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队院校科研管理人员能力要求和素质培养

2018-11-30 10:39乌力更赵冬明
科技与创新 2018年7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高 明,乌力更,唐 洪,赵冬明

(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提高科研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军队院校实现“双一流”建设和推动军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因此,系统分析了新时代军队院校建设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广义的科研管理人员包括专职或兼职从事科研管理的行政人员和履行课题组技术负责人职责的技术人员。因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具体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不属于本文所述对象,本文主要针对的是专职的科研管理行政人员。

1 军队院校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军队院校科研管理既有地方高校普遍特点,也受使命任务、组织管理、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军队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特点和对管理人员能力要求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军队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不是凭技术人员个人的兴趣爱好,而是要紧贴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破军队装备建设瓶颈短板,解国防科技发展燃眉之急。但因受制于信息渠道有限、科研攻关任务较重,普通技术人员低头走路的很多,抬头看天的较少,只对自己所从事的学术研究领域发展情况如数家珍,但对国家和军队的大政方针不甚了解,科研成果对战斗力提升的贡献率始终不高。科研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先天优势,搭建装备建设部门和科研主管部门与普通技术人员沟通的桥梁。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积极与装备建设部门和科研主管部门沟通交流,充分掌握国家发展战略、军队建设规划、一线部队急需,提升信息获取能力、政策把握能力、发展前瞻能力和战略谋划能力,将国家和军队所需与院校学科方向和科研基础结合,作国家和军队规划的落地者和学校科研规划的制订者,为科研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当好指路人。②军队停止有偿服务后,军队院校组织科研攻关最主要的载体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项目和军队科研任务。为了统筹科技资源,国家和军队均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整合了科研项目,国家层面明确了五大类科技计划,军委装备发展部和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根据职能分工也设立了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相比于以往,科研项目种类已有大幅压缩,但主要类别仍有十余种,每种类别均有明确定位,互相之间基本实现了互不重复、互相补充。普通技术人员常常难于区分项目之间的差别,习惯于“一稿多投”,同样的申报内容寄希望于多方支持。如果申报不上,浪费了技术人员时间和精力;如果申报上了,又浪费了国家和军队科技资源。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不同类别科研项目规定制度的学习,熟知各类项目的定位、流程和特点,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项目申报各种信息,汲取有价值的内容并提供给技术人员,做好对技术人员的宣贯。同时,掌握本单位所涉及科研领域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国际最新发展动态,对申报项目要有整体把握,清楚创新点和意义所在,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争作科研项目全过程全流程的推动者,争取大项目,完成大任务,作出大贡献。③军队院校科研成果要直接服务于军队战斗力提升,为装备研发单位和军队使用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但因国防科技成果和技术发展的供需发布渠道尚未完善,普通技术人员完成科研任务后常常就将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了,并未有效转化为战斗力。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与部队和军工企业密切沟通,作科研成果的推广者。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要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和扎实的技术基础,能从应用的角度解释科研成果的技术先进性,对成果做好推广宣传;要能深入部队和国防建设一线,掌握装备建设和国防发展需求,让装备应用与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对基础法律知识有一定了解,尤其是知识产权方面,能有效利用专利转让、许可等多种方式充分保护技术人员权益,激发科研工作激情和成果转化热情。④军队院校开展装备研制和技术攻关要符合军队装备采购和研发准入要求。按照GJB 9001标准建立并有效运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但受制于军队院校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原因,上述装备市场准入管理均主要依托科研管理部门。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学习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保密等相关管理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落实执行,作装备市场准入管理的维护者。此外,科研攻关中还会涉及设备采购、外包协作、实验环境改造、经费开支等,这些业务一般会有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但实际办理中技术人员常常会寻求科研管理人员的帮助,听取科研管理人员意见,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提高综合业务能力,作多种业务工作的多面手、万金油。

2 军队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路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军队,需要素质全面、业务精良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富国强军迈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担当才有新作为。笔者认为,提高军队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需要国家(军队)、院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多措并举、共同努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职责使命所需。

2.1 提高科研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设立科研管理硕士。借鉴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模式,作为一种职业训练,系统性、科学化培养胜任科研管理工作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提高科研管理的职业认同感。②建立专业化协会。军地院校联合建立科研管理联盟或协会,可以从双一流或某一区域高校开始,逐步扩大范围至所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展开研讨交流,组织培训学习。③组织项目宣贯。国家和军队科研主管部门可通过召开项目指南发布会、项目申报座谈会、项目成果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提升科研管理人员针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项目设置的价值和意义。

2.2 提高科研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

具体可从以下4方面入手:①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管理人员准入、培训、晋升、考评、奖惩、退出等全链条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科研管理行为,尤其是考评和奖惩制度,要成为科研管理行为的指向标,激发科研管理人员产生提升自我的内生动力。②加强调研交流。借鉴博导部队行等有益实践,开展科研部队行,以科研管理人员为主、兼顾不同院系/不同学科领域部分技术人员组成调研组,从院校层面统一组织与各军种装备部门、各大军工企业及一线作战部队调研交流,对接装备建设需求、推广科研技术成果,提高科研管理和技术人员对装备建设情况的掌握能力。为提高调研效率、扩大调研范围,可将调研组分成多个小组,每小组负责多个区域。调研结束后,全校召开调研交流会,共同分享所有调研小组调研成果。③加强培训学习。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每年定期组织培训交流会。一方面邀请国家和军队科研主管部门领导来校,宣贯各种政策和管理要求;另一方面,邀请本校或兄弟院校科研管理岗位上经验丰富的领导或参谋,介绍工作经验、分享工作心得。既交流了感情,又扩大了视野。④加强基层实践。因军队院校部分科研管理人员毕业后直接从事或从其他管理岗位轮岗至科研管理岗位,并未在课题组一线从事过具体项目的组织管理。可采用机关下基层指导模式,将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安排到课题组一线,以兼职或全职身份负责课题组日常项目管理,以普通教员身份感受单位在项目管理、经费管理、试验管理等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返岗后有针对性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2.3 个人层面提高科研管理的服务水平

具体可从以下4方面入手:①增强服务意识。牢记科研管理作为服务性岗位,要以技术人员满意为工作准绳,急技术人员之所急,想技术人员之所想,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做好服务工作。②增强法制意识。吃透国家和军队各项科技法规、政策,深入了解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质量管理、保密规定、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各方面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理念,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③提升科技素养。掌握院校所涉及主要科研方向国内外发展现状,紧跟科技前沿,了解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优化知识结构,加强技术储备,随时保持敏锐的科技洞察力。④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既要加强与国家和军队科技主管部门沟通,争取上级支持,又要加强与普通技术人员沟通,协调好团队内部关系,凝聚团队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华昌,潘蓉,杨向华,等.青年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定位和培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5(31):548-549.

[2]张小兰,韩薇,吴泳梅,等.“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培养浅谈[J].科技风,2017(03):548-549.

[3]卢霄峻,董国利.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1):206-208.

[4]张微.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刍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1):58-59.

[5]钱海鹏.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7(06):31-34.

[6]张想玲.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新思路[J].新乡学院学报,2016,11(33):50-52.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部队评价机制探析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朔城区:植保技术人员指导玉米红蜘蛛统防统治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