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敦煌》对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新思考

2018-11-28 01:57杨乐
戏剧之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舞剧敦煌

杨乐

【摘 要】舞剧《大梦敦煌》在2000年由兰州歌舞剧院编排首演,是一部大型民族舞剧。该剧讲述了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相识相恋的一段爱情故事。该剧以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千年历史文化为背景,创作出了特有的以敦煌为题材的民族舞剧,将最代表敦煌的两个古迹美景——莫高窟和月牙泉的由来用拟人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展现了敦煌的神秘风貌。该剧自首演以来,己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化部“文华奖”等多项荣誉。在此,国内已有大量学者以文献的形式对舞剧《大梦敦煌》进行研究和分析。本论文通过观赏舞剧,查阅资料,运用所学舞蹈理论知识,对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地域鲜明的舞蹈、古朴典雅的音乐和绚丽多彩的舞美进行评述。

【关键词】敦煌;舞剧;舞蹈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116-03

舞剧《大梦敦煌》以古代敦煌西域地区为背景,讲述了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此部舞剧自出演之后好评连连。敦煌作为古代中原和西域的交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大梦敦煌》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文化风貌,展现了莫高窟飞天的曼妙舞姿,掀开了敦煌的神秘面纱。在《大梦敦煌》创作中,编导大胆突破,侧重描写和刻画人与人的情感,将莫高窟和月牙泉的由来用人物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呈现给观众。风格鲜明的敦煌舞和异国舞蹈,以及令人回味的音乐风格也是剧中一大特色。

一、《大梦敦煌》舞剧中的舞蹈、音乐、舞台美术之美

(一)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

1.合理巧妙的结构安排,情节曲折。舞剧《大梦敦煌》是一部戏剧形式的舞剧,分为四幕。

序幕:独守莫高窟的王道士在无意间的打扫中发现了埋藏千年的藏经阁,从此展开了一段发生在敦煌的感人爱情故事。

第一幕:画师莫高带着“飞天”画卷,在去往敦煌的茫茫沙漠中口渴难耐,生命垂危,被路过的大将军之女救下,成为故事的开端。

第二幕:莫高走向了神往已久的敦煌圣地,在大漠孤烟的气氛下他潜心创作,却与月牙再次相遇,二人因对艺术的痴迷而萌生爱意,大将军闯入带走了月牙。第二幕揭示了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成为故事的发展。

第三幕:大将军为女儿月牙招亲,莫高乔装混进军营,两人一起逃出军营,大将军率兵杀进敦煌。第三幕将舞剧情节推向高潮,人物矛盾关系突出,成为故事的高潮。

2.真实细腻的人物形象,性格迥异。《大梦敦煌》的主要人物是莫高、月牙、大将军三人,剧情发展中三人性格迥异,形成矛盾冲突点。由于大将军阻止莫高与月牙相爱造成冲突因素,从而构成了爱人间相识、相知、相恋、相守的过程,被父亲阻拦,二人分分合合、生离死别。这段由亲情引发的爱情悲剧,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在古代敦煌的大背景下,编导将莫高、月牙、大将军三人性格刻画得十人丰富,矛盾冲突加深。虽然月牙的身上带有男子气概,但内心依旧柔软细腻。莫高文静的外表下有对待梦想的坚持和刚毅。这两个人的性格反差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成长背景,又丰富了人物的个性。

(1)月牙。一身戎装的月牙和父亲大将军肩并肩在气势伟雄的军队中走出,小小女子气宇轩昂,手持马鞭,在遇到莫高时依旧保持着她高傲自信的姿态,用马鞭挑起他的下巴,甚是高傲。但看到落难的莫高,月牙又出于好心把水囊扔给了他。之后与莫高相爱相守,宛然心被融化,柔情似水。这些动作细节展现出她特殊的身份地位所形成的骄横跋扈的性格,以及后来与恋人相爱的柔情。

(2)莫高。莫高从一开始呈现出一个外表羸弱的畫师形象,在茫茫沙漠中寻找向往已久的圣地,不畏艰难险阻。在生命垂危之际也表现出奋起挣扎、求生的欲望和不放弃的精神。当月牙抢走他的画卷时,迫于大将军的淫威不敢把画卷抢夺回来,只能默默地抱着羊皮水囊伤神。再次与月牙相遇时,羞涩地背过身去,凝神注视着飞天画卷,不敢直视月牙的眼睛。后来被月牙“转”过身来,轻轻触碰到他的肩部时,莫高羞涩低下头,转身离开。

(3)大将军。为阻止女儿月牙与穷画师莫高相爱,为她挑选门当户对的乘龙快婿,为了挚爱的女儿不得已要杀死莫高的行为,都体现出大将军对女儿独断专制的爱。但这错误的爱,使他将利剑意外地刺进了为保护莫高的女儿的胸膛。此处引发的矛盾冲突,是大将军的传统封建观点以及强权造成的。大将军的悔恨让他瞬间白了头发,默默地在人群前走过,形象地点化出父亲人性的复归。

(二)异彩纷呈的舞种,绚丽多彩的舞姿

舞蹈语言丰富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舞剧充分调动了戏剧因素,舞蹈情节跌宕起伏。随着剧情发展,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使人物的内心感情越来越丰富,一波三折。舞蹈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动作语汇,好的舞蹈语言在每一个舞段中都有含义。

1.独舞及双人舞舞段。第二幕中寂静的洞窟内,孤独的莫高潜心作画,冥思起舞,这与喧闹的市井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莫高的这段独舞是舞剧的点睛之笔,将莫高独特的动态风格融入其中。莫高在洞窟内静心感受,用心作画,随着音乐的流动,舞蹈语言形成行云流水般作画运墨的感觉。加入现代舞中的呼吸,一松一弛显现出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美。莫高手指指尖的流动如同作画时的晕开水墨,加上呼吸与身体的张与弛,莫高的身体如同作画的笔头,在宣纸上时而泼墨挥洒,时而小心勾勒。其中现代舞的呼吸张弛与古典舞的提沉相结合,描绘出莫高作画时执着、忘我的状态。

第二幕莫高与月牙在洞窟中再次相遇,月牙归还了莫高的画卷,莫高将水壶还给了月牙后便迫不及待打开画卷欣赏,月牙好奇画卷到底画了什么,展开后发现是一幅飞天图,莫高对着画卷出神,而月牙对莫高产生了兴趣,三次拍肩,莫高才反应过来,莫高对月牙诉说着他理想中的创作,而月牙也展现出画卷中反弹琵琶的舞姿,莫高望着月牙出神,莫高和月牙的心灵产生了碰撞,理想达到一致,二人深情与共,心心相依。

2.群舞舞段。军团舞在第一幕出现,男子手持矛与盾牌,身穿盔甲,队形变换层层叠叠,大起大落。这段男子群舞凸显出军团在沙漠中驰骋而来,威武庞大的气势。也凸显出大将军和月牙的身份和气宇轩昂的个性。与文质彬彬的莫高形成了对比。

“敦煌飞天”是舞剧中具有敦煌舞蹈韵律的舞蹈。不同颜色的飞天在剧中出现,反映了当时主人公的心情与背景环境。烘托出不同的情感和气氛。随着莫高的命运变化共出现了六次,每一次莫高和月牙的爱情发展,都会伴随着不同色彩的飞天形象。莫高因口渴在沙漠中踉跄走着,此刻出现了黑色的飞天,黑色的飞天象征着环境的恶劣和死亡的氛围,而黑色又代表着神秘,象征着莫高马上就要走到神秘的瑰宝之地敦煌,形成半圆的飞天如同半月的月牙,昭示着未来月牙泉的诞生。

莫高和月牙在第一次心心相印之时,出现了红色飞天,红色的飞天象征着两人两颗心交织在一起擦出爱的火花。飞天幻变着不同的舞姿,编导将敦煌壁画上走下来的天神运用在舞台上,运用飞天代表了莫高月牙命运情感的化身。

多元化的舞种是剧中的一大特色。在第二幕和第三幕中尤为突出。在第二幕中,显现出民族大融合的场景,有来自中原的身着粗布长袖的男女群舞、光头孩童舞蹈、西域女子半遮面头顶罐的舞蹈。大家其乐融融,一幅敦煌市井的繁荣景象。第三幕中,大将军强制将月牙带回,并要为她盛宴招亲。军帐一开,各路豪杰贵族纷纷而来比舞招亲,各族人民纷涌而至,涌现出众多异国舞蹈。如胡人舞、阿拉伯舞,以及最具敦煌特色的反弹琵琶舞、长绸舞、羯鼓舞。编导将多民族的舞蹈融入其中,展现出敦煌地区民族大融合的盛大景象,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三)余音绕梁,古朴典雅的音乐

作曲家张千一在创作中将吟唱和交响乐融合在一起,大气磅礴的音乐中又渲染了对美好的向往。行云流水般的曲调让人感同身受。

在序幕中,王道士打扫洞窟时,呼啸的西北风吹着这座古城,渲染出古朴、苍凉而又神秘的艺术氛围,编导通过声音将观众带入到西北大漠风沙的狂啸声中。用音乐来点题,交代了故事以敦煌莫高窟为背景,突出了敦煌的地域色彩;大漠飞沙的呼啸声与序幕的风沙声相同,做到了点题的目的;大漠飞沙的呼啸声表现出了莫高在沙漠中恶劣的情景。

在第三幕中,大将军逼迫月牙相亲,莫高混入各民族的群舞中,所表演的“羯鼓舞”技压群雄。月牙似乎认出了莫高的身影,正在思考和追寻的时候,突然一位爱慕者抓住了她的手。这时音乐静止,只有一束追光打在了月牙和这位男子的身上,所有人都停止了动作,此刻莫高摘下面具,月牙挣脱爱慕者的手奔向莫高,但被父亲阻拦。而刚刚的几秒静止,正是巧用静场手法展示矛盾冲突的突然激化以及人物思想、情感的驟变,凸显了月牙与父亲的矛盾冲突。舞台中音乐静止的手法是一种突出情感、蒙太奇的表现手段。

(四)新颖独特,巧妙绝伦的舞美

编导将莫高窟的洞窟和壁画搬上了舞台,为观众展示了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原貌。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在敦煌莫高窟中,感受着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独具特色的舞美效果在舞剧中是加分项,尤其是展现地域特色的。《大梦敦煌》首次将敦煌莫高窟的全景搬上舞台。

序幕中王道士发现藏经洞,藏经阁在莫高窟中本是一人进出的小房子,编导将藏经阁的样子艺术扩大化,紧扣莫高窟被发现的剧情。王道士在打扫中无意发现了藏经阁,编导将藏经阁用一道墙壁打开,揭开莫高窟的神秘场景。莫高窟的洞窟外貌展现给观众的是开放性的窟龛,让观众不进入洞窟就能立刻受到佛教艺术的感染。第一幕中,莫高置身在沙漠中,整个舞台以黄色的灯光为主,用金黄色的长绸盖住了“黑色飞天”,在“黑色飞天”破土而出的时候,四条黄色长绸向舞台外同时拉出,黄色长绸上下起伏像流沙一样,细细向外流动。军团舞登场时,舞台灯光全部变成土黄色,加上喷射烟雾,使观众感觉到一支军队从沙漠中策马奔腾而来,尘土飞扬,气势雄壮。

三、从《大梦敦煌》中初探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未来

《大梦敦煌》自演出以来,一直是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也是众人研究分析的对象。这与其凄美动人的故事主线以及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密不可分。同时,该舞剧除独有的敦煌舞以外,还融合了其他舞种,兼收并蓄。在舞蹈语言、舞蹈语汇、音乐、服装、舞美等方面都有创新之处。

(一)舞蹈语言和情节凝聚古今表演理念和审美观念

《大梦敦煌》在舞蹈语言的设计和情节的展现中,凝聚了现代和传统的表演理念和审美观念。故事发展一波三折,剧情扣人心弦。民族舞剧多以凄美的爱情故事作为故事主线,悲观离合下的曲折剧情,让观众始终牵绊。舞蹈语言以中国古典舞为审美规范,主人公在不同环境下所具有的典型性格,运用中国古典舞气韵收放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同时,运用现代舞技法表现的群舞在不同场景下转换,整个舞剧的舞蹈语言进行重构,同时融入特有的敦煌舞的动作形态,加上剧情的发展,将整部剧推向高潮,也开拓了无限的舞蹈肢体语言,使之与剧情主线一同勾勒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形成了新颖别致的表演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交叉舞种与多种舞姿汇聚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国内的大多数舞剧曾经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即以同一个舞种贯穿整部剧,这种形式虽然能够更准确地体现出某种特定舞种的舞蹈语汇,但容易产生单调的感觉,往往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但《大梦敦煌》有所突破,在敦煌舞之中又融入了其他舞种,如民族舞,现代舞等。这也是《大梦敦煌》不同种类交叉舞种的融合创新之处。

我们知道,敦煌位于古丝绸之路,连接着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大梦敦煌》中运用琵琶与羯鼓作为主要道具,琵琶是秦朝出现的,羯鼓是一种外来乐器,相传南北朝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琵琶与羯鼓是中西方艺术文化交融的代表。独具特色的道具使用,彰显着敦煌地区中西文化高度融合的文化象征,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深沉的文化意蕴。

(三)动人的音乐和绚丽的舞美共同塑造舞蹈之魂

舞剧的表演形式是满足观众审美需要的重要手法之一,是观众观看舞剧时视觉、听觉的关注点,已不局限于舞蹈本身所表现的美,更是从服装、音乐、道具、舞美等方面去表现。唯美的舞台画面和异域风情的美妙音乐完美融合,为不同的剧情渲染了不同的氛围,观众身临其境,沉浸于此。

都说舞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剧中更是如此。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舞蹈音乐的作用不容小觑,由唯美到低沉,由舒缓到急促,表现矛盾冲突时,音乐由缓到慢,从紧张到哀伤,仿佛把人带到了现场,达到了视觉听觉的共同冲击,观众的内心随之起伏变换。

舞台美术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巧妙运用在舞台上。编导将莫高窟壁画中典型的飞天形象、千佛形象等纳入到整个舞台布景之中,用现代化手段重新诠释了敦煌艺术诸多经典元素。整个舞台效果如同在莫高窟的洞窟中,从底光打出昏暗的舞台效果,营造出精美别致的壁画形式。

四、结语

到2018年,舞剧《大梦敦煌》诞生已经有18年了。自2000年首演至今,《大梦敦煌》已在全国四十多个城市和6个国家精彩上演,累计演出近千场,票房收入超过一亿元,成为中国舞剧“多演出、多产出”的成功范例。《大梦敦煌》这部舞剧的研究价值依旧存在。不论是从特定的题材,还是从独有的舞蹈语言、生动的情节发展方面来说,它都是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一座丰碑。为何如今民族舞剧高产,卻达不到像《大梦敦煌》这部民族舞剧的独特性和经济效益,它的成功之处,是值得深思的。而这对于舞蹈编导、演员等专业人员而言,都是一部值得深入探掘的舞蹈艺术宝库。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以另一种视觉看待这部舞剧时,不单单是恋人间的生死别离,也是西方列强瓜分我国瑰宝的悲痛。而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对这样一个小单位进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单位,但是这样的结论可以用作假设,也可以作为其他地方进行调查时的比较材料,这就是获得真正科学结论的最好方法。”

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作为同一条件下的个案,从不同角度与其他相关研究之间的纵向、横向比较提供些许帮助。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研究不够细致全面、探索不够系统深入、许多观点不够成熟等问题,这也将激发笔者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更刻苦努力,不断钻研探索。笔者期望,随着中国民族舞剧的创新和发展,会有更多好的题材的舞剧作品崭露头角,同样具有这样的影响力和研究价值。也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愿意去欣赏民族舞剧,从而实现舞剧的艺术价值,使我国的舞蹈文化事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邵佳丽.大型民族舞剧《大梦敦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任乐天. 《大梦敦煌》:舞蹈、音乐与戏剧的完美融合[J].金田,2014(4).

[3]谢艳春.敦煌舞的审美合力[J].民族艺术研究,2004(4)

[4]罗斌.新中国舞剧及其精神[J].艺术评论,2011(1).

[5]江东.为什么而舞剧[J].艺术评论,2011(1).

猜你喜欢
舞剧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浅谈舞剧编导创作中的新颖与独特
百科全书舞剧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舞剧《瑞鹤图》剧照
敦煌之行
亮丽的敦煌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绝世敦煌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