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沟通入手培养学生友善性格

2018-11-29 08:27王阅媚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
教书育人 2018年22期
关键词:善念性格师生关系

王阅媚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帮助学生形成心存善念、友善待人的良好品格,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念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保障。教师需要从沟通入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存善心、行善举,弘扬友善好风尚。教师要采取一系列沟通技巧,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提高友善教育的效果。

一、教师耐心引导,培养学生友善观念

教师担负着教育的重任,对孩子稚嫩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的模仿力和从众心理特别强,教师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对培养友善观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与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物和一些真实的正反面案例来帮助孩子树立友善观。比如,教师可以讲一个身边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判断对错,进而引导学生要热心帮助别人,讲文明、懂礼貌,帮助学生养成友善品德。

如小明同学去超市购物,发现身后有一位抱着小孩,拎着物品的叔叔,就主动帮忙打开门,让后边的叔叔先过,但是叔叔经过为他撑着门的小明时,看都没看一眼,头也不回地径直走了过去,既没说谢谢,也没点头致意。教师可以就此事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谁的做法更有友善观念,假如你是小明以后你还会再帮助别人吗?教师通过类似的友善话题讨论的模式,讲述身边有关友善的事例,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友善待人的重要性,并自觉形成与人为善的观念。另外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有耐心,像呵护初开的花朵一样去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用训斥的方式进行交流,要善于用真诚的眼神去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

二、打开心灵之门,静待友善花开

沟通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在培养学生友善性格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复杂而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有些学生不愿与教师交流分享自己遇到的问题,那么教师即使有再丰富的教育经验、再高超的教育方法都无法做好友善教育。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用心、留心,用真诚的心态去寻找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机,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真挚的心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学生受到委屈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真诚的安慰鼓励,通过温暖的眼神和动作,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注他,而并没有居高临下地去教训、斥责。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会让学生信心倍增,从而能够重整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虽然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行为,但是真情流露会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触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友善的种子。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友善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友善性格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它存在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公共领域等多个方面,友善性格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教师应该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常怀一颗爱学生的心,尊重理解和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聆听学生的心声,为每一个学生的微小进步而高兴,做到严慈相济、情理互融。此外,教师还要有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教师角色转化为服务者,关注每一个孩子,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服务,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相互理解、尊敬,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自己的复杂情绪,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友善地对待同学和朋友,心存善念、与人为友,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友善的性格,在活动中践行友善,构建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友善性格,建立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感觉到周围友善环境的存在,且学生能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周围环境接纳、认可和赏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他们快乐学习,开展趣味性的安全自护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护本领。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人友善,与同学、朋友建立友善和睦的关系,把善念植根于学生的心底,开展“日行一善”文明活动,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谦让、感恩,做事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把友善传递给周围的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

总之,教师要重视友善教育,从沟通入手培养学生的友善性格。教师要对学生耐心指导,用真诚的心感化学生,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教师还要重视校园环境的营造,使学生在友善环境中乐学、乐善、乐行。

猜你喜欢
善念性格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让内心充满善念
做一个常持善念的人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