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植物与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2018-11-29 16:32刘裕
科技与创新 2018年9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水体园林

刘裕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地形是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基础,在良好地形的基础上加入植物及水体,更能够体现出该项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地形、植物、水体等元素的结合,能够使园林设计更加自然,下面将对这三者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良好结合等相关话题分别加以讨论。

1 地形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1.1 在园林绿化中地形景观的优势

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就是制造空间感,因此,合理利用地形能够满足该项条件,常见的园林地形有开放或半开放型及垂直型。在设计地形的同时也可参考其位置的道路情况,可适当添加绿化树木,充当路线引导。由于地形并不完全呈笔直状态,因此可根据地形地势的起伏,在两侧种植相应的植物,形成固定景色。由于城市污染现象愈加严重,在设计园林地形景观时可以适当调节所在地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空气新鲜。借助地形的多变性可以改变绿化地区的光照范围,从而产生阴坡、阳坡,使其内部植物都能够接收到阳光,从而正常生长。科学、合理地利用地形还有利于增加绿地范围或地表面积,达到增强储水功能并提升其防风作用。

1.2 园林绿化中对地形的处理

若园林绿化所在地区临水较近,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其作为临水地区与绿化地区的沟通桥梁。在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临水绿地是被高频利用的自然景观之一,其主要设计形式是将水与绿化地区相连,在临岸位置通过倾斜可向水面逐渐蔓延,也可使用台阶的方式,将其放置在水与岸的连接处,为人们营造简单的水上乐园。在陆地上的设计方面,风景园林的绿化设计中,道路与广场的修建是其必备的元素,并要求具有绿化带、正常交通、停车场等多种绿化区域,并根据以上区域进行道路规划,在两侧进行植物搭配,保证其道路的美观性。除此之外,也可将地表形态设置为龟背状,保证道路畅通的同时也能够起到线路引导的作用。

2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2.1 具有观赏性

植物元素的应用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能够体现园林整体的特点和风格,可将具有特点色彩的植物与园林内部原有的绿色植物相融合,利用自然色彩增强园林内部的植物观赏性。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虽是人为设计,但为凸显其自然性,可将自然植物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在室外阳光的照耀下,植物颜色也会形成光影变化,如此,也是园中一大观赏美景[1]。

2.2 搭配组合风景

风景园林中的相关建筑皆是通过人造环节产生的,但是为使其与园林内部的自然绿色景观充分融合,还需用部分植物与其相搭配,将植物与建筑的结合设置成组合布景,从而达到园林内部风景的自然统一与协调。在该环节,植物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需要对风景园林当地的水文特点、温度和园林内部土壤的成分进行分析,挑选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及土壤的植物。

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园林的设计结构及与内部其他植物大小或规模的搭配,选择能够与园林内建筑和植物山水完美组合的植物。在组景中,也可对植物进行适当的修剪,使其更具美观性,并注重组景的变化,根据园林内部的规模,设定不同的景物设计,使其内部景色具有多变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3 注重植物景观的独立与融合

在园林内部较为空旷的地区可以放置大型的植物景观,尽量使两侧达到平衡状态。可移植大型的观赏树木,它们可在夏季起到遮阴的作用。在与其他景观的融合中,小型植物应起到点缀与衬托作用,不可杂乱无章地造景,需突出主体,也可设计创意图形或凸显城市风格的特点元素进行造景创新,使其具有代表性和新鲜感。

3 水体在建筑中的应用

3.1 水景的设计方式

在园林内部添加水景设计,能够为其增添一份灵动,水是万物之源,水景可使园林景观更为自然。在水景的设计中,因其可塑性较强,可以使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以动制静更显其静,可在其水面设置喷泉,或在假山周围将水设计成小溪内的涓涓细流,经过蜿蜒的地形地势,展现其水体独具的柔美,最后均使其融合到总体的水面中,给人以翻越千山万岭最终汇入大海的大气之感。在水流的周围也可将其与植物相结合,尽量将自然风貌复制到城市中,使观赏者能够在该片园林内感受自然之美。若园内有地势较高处,为不使其显得突兀,也可利用水体,以瀑布的形式出现。

3.2 设计科学的供水方式

在水体设计中,为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设计人员需结合园林内地形的情况,设置回流水或重复使用水,但要保持水的清澈,避免水因长时间不更换而产生变色或散发异味。在供水时,可根据出水位置来设计。例如,在设计小溪流水时,需控制水流力度及水量。在人工瀑布供水时,需增加供水的高度和加大水阀力度,保证在一定高度各个出水口均能够顺利出水。在更换水源时,为避免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可将其用来浇灌植物,进行远距离的喷灌,这样不仅能够使植物吸收水分,还能够冲刷叶面残留的灰尘。

3.3 将动植物与水融合

若只是单一地进行水体设计,会稍显单调,可在水内放置合适的元素来增强水的动感性和柔美性。可在水中加入植物,例如水草或相关的水生植物,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主体搭配。在水中加入水生动物,例如适合室外生长的鱼类、虾类等。在喷泉区水池内放入较大的鲤鱼或彩色鲫鱼,在假山或自然风味强的水源区投入体型较小的鱼类,为保证其自然性,尽量不注重鱼类的颜色,在小溪中放入鹅卵石或加入少量植物,给鱼类提供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2]。在面积较大的水体中,可在其中心位置设置假山或凉亭,其建设凉亭的材料需选择防水性能好的木质或仿木制品,其凉亭风格必须与桥梁风格相搭配。若设计古风凉亭,可与九曲蜿蜒的木质桥梁结合,并在两侧水面种植荷花,从而缓解水面的单一性。通过动物与植物完美地结合,能够使风景园林建筑更显生动。

4 结束语

风景园林建设已经随着时代发展及设计的精美而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近年来,由于现代化的成熟与稳定发展,在城市中,多处地区都属于高楼林立的状态,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仿佛已经远离了自然,因此,将地形、植物及水体等多种自然元素融入到风景园林建筑中,更能够使人们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王金岳,孙建林,陈友弟.解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自然因素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6):120.

[2]胡修领.试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植物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134.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水体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