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豪: “最强大脑”的最优解

2018-11-30 03:28朱诗琪史申
中学生天地(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英豪最强大脑计划表

朱诗琪 史申

在《最强大脑》的比赛现场,镜头扫过杨英豪时,他永远是一身运动服外加一顶鸭舌帽,冷静地推演运算,不管是2:0战胜对手还是因为时间原因惜败,他脸上的表情似乎从没有变过。只有在赛后采访或面对嘉宾提问时,他才会害羞地笑一笑,沉稳得不像一个只有14岁的中学生。

出现在中天会客室的杨英豪依旧穿着一身熟悉的黑衣黑裤运动套装,爱思考,回答提问时没有废话。相较于比赛,采访中的他反而更容易紧张,也更容易流露出属于他这个年纪的青涩和腼腆——偶尔推推眼镜,不知如何作答时拨弄下盘子里的小饼干,忘记问题时一脸疑惑地挠挠头。

“到底有什么是你不擅长的呢?”采访末尾闲谈时,我们向杨英豪“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嗯……我想想……我还不太会打台球。”杨英豪低头认真地思考了10秒钟,无比真诚地回答道。

记: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参加《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呢?

杨:我是《最强大脑》的粉丝,前几季节目我一直在看,总觉得自己有一种神奇的潜质,可以尝试参加这些项目。我和爸爸妈妈说了这件事,当时他们都以为我是随便说说的,没想到后来我真的报名了。报名后第二个星期的周末,我就在网上参加了测试,测试题量特别大,我做不完,只能做多少是多少。

我是住校生,手机是关机放在家里的。有一天,我爸打开我的手机准备充电,结果刚开机就收到一条“恭喜晋级”的短信通知,让我参加复赛。复赛没过几天,又收到短信,说我晋级了,可以去南京参加项目测试。结果我去了南京才发现,一起参加测试的选手特别厉害,有清华北大这类高校数学系的第一名,还有许多节目组邀请的高智商协会成员,像我这样自主报名的选手反而不多。真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我居然能收到节目录制的邀请函!

记:这应该是你第一次参与这样的节目录制吧。对于这个“第一次”,有什么特别的体验和感受?

杨:我想象中的智力节目录制应该是“高大上”的,选手之间都会谈高深的内容。但实际情况是,选手之间什么都谈、瞎扯。我以前没参加过节目录制,以为节目呈现的所有内容都是一次性录完的,比如节目中常穿插选手评论的访谈内容。后来才知道有个东西叫“后采”,就是编导会在节目结束后单独找你采访。不过,录制过程中,我最紧张的还是和主持人、嘉宾对话。主持人问我问题时,我特别紧张。虽然会有台本告诉我他们可能会问哪些问题,但实际录制时我会一直在心里默念,这我该怎么回答呀(笑)。

记:在节目选择导师环节中,你选择了“水哥”王昱珩并进入他带领的“水之队”。在和“水之队”队长、队员相处时有发生什么难忘的故事吗?

杨:到了团队赛阶段,我们会提前一星期做准备,节目组还会请一些世界级的大师指导我们,队长也会陪着我们一块练习。在这之前,我只在电视里看过水哥,觉得他霸气、高冷,私底下接触才发现他平易近人。印象很深的事就是水哥每天晚上陪我练华容道(一项数字益智类游戏项目)到很晚。他喊“321开始”,然后让我做一道题目,一把结束后休息1分钟不到,他又继续喊“321开始”。这种感觉就有点像我在写作业,老师在边上看着我,蛮紧张的,就怕一些小失误会被他看见。

记:经历过百人抢位赛、30进12淘汰赛、团队赛,还代表中国队出征了国际赛,这众多的比赛项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场?为什么?

杨:我印象最深的可能是30进12激光射线那一场比赛,因为特别刺激。淘汰赛的项目,选手基本上是没什么时间准备的,今天导演刚告诉我们游戏规则,明天就要上场比赛。我的对手闵锐是这类项目的第一名。导演说他匹配不到对手,就把我硬拉过去。当时我就想:我完了,这把要输了。

这个项目的总计时是答题时间加上给对手的出题时间,他答题速度比我快,那我就思考着在出题速度上要比他快一些。后来在比赛现场,闵锐确实比较性急,心态也不怎么好,导致他出题时间长了。虽然最后他答题速度很快,但总时长还是我短一些。

记:回顾参加《最强大脑》节目录制的这段经历,你觉得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杨:收获了很多朋友和这段特别的记忆,还有就是让我不那么容易紧张了。第一次录制“后采”的时候,我特别紧张,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慢慢说得多了也就练出来了吧,后来再有一些媒体到家里采访,我就沉稳多了。这也算是一种锻炼和成长吧。另外就是做事情也会更有信心,因为通过节目发现自己智商的确还行。

记:节目上的你表现得非常淡定,甚至比许多成年人沉稳。在学校同学眼里,你也是同样的性格吗?

杨:哪里,同学都觉得我很皮很“二”。在寝室里,我是寝室长,也是负责搞笑的那个,经常说一些段子逗室友开心。每天起床的时候,最懵最起不来的也是我。我们寝室室友间很要好,什么都聊,聊比较深奥的宇宙类话题,也聊游戏。他们知道我去参加比赛后,偶尔还会起哄说“最强大脑”之类的,但我在大家印象中依旧是那个“很皮很傻很二”的杨英豪。

记:听说你日常最大的爱好是音乐,还常常在闲时弹钢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喜欢音乐的呢?

楊:在我3岁时,有人在我们小区里发传单,说可以教人弹钢琴。我爸问我要不要学,我回他说“钢琴是啥”,因为那时候太小。后来,我爸妈给那位老师打了个电话,老师建议先带我去看一下。听我爸说,第一次去老师家,老师正在教一个大孩子上课,而我居然在那很认真地跟着听了一节课。老师觉得3岁孩子能这样已经挺不错的,就收了我这个最小的学生。后来,我妈带我参加了几个钢琴夏令营,慢慢发觉钢琴演奏这条路太窄了,太辛苦,不是很适合我,就跟老师说不去上课了。之后钢琴就成了我的一个爱好,学习累了弹一首,心情好时弹一首,心情不好了也弹一首。可能因为受钢琴影响,我也很喜欢音乐,现在最常听的是电子音乐。今年暑假我还买了一套电子混响设备,打算做电音混响。不过,我看了一下使用说明,太难了,所以也没怎么动。(笑)

记:除了听音乐、弹钢琴外,还有什么爱好呢?

杨:在学校里我参加了发明社,还是社长。这个社团一开始是学做木工,然后想一些发明的点子,最后再把这些点子变成现实。我曾经想过一个关于鱼缸清洁的点子,鱼缸的玻璃容易变脏,我就想在鱼缸玻璃里装一个类似汽车雨刮器的东西,按一下按钮就能用雨刮器把鱼缸玻璃刷干净。希望有一天我能在社团里实现这个想法。

记:你在节目里说过你的偶像是马云,现在偶像依旧不变?

杨:是的。我觉得马云真的很厉害,就像一个新时代的创始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我未来想要跟他一样,创造一种新科技,会影响到一个时代。我现在也的确在接触计算机这方面的内容,在参加信息奥数的集训。

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信息数学、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兴趣呢?

杨:小时候,妈妈给我订的杂志里面都有一些好玩的小测试题,我都会拿来做一做。平时,我也喜欢和妈妈一起玩数独。可能是从小就玩这些小游戏的原因吧,我学起数学来也比较快。

记:你参加了许多大型数学比赛,又经历了《最强大脑》节目中如此紧张的高智商项目比拼。在面对这种大型赛事或者考试时,是怎样让自己如此沉稳不慌张的呢?有没有什么放松心态的建议分享给同学们呢?

杨:可能我和其他选手的想法会有些不一样吧。我就想着我是去玩的,心态就会比较好,也比较稳。其实真的到了比赛或者考试现场,不用想太多,全神贯注,就不会太慌。不过有个前提是,你确实要做好准备。如果实在紧张,我有个小窍门可以告诉大家。节目里有个学心理学的选手郭小舟,他告诉我,上场前把拳头握紧,握到没有力气了再松开,然后再握紧再松开,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我试了试,还真蛮有用的。

记:你曾提到自己很喜欢用计划表规划学习和生活,现在依旧坚持这个习惯吗?

杨:我妈是做医药行业的,培训时接触到计划表,觉得很好,所以在我学钢琴时,就开始教我如何自己制定计划。我做的一般都是日计划,比如几点钟起床,几点做作业,计划制定好后再打印出来贴在房间里。慢慢养成习惯后,我就坚持一直做。

记: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列计划表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你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在列计划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有没有遇到计划表上的任务完成不了的情况?

杨:刚开始订计划时,总会订得比较满,然后到了一天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来不及。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千万不要把计划排太满,可以适当地把玩的时间也列进去。不然你可能会觉得一天中连休闲的时间都没有,好无趣。计划表做出来后,你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它来实行,今天这个任务没做,你可以挪到明天或者挪到后面几天做,只要完成了就行。重要的还是有一個鞭策自己的心态。

记:作为一个在智商挑战类节目中战胜几十万名成年人的中学生,你如何定义“最强大脑”这个词?

杨:“最强大脑”提供的就是不同的思考方向和策略。大家都在找答案,大家也都能做出来,而“最强大脑”们其实就只是在找其中的最优解。

记:那你觉得自己未来会成为寻找到最优解的“最强大脑”吗?

杨:嗯!还行吧!

猜你喜欢
英豪最强大脑计划表
2022年四川旅游学院招生计划表
Plasma propagation in single-particle pack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joint effects of particle shape and discharge gap
2021年四川旅游学院招生计划表
2020年四川旅游学院招生计划表
2019年四川旅游学院招生计划表
“最强大脑”哪家强
少年英豪窦建德(下)
My Home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