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建议

2018-11-29 09:48李星和陈思琳彭园花王运长
绿色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贵州省污水

练 川,周 江,李星和,陈思琳,彭园花,王运长,刘 露

(贵阳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2)

1 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环境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仍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仍有78%的行政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周边水体造成了一定污染,制约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贵州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贵州省已建成了22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207万m3/d,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0%[2,3]。但与此同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的喀斯特地形条件等限制,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建制村污水处理率仅达到7%[2],远低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1],即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仍未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2 贵州省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应用现状

根据实地调研,目前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式处理;另一种方案是根据村庄分布情况建设生态化、小型化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就近处理达标后进行综合利用或排入附近水体。

采取的污水收集方式主要以雨污合流制为主,在环境较为敏感的水源地周边村寨,近年来已探索并实施了一部分雨污分流收集模式。

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以生物处理为主,尤其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地的农村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因其具有建造和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对水量、水质有较好的缓冲能力,可提供或间接提供生态效益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4,5],尤其是像贵州省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另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采用微动力的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被陆续运用到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水环境较为敏感的区域以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如贵阳市“两湖”周边自2016年起陆续建立了一批采用微动力的“A2/O+MBR”、“A/O+MBR”、“A2/O+人工湿地”等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示范工程;贵安新区在近年来也建立了一批采用微动力的一体化MBR工艺和以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主体的净化槽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遵义地区建立了“微动力+一体化设施+人工湿地+景观塘的处理工艺”示范工程。

2.3 农村生活污水运营管理模式现状

根据调研,目前贵州省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采取企业建设、政府运行的模式或政府自行建设与运行的模式,其中大部分由污水处理设施所在乡镇或村委会进行日常管理;少量委托第三方进行日常管理。

而“十三五”以来,随着当地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存在的技术技术水平较低等劣势逐渐体现,导致很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差甚至出现荒废现象。为此,全省各地均在探索第三方建设+运营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管理水平,进而保障污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如贵阳市“两湖”地区,贵安新区、六盘水钟山区、遵义市新蒲新区、毕节市金沙县等。

3 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仍处于较低水平

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主要起步于“十一五”期间,最初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主要建于环境较为敏感的沿湖村寨,如贵阳市阿哈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农村地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全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范围不断扩大,其覆盖范围已从局部水环境敏感区延伸到一般区域,尤其是在贵阳市、遵义市等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发展较为迅速。如贵阳市农村地区从2007~2015年之间建设的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数量由5座发展近100座,污水处理规模大幅提升。

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尤其是和发达地区相比,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处理力度。

3.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适用性有待加强

与传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在进水水质、变化规律及处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及运行管理力量等方面都存在极大不同[6]。为引导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我国相继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全国六大生态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等指导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指导性文件。这些研究与实践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艺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7]。

然而,农村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状况的空间差异性,决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推广必须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艺的优选,不仅应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自身的技术经济特征,还要充分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对于特定地区的适宜性及利益相关者的技术需求特征,即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性能特征与技术应用地区的技术需求特征之间的匹配性[7,8]。寻找到适合处理农村污水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维护简单的技术工艺。

3.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污水处理设备的管道疏通、机器检修维护等日常运维活动需要专业技术设备,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专业技能,有一些运维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在一定的防护措施下作业。但从调研情况看,贵州省农村地区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多数采用委托乡镇或村民代管的方式进行维护管理。由于乡镇和村级人员严重缺乏相应专业技术和能力训练,加上经费有限,难以保证污水处理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对于易于管理的人工湿地也出现了大范围的堵塞、停运等现象。

3.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和其他地区一样,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样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很多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时未充分考虑污水处理设施长期运行的维护费用。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在选择时有一条选择原则就是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但这不等于不需维护。从实地调研情况看,造成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堵塞、闲置的现象除了管理维护不到位,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经费保障。即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就交由地方乡镇或村里进行维护管理,但并未明确维护资金保障措施,而乡镇或村寨因经费本就紧张,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得不到有效维护。

4 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议

4.1 加强标准体系与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经过长期治理,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保障,经费保障方面均有相关标准体系或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但农村污水处理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有必要根据农村污水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性、尾水排放去向等,制定适宜的排放标准;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建设、运行主体责任以及经费保障措施,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一经建设,就能长期稳定运行。

4.2 因地制宜推进多模式、多技术共存的农村污水处理新格局

目前,贵州省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有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等以及分散处理+相对集中的组合模式。“十二五”及以前,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以人工湿地为主,而进入“十三五”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微动力+一体化处置设施的新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已成为当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主流技术。部分区(县)在做总体方案时直接采用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全区(县)农村生活污水。这对于全面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并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农村污水处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议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技术工艺。

4.3 创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模式

为改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遍缺乏相应技能水平的运维人员的困境。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PPP和第三方运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新模式,优选资信好、投融资能力强且有从事城乡水环境治理专业能力的企业,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补齐运维人才短板。同时,积极利用环境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结果的实时监控,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长期稳定运行与达标排放[9]。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贵州省污水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MBR工艺应用
污水厂设计与工艺选择研究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污水罐坍塌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