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栎有妙姿

2018-11-29 10:22吴秋发吴隽童
检察风云 2018年22期
关键词:青白云雾青花瓷

吴秋发 吴隽童

叶可思高中毕业时到寺庙住了一次,在青灯古佛的环境下顿悟了今后要投身艺术创作。叶可思2003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去了很多地方,走了许多路,看了许多风景,接触许多人,发生了很多事。2006年回到景德镇,第二年便成立工作室潜心艺术创作。

景德镇青花瓷从14世纪产生到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青花瓷清丽、雅致、沉静、含蓄,受到人们喜爱和青睐,是瓷都景德镇的传统瑰宝。笔法与工具,溶剂的渗透与把控,不同器具的构图,青白关系等,这些艺术风格和质变式的创新是非常困难的,没有对青花瓷艺术的深刻认识,没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是做不到的。

叶可思长期跋涉于名山大川写生,得大自然之神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笔下的青白山水,情真意切,细腻中透露出作者超脱的性灵。在传承青花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中国画山水通过青花表现形式,充分淋漓表现出山水的气势磅礴,或云缠雾绕变化万千;或陡峭的山峰与云雾流水融为一体,呈现阳刚与阴柔完美结合。江南的环境不仅创造了空灵的山水,也孕育了叶可思那细腻的性情。他笔下的青白山水,情真意切。

叶可思的青花瓷器作品题材多以山水为主。江南的灵山秀水一直是创作的主题,崇尚自然又非简单模仿自然,常以淡雅之色,清逸之笔,呈露江南山水烟雨朦胧、雅秀润泽的诗性之美。文人画是文人雅士们的心灵事业,借绘画以抒发文人们胸中之逸气,并不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随兴所至,表之笔情墨趣,写写文人墨客心府灵境。也就因为具有文心、诗情、画意,才得命名为文人画。叶可思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文人眼中的自然”。作品《小桥古木溪湾》依据以小观大的东方绘画原理,用山景步步移的方式,取景构图,经营位置。面对自然,注重取舍,当在一取一舍之间做文章。山间泉飞溪涌,竹亭居于山石与流泉一旁,清风徐徐,一路幽靜。亭中一人倚栏听泉。这正是叶可思追求林泉志趣心境的写照。

面临西方文化和审美的大量冲击视线,一直主动或被动接受传统的人如何思考和面对?叶可思反思当代的审美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一直坚持在传统里寻找营养,做了一系列的《云山》作品,作品对云雾泼墨处理、虚化,让观赏者去分辨,评说。将云雾进行了人物化的理解,以拟人的手法去表现山水云雾的动感。艺术的语言体现出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心有多远,境有多深,品位就有多高。

叶可思青花的工艺掌握的非常好,并对中国传统山水技法研究很深。从作品中看到了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的理解,对传统的笔墨在青花瓷的运用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有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仿佛隔世的宁静、肃穆,往往会使你的思绪进入一种梦游般的佳境,缥缈的白云、清澈的泉水、庄严的殿宇,仿佛在向你叙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作品《山水间》把自我的情感融于山水之中,用发现的眼光去读懂自然山水中的一草一木,瞬间的情感留在那妙手巧得的永恒。青花釉料也是叶可思亲自调试的,加上去一层又一层的薄薄的不同色料,营造出青白山水中雾蒙蒙的感觉。画中书卷气,在画外也有文人那股耐人寻味的气息。唯美意境,虚实有度,构图留白得心应手。

叶可思的工作室名叫“樗栎屋”,樗栎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和《内篇·人间世》。樗和栎为两种树名,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以“樗栎”喻才能低下,亦用为自谦之辞。叶可思取此名字是希望自己以后能“枝繁叶茂”。

猜你喜欢
青白云雾青花瓷
云雾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云雾是山做的梦
流年
还喧嚣都市一个“青白”
云雾缭绕宜昌城
纯净的青花瓷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范佳成珍藏古代瓷器展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