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

2018-11-30 10:22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旗杆测量情境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 汤 莎

数学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早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由此,学好数学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巧妙地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更好地激活学生学习欲望,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促使学生有效体验。

一、创设生活情境,营造熟悉学习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从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所要考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熟悉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内驱力,诱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师:在你们的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实例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展开了深入的思考,这时有学生想到在医院中打点滴时,会有一个挂液的竖杆,而且我们将其拿到任何地方放置,这根竖杆都不会倒,经过思考,发现这一竖杆恰好与我们的地面是呈相互垂直的关系。还有学生说:“我能够将数学课本竖直地放在课桌上,书本就是与课桌这一个面相互垂直。”学生们就这样开始寻找生活中的一些直线与面垂直的现象,并激活了自己的问题意识,学生想到:为什么挂液的竖杆会倒不了呢?数学课本到底怎样摆放,就能够一直竖直地放在课桌上呢?数学课本只有一个位置吗?于是,学生们开始根据自己的问题进入到深入的思考、探究中。

课堂伊始,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的开始就形成了求知的“自我需求”,造就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并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融入课堂,主动获取新知。

二、设计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点拨与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设计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活学活用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从生活选材,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道应用题:某商家准备购进一种商品并进行出售,通过在市场上调查发现,这一商品如果安排在一个月的初始出售,最后会获得15%的利润,之后可以用这部分钱以及开始的本钱购进其他商品并售出,在月末时将会又有10%的利润。如果选择在月末出售这些商品,会获得30%的利润,但是最后要花费掉700元的仓库储藏费。同学们,你们帮这个商家选择一下,选用哪种方案最后获得的利润最大。学生们对这一问题感到很好奇,也很熟悉,并都迅速地进入到探究思考中。很快便有学生想到利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设这种商品的进价是x元,设月初出售获利y1元,设在月末出售获利y2元,之后根据这些条件列出了两个函数关系式:

y1=15%x+10%(x+15%x),经过化简得出y1=0.265x。

y2=30%x-700,经过化简得出y2=0.3x-700。

随后学生们开始了思考:如果y1>y2,那么就是月初销售这种商品获得的利润最大,并根据解方程的知识解出最后的结果,得出当x<20000时,y1>y2;如果y1=y2,两种方案任何一种都可以;如果y1<y2,那么月末销售这种商品最好,获得的利润最大。学生们也在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后感到很有成就感,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得很积极、主动。

上述案例,教师巧妙捕捉切入点设计生活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解,并将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实效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很多技能都有待教师的培养、开发。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设计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手脑并用,激活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相似图形”时,教师以生为本,将学生带入到校园中,为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用你自己的方法测量一下校园中旗杆的高度。学生们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感到非常新奇,很是兴奋,并都非常主动地进入到实践探究中。这时,有学生想到利用课上所学的相似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直接用直尺测量这一旗杆的高度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需要转化成一些可以测量的事物。于是,学生想到利用同一时间下影子的长度来测量。学生们自由结组,每个小组各选派出一名学生,笔直地站在太阳底下,并由两名学生同时测量出这位同学的影子长度以及旗杆的影子长度,之后再测量出这位学生的身高,并做好记录。完成一系列的测量后,学生在纸上画出两条竖线分别代表旗杆和这名学生,然后画出其相对应的影子。最后学生们利用图形相似的知识内容,得出旗杆的真正高度。学生们在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后,感到很有成就感。

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让学生们对本节内容有了更好的认识,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学生全方面发展。

总之,数学与生活相辅相成。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巧妙地开发生活资源,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入一些生活元素,让学生可以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分析、理解数学新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1]盖群.巧用“做数学”,创新初中数学教学[J].2014(13).

[2]陈亦勇.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意义及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03).

[3]朱富根.让生活之水浇灌学生数学思维之花——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16).

猜你喜欢
旗杆测量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迎接新学期
旗杆到底有多长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老战士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