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
——说说教学活动中的思维能力训练

2018-11-30 18:07江苏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研究性思维能力文本

江苏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潘 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合理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活动,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一、依托留白提升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了一个人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水平和特点。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英语阅读不一定要是长篇文章的,在我们现在使用的小学英语译林版中卡通部分的阅读教材就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在进行这部分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梳理课堂教学逻辑,优化阅读教学活动,同时关注课堂的提问方法,提供学生思维训练的机会,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阅读任务为学生搭建思维训练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教材中经常使用一些相对简单的语言,但考虑到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的事物,所以在一些卡通阅读板块的故事文本中,没有用英语语言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而是使用了精心设计的插图。可爱的动物、人物、插图更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分析和理解。有些教材中就出现了许多学生看不到的或不注意的留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留白”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合情合理地思维与创造,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1 Cinderella的Cartoon Time板块讲述了Sam和Bobby在森林里饿了找东西吃的故事。Sam和Bobby是在野营还是在爬山的过程中饿了呢?Bobby找到的蘑菇为什么不能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图片思考问题。针对Bobby does not understand,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搜索有关蘑菇的知识,也可以在文本结尾处添加几个问题:If you are Bobby and Sam,what can you do?How can you help Bobby?What will Sam do?...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能仅满足于对文本字面意义的解读,还要能够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在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启发,让他们通过表演或对话等形式补全文本的内容。在学生表述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提出观点并阐明自己的看法,以培养其分析、评价、质疑能力。

这些活动除了能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文本,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Unit 3卡通部分中看电影迟到可以引出绿色出行的建议,Unit 5和Unit 6瓢虫吃葡萄可以让学生提前去找找关于瓢虫的知识拓展学习等。这些都是立足文本主题,结合文本特点,设计续编或创编故事内容等任务,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新学语言的能力,同时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思维。大多数的卡通部分都是以故事为主线,教师只要设计好教学过程,把握住课堂,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分析、评价文本,既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语言,体验、理解和分析语篇,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开口。朗读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通过大声朗读,小学生可以更快接受所学语言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可以发掘他们潜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各个环节设置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提高阅读质量。因为害怕学生不懂而不断地说,学生一直被动地听,没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这也是很多教师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创造不同的途径让学生开口说。

二、引入中西文化的研究性活动

要学好英语,学生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饮食、风俗和文化等,这些积淀定然会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布置一些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广泛搜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饮食、风俗习惯和文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们对英语国家的认识,促进英语学习中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

《小学英语》(译林版)高年级教材中都安排了Culture Time板块。为了让学生能更熟悉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笔者要求五年级学生研究西方节日习俗,在一个月内完成这项研究性活动。全班学生6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提供指导,学生自主安排规划组织活动,从寻找、筛选资料到制作手抄报或者PPT,学生积极性都很高。最后各小组有以PPT的形式呈现自己研究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的由来、穿着、节日游戏、食物等,也有选择表演展示的,各种知识类手抄报宣传画比笔者预期完成得更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研究性活动,学生受到了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牢牢记住了这些节日,比教师讲几遍还有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有助于学生掌握外语的使用背景和语境,建构外语学习的外部机制,接触和了解异国文化,开拓文化视野。本次研究性活动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发展性等特征,学生浸润其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意识,也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情景共生的课堂画图游戏

语言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思维品质往往和学生们的学习动机相关。而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又以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这种动机主要来自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游戏活动本身和游戏活动的内容对小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适合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一种自然和快乐的状态下学习英语、掌握语言,更能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译林版)五年级下册Project 1 Around our city复习课时,为了复习二三单元的句型对话并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笔者让学生设计了地图并开展了下列游戏:1.投影出示一位学生设计的地图,教师或其他学生指定地点,让该学生准确说出路线。2.学生问答,一位学生提问另一位回答,如何到达指定地点,比一比谁的路线最优。3.进一步实景演练,选择一位学生的地图,在教室中安排实地演练,用桌子摆出街道,纸上写上地点名称。一位学生指路,另一位学生根据指示走出路线。很多学生绘制的地图都花了很多工夫,用他们自己的地图来进行各种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游戏由易到难,并分了小组比赛,赢的学生可以为本组赢得一分,最后统计各组得分,得分最多的一组为优胜组。在上述游戏中,学生既训练了所学的句型语法,又感受到了比赛带来的快乐。学生置身在快乐的游戏中,有效地促进了其近景性学习动机的形成。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小学生只有接触到真实的情景,真实的语言,真正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才能有思维的活动,也才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优化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通过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推动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爱上英语!♪

猜你喜欢
研究性思维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