东邻近,除紧紧依附于两淮地区牛歌、号子等“里巷歌谣”之外,又受着柳琴、梆子、淮海戏唱腔和演唱方法的影响,加之在理念上追随古朴遗风,故其声腔音调饱含高亢沉稳、粗犷豪放、厚重挺拔的地域特征。而最能体现西路风格的“淮蹦子”,则更是线条刚劲,唱风淳厚,有着字多腔少,偏于叙事性的特点,无愧为淮剧声腔中“曲中之首”“调中之王”。

东路,原指盐阜、建湖一带的淮剧。受水乡清幽淡雅环境的影响与纯和语言音调的温润,其声腔具有结构严谨、线条酣畅、风格舒展秀丽的风格。东路所擅长的“下河调”“拉调”,其线条柔和,唱风清亮,有字少腔多、注重戏剧性表达的特点,有西、南两路都不及的纯净、清丽和深沉。

南路,实指以上海一地为代表的淮剧。人们习惯把这路称为“南派”或“海派”。南路声腔的构建,多半沿着“自由调”为主体的轨迹加以延展。音乐语调又夹在江、浙一带某些吴语语系的漩涡之中,故其声腔多有富丽雕饰、精工细密的格调和重在抒情性的特点。进入当代以后,为顺应人们审美心理和旨趣的变化,南路声腔在保持淮剧醇厚声韵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其委婉清丽、秀美抒情的江南地方风格,向着有现代性、创新性,追求文化品位的目标前进。上述东、西、南三路历来就是一个艺术多元化的地域,这三路不同的艺术流派,实际上代表了三个区域内多个剧团的群体风格。它们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方式和手段,生成其独立的审美意义。

总之,随着戏曲的频繁交流,互相吸收彼此的艺术精华,今日之淮剧声腔,一方面在坚守独立的声腔和风格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在开辟东西合腔、南北曲兼用的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淮剧曲调特征
Wake up, Bunny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布谷鸟
抓住特征巧观察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