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数学游戏世界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8-11-30 13:50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8期
关键词:扑克牌同桌分类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 沈 婷

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是教师需要掌握的课堂教学艺术。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多下些功夫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导入环节——游戏里有你想知道的数学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就越迫切地去思考和理解。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提出疑问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1.在教学《数一数》时,我采取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设置一个故事背景——小朋友们在公园里玩耍,围绕这个故事背景开展“数一数”的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暑假里喜欢去公园里玩耍吗?

师:在公园里你们都玩过些什么呀?

师:看上去真好玩,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图上是哪里呀?

生:公园。

师:哦,这真是个漂亮的大公园,那么我们图上的公园里有什么呢?

师:有点乱,谁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

师:那么这些物体都有几个呢?谁会数一数?

2.在教学《认识0》时,我采取猜谜语的方法,先出示第一只小兔子,第一只小兔子采了3个蘑菇,再出示采了2个蘑菇的第二只兔子,第三只兔子采了1个蘑菇,最后让小朋友们猜猜看最后一只兔子采到了几个蘑菇?让学生按照数序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最后得出“没有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3.在教学《比一比》时让学生自主提问、回答。在学生初步掌握比较长短、高矮和多少之后,出示情境图,让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另一个学生回答。通过学生自主提出疑问的方式让他们自主地探究比较的结果,对可以比较的事物、比较的结果产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活动环节——游戏里有你成功的体验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兴趣,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和纸牌游戏是我经常采取的方法。

1.在教学时我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活动。如在教学《认识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排队,说说从前往后数,从后往前数,自己在第几个,某某在第几个。让更多的孩子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十分广泛的。

2.一年级我经常和学生一起玩“纸牌游戏”,在很多环节我们都会进行纸牌游戏。我们使用的是四种花色1~10的扑克牌,共40张,同桌合作游戏。

①分类:在学习完第三单元“分一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扑克牌分类。学生可能有两种分类方法:按照花色分类、按照数字分类。

师: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分类的?(明确分类标准)

师:说一说,为什么你们分得不一样?(明确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师:说一说,哪种分类方式更容易操作?(明确按照不同标准的分类也有快有慢,有简单有复杂)

②排序:在学习完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扑克牌排序。

③几和第几:说一说,几和几中间隔了几张牌,几离几比较近、远。(体会数字的间距)说一说,像我这样排,第4张牌是几,4在第几张。(明确几和第几的不同)

④大小、多少:比大小:洗牌,反面朝上,同时翻开一张,牌大的人获胜。如:5和3,同桌1∶5比3大,同桌2∶3比5小。(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师:你能出一张比5大的扑克牌吗?如:8,收回3出8。同桌12。(体会大小是相对的)

同桌1出2,同桌2拿出2张牌。说说谁出的牌多、少,哪张牌大、小。

⑤分与合:在学习完第七单元分与合之后进行。

合:我们一起来合5(2~10以内任意数字),同桌1:我出2,同桌2:我出3。

合:我们一起来合5(2~10以内任意数字),按顺序说完所有可能。

同桌1:拿出两张牌(合成2~10以内任意数字)藏在身后,我合的8,猜猜我手里是哪两张牌。同桌2猜。接着互换。

同桌1:出2~10以内任意数字。同桌2出两张可以合成这个数字的牌。

同桌1出两张合成4~10以内任意数字的牌,同桌2也出两张不同的牌合成该数字。

⑥加减:在学习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之后进行。

任意出两张牌,相加是几,相减是几。

任意出3张牌,连加是几(超过20不计算)。

连减是几(大数排在前面,小数排在后面,相减不够不计算)。

先加后减是几(大数排在前面,小数排在后面,相加超过20不计算,相减不够不计算)。

这些游戏都是竞赛类的,有一定的随机性,翻牌的时候是随机的,有运气的成分在其中,避免了游戏时仅有口算速度快的学生参与的尴尬,体现了公平性。游戏获胜方可以把出的牌收到自己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对游戏更感兴趣,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更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三、练习环节——游戏里有可能的数学世界

1.改变练习的呈现方式。在练习时多采用直观的呈现方式,同时利用吸引儿童眼球的图片、图画等呈现习题内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一年级儿童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因此图片更有利于儿童的理解,同时更能吸引儿童兴趣。我采取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教具等进行练习。

2.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课堂上我鼓励儿童的大胆猜想,并鼓励儿童对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尝试练习,利用练习的结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有多种可能的题目,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在进行比较数的大小练习中,( )<5,让学生尝试写出所有可能的得数,并且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

总而言之,要使学生自主地学,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好玩”,利用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寓教于乐”是一种学生喜欢、老师放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优的发展。

猜你喜欢
扑克牌同桌分类
巧算扑克牌
我的新同桌
混乱的扑克牌
换同桌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羡慕我同桌
给塑料分分类吧
扑克牌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