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学实录

2018-11-29 09:07张成尧
中国德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先锋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

本教学实录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认识它的重要意义;(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能力目标:(1)分析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注重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引导学生永远跟党走。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完成学案相关预习任务、了解《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剧情梗概。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人民的名义》经典台词:

陈岩石: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你们将来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你以为你们当官能当一辈子呐?我们党的干部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将来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陈岩石:做人就不能愧对天理良心,作为共产党人就不能背叛自己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

李达康: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

沙瑞金:不论你做什么工作,不论你的职位高低,我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共产党员。)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现实主义反腐大剧吗?

生:《人民的名义》。

师:对的。有些同学可能看过,无论你看过与否,让老师带领你走进这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通过《人民的名义》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一、认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师:这部反腐大剧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它真实地刻画了反腐的过程,还因为它展现了反腐过程中的许多优秀领导干部的形象。其中,有一位领导干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来说其中的一位领导干部的特征,同学们来猜猜他是谁:他,男;老干部;作为领导,两袖清风,正直有为,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这些还不全面,通过视频可以知道,他还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使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拥有了“背炸药包”的特权,在建设年代他一心为民,大家说这个身份是什么?

生:共产党员。

师:他是谁?

生:陈岩石。

师:陈岩石能不惜个人利益,心怀国家、集体、人民,两袖清风,这就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用第一篇章题目说,这也就是共产党员中的——

生:先锋模范。

师:对,先锋模范,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先锋模范,那么在这部电视剧里,你认为还有哪位领导也算得上是先锋模范呢?

生:李达康,克勤克俭、戒骄戒躁;沙瑞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侯亮平,有腐必反、有贪必抓……

师:《人民的名义》是电视剧艺术,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现实。同学们,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及所闻所见,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共产党员、哪些行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生: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党员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生:郑培民,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2年3月,因突发心脏病在京逝世,年仅59岁。以三件遗物和一句遗言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三件遗物是一个防腐账本、一本廉政纪录和几十本日记。他最后的遗言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不要闯红灯。有人说,这平平常常的五个字,正是郑培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好的总结和诠释。他从来不搞特殊化,从来不做违规事,两袖清风做了几十年官,光明磊落做了一辈子人。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也道出了这些共产党员作为先锋的优秀品质。无论是电视剧里的人物,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新时期,这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都在向我们诠释、回答着一个问题:97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人发展成为拥有八千万党员、领导着十三亿人口的执政党,就是因为党是先锋,能敢为人先,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是模范,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进一步说明共产党员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篇章:中共党员 先锋模范。

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师:“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先進理论的指导。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篇章:先进理论 科学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都有哪些呢?

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师: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可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概括。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请大家根据教材内容和十九大报告,回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师:请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凡是能够称之为“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都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二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三是坚持着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之所以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具备了这几个方面的共同点。下面,请大家思考:它们的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是什么?

(学生讨论)

生:这几个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

师:这也就是说它们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它们共同的理论主题是什么?

生: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这个问题,同时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师:它们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生: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生:都认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都坚持“一国两制”战略构想。

……

师:这几个理论成果和“人民”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师:那邓小平理论呢?

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强调了“人民”,这也就是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彰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三、以实践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师:陈岩石、焦裕禄这些共产党员中的先锋模范,他们受到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是先锋模范了吗?和理论相比更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呢?

生:实践。

师:对,最重要的是应把这种科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上,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篇章:以人为本,重在实践。下面让我们通过微课来学习一下这一目。

(微课主要讲解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学习微课,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不仅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还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实践,也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既伟大又平凡的实践也说明了我们的党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下面,我们就进入第四篇章:明理导行,强化所学。

大家课后对身边的共产党员进行采访,结合自己想了解的内容设置访谈,写访谈稿,并对需要帮助的老共产党员进行志愿服务。

同学们,讲到这,我们这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最后,让我们将最美的赞歌献给最伟大的党!

(师生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反思】

结合教学,笔者谈谈解决本课难教的策略。

1.知识生活化。本课难教的第一点是由于知识本身的理论性强、趣味性不强,和学生学习生活有一定距离。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和学情调查,笔者采取知识生活化策略:首先,开篇就以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入并对部分人物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学生对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的分享,突出优秀共产党员一直在陪伴着我们;最后,通过设置学生采访共产党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感悟、再反思、再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理论知识落地开花。

2.环节递进化。本课难教的第二点就表现在因学生不感兴趣而造成的教学目标即素养目标和学习目标难以落实。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取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合作探究”教学法来教学,依循走进生活—品“模范”,自主学习—悟“道”,内化提升—践“行”的课堂教学思路,践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师生、生生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为主。从课堂实际来看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总结思考等。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看法交融在一起,经过碰撞和讨论,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3.方式多样化。本课难教的第三点是理论性强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笔者将学案、微课、视频三位一体,线上教育(微信群和微课)与线下教育(课堂教学)两个维度统一,力求通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体悟。

【张成尧,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樊 璐

读者热线:010-62027829

栏目投稿信箱:zgdy_diyixian@163.com

猜你喜欢
先锋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我心中的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2016技术先锋获奖名单
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说明
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