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腰板

2018-11-29 12:22224400江苏省阜宁中学凌飞文学社管秋实
初中生写作 2018年6期
关键词:锡纸费力娃子

(224400)江苏省阜宁中学凌飞文学社 管秋实

入冬后,气温骤降。父亲又翻出那件厚大衣,贴上涂成橙黄色的锡纸。

大衣穿了很多年,摸起来硬邦邦的。一处凸起一处凹陷,那是棉花打起结来了。锡纸也是大小不一,颜色不均,只能贴个大概。父亲费力地套上大衣,腿上绑几块厚布——用旧棉花胎做的,蹬着一双自制棉鞋,原本瘦弱的身体显得臃肿起来。父亲身边立着大麻袋,鼓鼓的,衬得原本不高大的他愈发矮小。

这是父亲每年冬季的造型,一个农民工,一个冬季拾荒人。

我有些看不起他。想想,冬天里,一个缓慢移动的橙黄色背影,当一个易拉罐出现在路上,“背影”突然变得敏捷起来,一个箭步,深深地弯腰捡起。亏得他身上橙黄色的锡纸那么醒目,才没有车撞到他。“低头弯腰的,没尊严。”我并非鄙视拾荒,而是觉得这样低下头,弯下腰,太过卑下。

“即使再值钱的破烂,我也不捡。人,就要挺直自己的腰板!”这么一想,我挺了挺腰板,愈发轻视父亲的弯腰了。

几天前,学校要我们缴费,数目不小。我回去拿钱,父亲搓搓手,解开大衣,从里面摸出零钞,蘸着吐沫数一遍,不够。再数一遍,还不够。手再伸进大衣,左掏右掏,没有。

父亲四下看看,沉吟一会儿,一拍大手:“走,去卖破烂。”

那天无雨无雪,但刮着风。风似刀子,仿佛要削掉几层皮。三轮车上载着沉重的麻袋,我在后面推,父亲在前面拉。顶着风前行,不一会儿我后背就出汗了,冷风一吹,又热又冷,真不是滋味。

到了回收站,一男子给我们的旧物称重量,算价钱。“三块八一斤。”男子吐口烟圈报价。“啊?昨天不是还四块一吗?”父亲有些不服。“昨天是昨天,今天就三块八。”男子漫不经心,又吐出一口烟,从口袋里掏出钱,数数,拍给父亲:“要卖就卖,不卖拖走!”说完把烟蒂狠狠地扔在地上。

父亲拿着钱,赔着笑脸:“您看天这么冷,这东西我给您码得这么齐整,钱也是给我儿子急用,您就按四块算吧。”说到最后,父亲的腰几乎弯到地了,近似乞求。我别过脸去,脸上火辣辣的。

“哼,拿去!”男子瞥了我一眼,又抽出几张钞票,扔在地上。那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就那么躺在那儿,刺眼,虐心。父亲费力地缓缓弯腰,头几乎垂到地上,双手探去……

父亲没有拾起钞票,而是拉紧裤腿,迅速地直起身,拿出男子给的钱,撒在地上。“不卖了,娃子,咱走!”父亲转身去拉车,我和男子愣在那儿……

出了回收站的门,父亲头也不回地说:“娃子,这钱,你爹接不了。你爹平时弯腰捡破烂,那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但今天这弯腰,就是作践自己。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谁还看得起咱啊!娃子,爹没读过书,但爹知道,弯腰没事,但不能弯了咱穷人的骨气。人只有弯得下,直得起,别人才看得起你!”

寒风呼啸。父亲的话刮进耳中,我猛然醒悟。是啊,何必执着于肉体上的不屈?只有在精神上站起来,自尊自爱,才能让别人看得起自己。

推着车,我弯下腰,捡起掉落的破烂。

(指导教师:姜有荣 插画:张 瑞)

点评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抒发这份深情时没有喷薄而出,而是拿捏有度,将之融化在对父亲的外貌、行动、语言的细腻刻画之中,用一缕缕细节缓缓而又强劲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扉。随着情节向高潮推进,作者的感情基调也开始由“抑”向“扬”翻转,父亲物质上的卑微反衬出他精神上的伟岸——他再卑微,也要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他再卑微,也要自尊自爱,不容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父亲虽矮小,但是硬汉,骨子里有着“所有困难都自己扛”的坚毅,这股“草根英雄”的阳刚之气让人肃然起敬。而文末“我”弯腰捡破烂一笔,既照应了上文的“即使再值钱的破烂,我也不(弯腰去)捡”,又将主旨从肉体层面升华至精神层面,堪称神来之笔。

猜你喜欢
锡纸费力娃子
省力与费力
官娃子
人生之妙,在于决断
人生之妙,在于决断
人生之妙,在于决断
锡纸吐泡泡
如何把锡纸变成厨房好帮手
百变锡纸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