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加强公民教育的的思考

2018-11-29 05:53许育志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性公民中学生

许育志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高级中学,广东 深圳518118)

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狭义是指在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根据公民教育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把公民教育理解为三个方面:“有关公民的教育”:强调对国家历史、政体结构和政治生活过程的理;“通过公民的教育”: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来获得公民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成人生活中能够真正行使公民的职责。因此,对中学生加强公民教育已成为党和各级政府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我们各个中学要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努力提升学生公民素养。

一、加强中学生公民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向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念教育的公民教育行动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要求,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要举措。

广东省为了建设文化强省,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民道德体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开放兼容、科学理性、保护环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深入开展“立志、立德、立规、立业”主题活动,率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实现全省公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即提升公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注重人的基本技能的培养,并把它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内容,美国甚至提出要重新界定基本技能的定义,以拓宽其内涵。因此,指导学生进行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公民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增强公民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调查能力、采访能力、参与社区公共管理能力、撰写建议书(倡议书)、撰写结题报告等能力。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要求,公民教育在实践中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公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公民教育活动指导思想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校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中学德育的整体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把开展公民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公民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学生头脑,培养青少年学生公民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作应有的贡献。

(二)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的要求为依据,内容上选取对中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进校园,形式上设计中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活动方式,优化教育和教学质量。

优化原则是教育和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面对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增量和失效并存的局面,教学内容如何精选最有价值最基础性的知识,即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任务。公民教育行动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活动型教育和教学。活动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公民素质发展,把提高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容综合化、主体化和活动化,按照主题研究的序列、以学生容易接受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为活动方式。

(三)教育和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社会生活是学生各种认识的主要来源,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景。基于这种认识,教育和教学内容选取学生关心的公民教育的现实问题、实际例子作为素材加以提炼,使之具典型性和教育性;教育和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增强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亲和力。

三、中学生公民教育的实践探索

高中学校为了有效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中学生公民素养的要求,在实践中可以开展以下极有开创意义的活动:

首先,依托学校电视台这一现代化的平台,每周在全校开展国家和校内新闻播放,对学生进行现代公民素养的熏陶教育,可以播放自主拍摄和制作的“校园内外”节目,介绍学校一周的校级新闻,也可以每周播放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周刊”等节目,让学生从身边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大事,提升现代公民素养。

其次,建议开设《公民教育》校本课程,系统介绍公民素养的相关理论知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公民知识,主要讲解国家意识、主体意识、政府在国家具有重要地位、建立公民与政府的和谐关系;二是公民道德,主要讲解私德意识、公德意识;三是公民价值观,主要讲解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爱国、和平等价值观;四是公民政治参与技能等,主要讲解公民政治参与技能方面,如讨论、组织活动、维护权益、参与选举、参与公共管理、向政府提建议、反映问题等。这门校本课程的开设,从理论角度对学生系统开展公民素养培养的理论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自觉按照现代公民要求来塑造自己,提升文明素养。

第三,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老师的指引下,每学期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这一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这样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公民素养的意义,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养育实践能力。

第四,开展三大校园模拟活动,即开展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模拟人大等。选出优秀案例在学校电视台展播,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演讲、组织等能力,又能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通过这四种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的实践活动,营造了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教育,学生的公民素养大大提升!

猜你喜欢
研究性公民中学生
论公民美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十二公民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