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查研究
——基于重庆市的数据

2018-11-29 03:53姜伯成屠明将谭绍华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亲友年龄段层面

姜伯成,屠明将,谭绍华

(1.重庆市教育研究院;2.重庆市教育研究院 民办教育研究中心;3.重庆市教育研究院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重庆 400015)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判断,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社会转型是老年教育观念变迁的动因。“人均GDP10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值,代表一个经济体后工业化时代,也是老年教育可以起步的标志性条件之一。”[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8582美元,距离人均GDP10000美元的目标已经十分接近。发展老年教育的经济社会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加之,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阶段。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有研究表明,终身学习是成功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年人虽然处于成年晚期,但是也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老年人的学习在具有成人学习一般特征之外,又和中青年人群以职业和谋生为学习目的的表征有显著不同,更加突出了内驱性、精神性和发展性。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老年人群的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只有在对老年人学习需求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供满足不同老年群体需求的教育资源供给,才能依据老年群体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调查采用了自编的“老年人学习需求情况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区位、性别、民族、年龄、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宗教信仰、退休前从事的工作、收入来源与月收入等13个方面的内容。二是老年人学习需求情况调查。借鉴林丽慧(2006年)成功老龄化量表的六个层面: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学习层面和家庭层面[2],结合重庆市实际,设计了27个老年人学习需求题目。

2.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重庆市38个区(县)55—75岁之间的老年群体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区(县)按照不少于300份的原则随机发放问卷,有效问卷共12717份。

表1 有效问卷分布情况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性别差异

为考量性别对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的6种学习需求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表2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性别差异表

性别维度 男(M±SD) 女(M±SD) t P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学习层面家庭层面总体3.71±0.67 3.38±0.82 3.26±0.81 3.88±0.80 3.57±0.62 3.72±0.67 3.38±0.81 3.25±0.81 3.87±0.81 3.57±0.62-1.194 0.067 0.533-0.262-0.66 0.233 0.946 0.594 0.793 0.51

表2的数据说明不同性别老人的学习需求在总体表现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且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学习层面和家庭层面6个维度上也不存在明显差异。男性老人在学习层面和家庭层面的学习需求略高于女性老人;经济保障维度上两性学习需求持平;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和健康自主的学习需求上,女性老人略高于男性老人。

2.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年龄段差异

不同的年龄段对于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分别对55-60岁、61-65岁、66-70岁与71-75岁的四个年龄段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显示年龄段是影响老年人学习需求的重要因子之一。

表3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年龄段差异

表3的数据表明,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学习需求无论是在总体表现上,还是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学习层面和家庭层面6个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总体和6个分维度上,71—75岁年龄段的老人学习需求的平均得分均低于其他年龄段的老人。另外,在总体表现上,四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学习需求呈现出随年龄增高而递减的趋势,即55—60岁>61—65岁>66—70岁>71—75岁。从图2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图1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由图1可知,在各个年龄段中,55—60岁与61—66岁两个年龄段在6个维度上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其中55—60岁老人在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和学习层面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61—66岁老人在生活适应和家庭层面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其次是66-70岁的老人,学习需求水平最低的是71—75岁阶段的老人。

在不同年龄段的各个维度上,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和学习层面5个维度上,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步递减。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在不断退化,学习能力也随之不断减弱。同时,年龄的增加也会带来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实现愿望的降低,“年龄歧视”的社会氛围与自我怀疑的不自信相互叠加,致使高龄老人主动放弃或者排斥终身学习,要么以“知天乐命”积极逃避,要么以“悲观失落”消极度日。在家庭层面维度上,61—65岁的老人学习需求度最高,然后呈抛物线状向两侧年龄段递减。这可能是因为,61—65岁的老人已经实质上进入退休状态,几乎所有时间都花费在家庭范围之内,一方面由于退休带来的闲暇而重新思考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照料孙辈的需要,故而表现出在家庭层面维度上的学习需求度最高。对于55—60岁的老人而言,尚有很多人还在通过各种方式实际参与社会工作,并没有真正进入到“退休”状态,与家人的接触时间并不是很多,如农村的这个阶段的老人依旧在为生计奔波。而66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已经完全适应了退休后生活,与家人之间已经度过了“磨合期”,同时照顾孙辈的时间也在不断减少,对家庭层面维度的学习需求度也在不断降低。

3.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学历差异

为考察学历对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从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五个层面展开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

表4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学历差异

表4的数据表明,不同学历老人的学习需求在总体表现上以及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学习层面和家庭层面6个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即学历越高对学习需求也就越高。从图3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学历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图2 不同学历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由图2可知,在各维度上,高中与专科及以上的老人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二者的分布趋势几乎呈现重合状态;然后初中、小学、文盲教育程度的老人的学习需求逐步降低。高中和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老人在学习需求水平上差异不大的原因可能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所导致的。5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接受的高等教育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完成,当时的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化阶段,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非常之小。由此,高中学历老人在当时的就业市场也同样具有较大竞争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期更是如此。这就带来专科以上学历和高中学历的老人在价值观念、社会地位、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较小,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需求水平。至于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呈正比可能是由于高学历老人的终身学习观念更加牢固,他们多分布于城市地区,一般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对于时代变革的感受比较深刻,能够充分认识到不断学习对于自我实现和安度晚年的重要意义。

4.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职业差异

退休前从事不同职业的老人在学习需求上不尽相同,为考察退休前从事的职业对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影响,本研究在陆学艺对社会阶层划分的基础上[3],根据职业把调查对象划分为三个社会阶层,其中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私营企业主属于一阶层,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和单位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属于二阶层,工人、农民、服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无业人员属于三阶层。

表5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职业差异

表5的数据表明,不同社会阶层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总体表现以及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学习层面和家庭层面6个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与其所处社会阶层呈正相关关系,即社会阶层越高的老年人对学习的需求也就越高。从图4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社会阶层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图3 不同社会阶层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由图3可知,一阶层老人在社会及亲友关系和学习层面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在生活适应、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和家庭层面维度上学习需求水平最高的是二阶层老人;三阶层老人的学习需求水平在各个维度上都是最低的。一阶层老人可能是由于子女数量少及子女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加之退休生活较为优越,更加重视社会参与及社会互动,如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活动;同时对终身学习保持较高的热情,更加重视通过学习激发自我潜能,对新科技等新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二阶层老人由于所处阶层的独特性,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培育,对适应退休后生活、健康自主有着较大热情;同时因为具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和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更看重家庭层面的学习需求,希望通过教育维持家庭的社会地位;另外出于对未来生活不确定的忧心,他们又比较看重晚年生活的经济保障,更加重视财产的增值和保值。三阶层老人由于学习观念上的桎梏、学习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学习氛围上的缺失等因素,造成了学习需求水平最低。

5.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收入差异

不同收入水平对于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有着一定影响。本研究分别对月均收入500元以下、月均收入500—1000元、月均收入1001—2000元、月均收入2001—3000元、月均收入3001—5000元与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LSD多重比较,显示收入水平是影响老年人学习需求的重要因子之一。

表6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收入差异

(注:a=月均收入500元以下,b=月均收入500—1000元,c=月均收入1001—2000元,d=月均收入2001—3000元,e=月均收入3001—5000元,f=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

据表6可知,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总体表现上以及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学习层面和家庭层面6个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但是,并非收入越高的老人的学习需求水平就越高,3001—5000元收入的老人的学习需求最高。从图5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图4 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由图4可知,月均收入3001—5000的老年人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和家庭层面5个维度上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老年人在学习层面维度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这可能是与目前老年教育资源较分散导致的学习成本较高有关,收入水平越低的老年群体对学习需求也就越低,说明了收入水平也是影响老年人学习需求的重要因素。

6.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区位差异

不同地区的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有着较大差异,为考察区位对于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对农村地区、乡镇街道、区县城市和都市地区的老年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对比分析。

表7 老年人学习需求的区位差异

表7的数据说明,不同区位的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总体表现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学习层面、家庭层面5个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总体表现上,不同区位的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主城地区、区县城市、乡镇街道和农村地区。从图6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区位的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

图 5 不同区位的老年人学习需求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由图5可知,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和学习层面5个维度上,学习需求水平最高的是都市地区和区县城市的老人;且二者在各维度上的分布趋势几乎呈现重合状态。这可能是由于无论都市地区还是区县城市,均是城市化与现代化较为发达的地方,也是老年教育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同时老年群体有更多的闲暇与经济实力参加老年教育活动。农村地区老人在所有维度上的学习需求均是最低的,这与当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着莫大关系。农村社会依旧属于较为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仍然是乡村社会中老年群体的主导价值观念,另外,依靠家庭养老的传统也使他们不愿意充分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再加上农村地区老年教育资源比较稀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老年人群较低的学习需求水平。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老年人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第二,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差异,且老年人学习需求呈现出随年龄增高而递减的趋势,55—60岁的老人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其次是61—65岁的老人,再次是66—70岁的老人,最低的是71—75岁的老人;第三,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学历差异,学历越高的老人的学习需求水平也就越高,专科及以上学历老人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文盲老人的学习需求水平最低,中间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高中、初中和小学;第四,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职业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一阶层、二阶层和三阶层,其中一阶层和二阶层老人的学习需求水平显著高于三阶层的老人;第五,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收入差异,但并不意味着收入越高,学习需求水平就越高,月均5000元以上收入的老人只在家庭层面维度上体现的学习需求水平最高,其他五个维度上学习需求水平最高的是月均收入3001—5000元的老年人;第六,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区位差异,城市地区(含都市地区和区县城市)老人的学习需求水平显著高于乡村地区(含乡镇街道和农村地区)。基于以上结论与差异现状,为促进老年人学习需求水平的有效提升,提出以下建议。

1.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这一术语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在1965年正式提出。首先,各级政府应积极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求的教育体系,并把老年教育纳入其中。课题组对重庆市12717位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老年群体了解老年教育的主要途径分别是社区宣传(占33.9%)、新闻媒体(占33.1%)、亲友介绍(占24.5%)。可见,老年群体主要是通过不同新闻媒介的方式了解老年教育。各级政府应结合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树立先进学习典型等途径,不断扩大老年教育的影响力,以引导老年人在不断更新思想,学习先进文化知识,促进自我实现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其次,老年人个体也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老年人群体因各种原因导致对自身学习能力存有质疑,在认知上怀疑甚至排斥接受继续教育是致使老年人自我实现难以达成的深层次原因。因此,经由各种途径引导老年人树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终身学习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均衡城乡老年教育资源配置

虽然,经过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多年努力,农村地区公共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城乡公共教育发展差距的扩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城乡公共教育失衡的态势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公共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城市偏向’,即政策的研究制定以城市为中心,忽略了对农村和广大弱势群体的应有关注。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政策明显地带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烙印,突出地表现为政策的城市取向。”[4]老年教育同样面临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以重庆市为例,大多数的老年大学分布于都市地区和区县城市,农村老年教育资源异常稀缺,但是全市多数老人又都分布于农村地区,这就产生了资源供给和学习需求错位的问题。因此,应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老年人的分布情况,在省(市)、区(县)、街道(乡镇)、村(社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机构体系,推动城乡老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首先,以基础教育学校为重心,扩大农村地区老年教育资源覆盖面。一是发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中职学校多分布于农村地区,同时还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场地等方面具有参与提供老年教育资源的天然优势。二是借助于扫盲教育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场地和教师等资源,在夜晚、周末和节假日等非教学时间,开放学校资源,为农村老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环境。其次,以网络平台建设为载体,扩大远程老年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和引导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各级老年大学等机构建设网络平台,加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建共享,同时根据老年人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

3. 以老年人学习需求为导向推进老年教育差异化发展

推进老年人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群体差异,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学习需求。首先,应丰富课程设置种类,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差异化学习需求。依据老年人群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和区位的不同而在生活适应、社会及亲友关系、健康自主、经济保障、学习层面和家庭层面6个维度上表现出的学习需求差异,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如55—65岁之间的老人由于处于工作和退休的过渡阶段,可以重点开设适应退休生活的系列课程;对于高龄老年群体可以着重进行死亡教育,以减轻其对死亡的恐惧心理,提升生命终结前的生活质量。其次,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人生体验千差万别,老年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也要随之多样化,要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个体差异实行分组教学,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同时,应尽量避免讲授式教学的不足,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方法,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提升教育质量。另外,充分发挥老年学员的主体性和自治能力,有效解决老年教育师资不足的困境,并通过能者为师的方式发扬同伴学习的优势。

猜你喜欢
亲友年龄段层面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非法集资类案件中亲友认定问题探析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限于亲友“低吸高贷”行为的司法认定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