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植物
——金线兰

2018-11-29 19:19刘凯良
生物学教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金线品系栽培

刘凯良

(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宁德 352100)

金线兰(Anoectochilusroxburghii)俗称金线莲、鸟人参,是一种珍稀的小型兰科开唇兰属植物,生于山地海拔50~1600m的常绿阔叶林下或沟谷阴湿处,亚洲东部和南部均有分布,在我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1]。本文简要介绍金线兰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状况,以期为中学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资料。

1 金线兰的形态

1.1 植物营养体 金线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不足20cm。茎基部匍匐,节上生不定根,上部直立,集生3~4枚叶,因而在野生状态下金线兰大多呈现为矮小蔓生状态(封底图1、2)。

金线兰的叶互生,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长1.3~3.5cm,宽1~3cm,腹面为暗的天鹅绒般绿色,带有金色的脉纹,背面淡紫红色;叶柄长约1cm,基部扩大成鞘,抱茎。金线兰叶上的颜色和脉纹的颜色、数量、明显程度与品系、生境和生长期密切相关。通常生长在越阴暗的环境中叶上面的颜色越接近墨绿色,反之则越显绿色;脉纹的颜色有金红色、金黄色、银白色之别,这和不同产地的品系有关;脉纹的数量、明显程度则与品系、生长期相关,有的脉纹密而明显,有的疏或仅弧形主脉显色,甚至一二年生者叶无脉纹,成年后方显脉纹。尽管金线兰名称的金线即意指叶上的金色脉纹,但仅依靠脉纹有无来识别种类,显然是不可靠的。

1.2 花 金线兰通常经过3年的营养生长后才能开花。每年的9~11月间在茎的顶端形成仅有2~6朵花的总状花序(封底图3)。淡红色的花序轴和花柄均被柔毛,苞片亦淡红色。中萼片凹陷呈舟状并与侧花瓣黏合而呈兜状,位于下方;唇瓣白色,位于上方,先端2裂,两侧各具5~6条流苏状细裂条,基部有距;距前部2浅裂,开口于唇瓣基部,内面中央有2片纵向隔膜状的褶片和2枚肉质的胼胝体(封底图4)。

兰科植物常因子房扭转180°,使原本处于近轴面(上方)的唇瓣位置转到了远轴面(下方)。唇瓣往往颜色艳丽,并有蜜腺、距或囊等极复杂的结构,是媒介昆虫降落的平台。可是从封底图看,金线兰子房的纵向线条(腹缝线)并未发生扭转,显然,子房同样并未发生扭转。这样就可以理解金线兰唇瓣为什么位于上方了。

将金线兰的花外面的3个萼片、3个花瓣(含唇瓣)去除,即余下合蕊柱和子房。

兰科植物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封底图5)。金线兰的合蕊柱先端喙状突起成为蕊喙,极似“鸟喙”。在蕊喙基部上方有2个柱头,极似一对透明的“眼睛”。在合蕊柱下方鼓鼓囊囊的是花药,2室,外覆药帽。在2个药室中,各有1个花粉块,花粉块以短的花粉块柄相联,先端有粘盘,极易黏附在传粉者身上,从而被传粉者带至下一朵花的柱头上。

金线兰为异花传粉的植物,经膜翅目蜂类昆虫授粉后结实。

1.3 果实 金线兰的果实为蒴果(封底图6),黄绿带红色,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约1cm,外表密被短柔毛,顶端有枯萎的合蕊柱及花被片残留,成熟时沿室间纵裂,露出乳白色的种子。

1.4 种子 金线兰的种子微小,肉眼观呈粉末状。但在显微镜下,种子呈线形,长约2mm,直径仅0.05mm。显微镜下所见的线形结构主要是种子两端的毛,而种子仅是毛中央略为膨大且极不显眼的部分。金线兰微小的两端具毛的种子适应于风力传播。

2 生长环境及野生资源现状

金线兰是一种土生兰,生于山谷荫蔽的常绿阔叶林、竹林下的阴湿处,喜肥沃潮湿的腐殖土壤,空气清新、荫蔽的森林生态环境中能形成成片的较为单纯的群落;也能在山坡半荫蔽状态下的林窗、林缘生长,在此类环境条件下,往往个体稀疏呈散生状态;偶见于林下水渍地单生的个体与苔藓伴生。

金线兰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决定了其只能生长在深山老林中。但由于原始森林面积的缩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人为的过量采挖,其适生环境遭受挤压,野生资源锐减。金线兰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应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

3 开发与利用

3.1 药用价值 民间历来将金线兰视作珍稀的青草药,尤喜作药膳。金线兰全草入药,性甘、味平,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主治腰膝痹痛、肾炎、支气管炎等炎症,糖尿病、吐血、血尿和小儿惊风等症。在民间,普遍认为金线兰对现代“三高”病症,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症有防治的功能,常将其作防病、治病、调理人体功能的药膳。金线兰药膳带有淡淡的清香和草药别具一格的特殊风味,具有很强的适口性;当然,这也是野生资源遭受滥采的原因。

3.2 人工栽培 目前,金线兰已经人工驯化栽培,主要采用组培方法扩繁种苗。

组培可以茎尖、具节茎段、叶片、果实和种子为外植体[2],组培苗通过壮苗与生根、炼苗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质组培种苗[3]。此外,多倍体诱导或杂交育种也在陆续开展,以期创建活性成分含量高、抗病性强的新品系[4]。

金线兰栽培方式主要包括设施栽培(封面)、仿野生林下栽培等模式[5]。在天然林下自然环境中人工驯化栽培,成为农村发展林下经济重要的经营项目之一,在闽、浙、台等地种植范围最为广泛。仿野生林下人工栽培的金线兰经数年生长,其成品质量接近野生状态,减少了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在某些大量栽培的生产基地,金线兰已成为蜜源植物。其花蜜色浅、味芳,是药食两用的保健佳品。目前,地方政府大力扶持金线兰种植产业发展,有些地方已形成种苗培育、种植、销售特色产业链,农民也因此而致富。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经费资助项目,No.JAT160528;宁德师范学院校级科研经费资助项目,No.2016Q53)

猜你喜欢
金线品系栽培
基于ITS2和psbA-trnH序列鉴别金线兰及其近缘种
郴州地区优质烟蚜茧蜂品系的筛选
冀东地区冬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及产量相关性评价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深山种植金线莲走出致富路
“药王”
低盐胁迫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体细胞与壳孢子的耐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