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人类困境下的语言建构

2018-11-30 09:30郑一舟
师道 2018年11期
关键词:神话大地人类

郑一舟

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人陷于思维形态“进步”的囹圄而自以为是,他们把神话作为人类童年的天真表达,是人类未开化时代面对强大自然的蒙昧想象,“幼稚”是他们对神话的潜意识认知。神话是虚妄的谵言还是这种判断才是一种谵言,其实只要细细品味就可一清二楚。进步这一词的吊诡就在于话语权永远在做出进步这一结论的人口里,因为古代坟墓里的人是不可能爬出来与当代人进行争论的,这是缺少反辩的永远不会输的争辩。所以根据人类思维的发展阶段强硬进行价值评价毫无意义,重点是研究这种思维话语的特质,从而明白它的特殊性,既把神话作为我们的过去,又把神话作为我们文化和思维多元性的一种可能,从而为我们文化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人活在这个世上很多时候是在解决他所面对的困惑和难题,就像常人所说的哲学的三大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都在试图解答,但是我们当代不少人认为古代的人用来解答这些问题的“神话”是一种幻想和迷信,也就是我们认为神话的解释是虚妄的,不真实的,不符合常情常理,它只是人类认识水平比较低的阶段的产物。从科学的认知角度看,人类当然不会来自于某个神灵在泥土上施加的神性操作,而是生物进化链条中的产物,因为后者虽然不能完全验证,但在观察和实验中至少更站得住脚;九个太阳的传说显然是古人的一种臆想,古代的弓箭技术能射落太阳更是痴人说梦;雷电的产生显然不是来自于宙斯的一时心血来潮;快要建到天上的通天塔显然高估了人类在古代的建筑水平……从一种实验验证和证据支撑的科学阐释角度来看,神话的确不可信,而把神话作为可信的原始人显然是蒙昧和无知的。所以,神话在我们这个时代更多是作为一种儿童读物存在,因为儿童的心智结构也是不成熟的,不成熟的认知产物对应不成熟的认知结构。而且,神话的叙事模式符合儿童教育寓教于乐的理念,它可以扮演儿童融入社会的催化剂这个角色。

神话是一种叙事,这种叙事起源于某种平衡状态的被打破,人物通过某些考验获得某种能力最终恢复了这种平衡状态。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人物本身就是秩序的破坏者,那么人物最终会被惩罚从而使秩序得到恢复。无论如何,这种最终的平衡要么是对原有秩序的再确认要么是重新建构了一种新的秩序,而平衡正是秩序的体现。这种人物的冒险、英雄的成长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想象和认知,而秩序的恢复又使这种想象和认知可以朝向建构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发展。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模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和美育,使学生能在神话中确认一种社会秩序的正义性。儿童在生活能力上的不足和在社会中受到的约束激发了他们对认知世界的渴望,任何超现实的叙事模式都符合他们内心对世界的期待,而现实世界经验和认知的不足反而成了一个优点,使他们能更容易接受这种叙事模式的合理性。而最后这种秩序的确认又可以使成人世界在叙事中灌输他们所认可的伦理道德标准。也就是说,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中,一个在课堂或儿童读物呈现中的神话一般要指向某一伦理道德主题,而儿童就是要在神话中去确认这个主题,从而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伦理道德判断。大禹的奉献,精卫的矢志不移,西西弗斯和坦塔罗斯这些背神者和渎神者的悲惨下场,赫拉克勒斯的英勇和冒险精神……神话叙事本身作为能指,而这些伦理道德主题作为所指,由此神话就构成了一个大写的符号。

具体的古代神话可能只是成人世界中逐渐淡退的故事,但是这种神话的运作方式却不只对古人和儿童起作用。我们可以类比发现,当代成人世界实际上也到处充斥着这种神话的运作。成年人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问题,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困惑,恰恰相反,面对这种以几何指数增长的知识和信息,成年人一样渺小无助,站在金钱和知识金字塔顶端的毕竟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几乎不可能有机会洞察这个社会和世界的奥秘,他们是被裹挟的一代。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发明了各种千奇百怪的东西,既让人逐渐机械化从而极大强化人类的能力,又把机械不断地人化从而更好地符合人类的需求。这种科技的大爆发解决了人类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也清楚它带来了同样多的问题,因为之前没有这种技术和产品,就没有这种技术和产品与世界产生的勾连,而现在因为它们的出现必然会产生与世界新的互联,而这种互联对于大部分人类必然有一种适应过程,而适应总意味着龃龉和磨合。可以说人类对于世界和未来的困惑不是古代人才有的问题,而是永恒的人类母题。在古代,自然作为异己性力量,而在现代,科技同样是异己性力量,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认知自然和科技把这种异己性力量转化为自身的力量,只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對古代的人是难以穷尽的,而今天科技产生的信息和知识也同样是当代人难以穷尽的。建构世界全景对于个体乃至人类都是一种不可及的奢望,无法触及这种世界真相的补偿机制便是各种神话的盛行,我们这个时代的各种白日梦,各种创业传奇,各种鸡汤都是神话的一种变形,本质还是一种神话。所有的现代神话都撇开了现实生活的琐碎、主体自我的片面狭隘,撇开了这熙然人群构成的一地鸡毛世界,似乎成功和生活美满是一种可以实现的状态,而非永远在路上的自我抚慰,这难道不是一种迷信和自我欺骗吗?这与古代人有差别吗?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对神话进行了道德伦理包装,在当代神话中,所有的成功所有的商品消费不是一定对应于一种杰出的品质、一种幸福的实现吗?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价值包装吗?

我们现在触及到了最重要的问题,神话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古代和现代都有这么多的神话表述?我们可以说,神话最重要的特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试图提供一种答案,来回答人的困惑,或者指明一个方向,去安顿人的心灵;另一方面用一种非现实、超现实或梦幻现实的运作来使人摆脱现实对人的捆绑。当人的意识觉醒的时候,当人类在伊甸园吃下智慧果、明辨羞耻善恶的时候,人类已经不可能停留在一种与自然同化合一的阶段,走出伊甸园既是被驱赶也是一种自觉行为,被蛇诱惑的确是人不坚定的表现,但是可以被诱惑已经说明人类不安分的原罪特征。所有的人类叙事都是这种不安分的体现,就如文学批评家托多罗夫所指出的,叙事当中必须有动词的介入,有形容词的改变。而动词恰恰意味着人与世界的互动,人要与世界发生勾连,更多的是新的勾连,这就是创新一词的指归。神话恰恰是人类原初欲望的表达,也是对他们所处困境的一种象征性解答,而我们的当代神话(广告、电影、成功故事等)也是我们当代人欲望的呈现,也是在我们渺小残缺认知基础上的一种“完美”意淫。

我想表明的就是神话具有穿透历史而活跃在人类任何一个阶段的魔性,这既指它的内容也指它的形式。正因为这种或明或暗蕴含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呈现,神话内容中的主题构成了人类文化中最重要的母题,神话形式中的语言结构是人类追寻深度意义的载体。在这种普遍性的烛照中,我们可以尝试把神话呈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文字和文章,唤醒沉睡在受教育者中的集体无意识。這种唤醒可以使我们对自身的过去和现在有更清醒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也必然会让我们更好地去面对未来。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离不开某种神话元素的渗透,就如泰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的,艺术的魅力与它反映的文化的深度、广度相关,如果文学作品自身无法承载这种深度,无法展开这种广度,那么它的生命就是有限的,它无法成为一部真正的经典,而与之相应的是只要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我们不同的个体就可以不断地去分享这种普遍性。高中语文苏教版在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编入教材的时候,节选的是第一第二部分,实际上第一第二部分恰恰是某个神话主题的再现。地坛(与大地神灵沟通的场所)、失去行动能力、母亲这三者本就构成了创世神话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在文章最后,地坛与母亲的合二为一,在神话中,大地与人类母亲很多时候就是合一的,就如最为人知的大地之母盖娅,既是众神之母,又是大地之神,而中国神话中女娲是用泥土造人,周朝女性始祖姜嫄是踩着神留在大地上的脚印才怀上后稷。失去双腿意味着与大地脱离,而这时作者与母亲之间是一种不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严重质疑,来到地坛意味着重建与大地的关联,作者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但是他仍然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母亲,只有母亲去世重归大地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母亲和地坛的合一,才意识到他生命的根基来自于母亲,这时自然和社会不再有冲突,史铁生才真正找到了他的世界角色,一个失去行动能力的人是在地坛和母亲的影响下重新焕发一种生的渴望。史铁生的叙事意味着一种回归的话,那么俄狄浦斯的神话恰恰意味着一种远离,俄狄浦斯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脚肿者”,意味着他与大地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密,他猜中斯芬克斯之谜的原因正是他对人与大地之间接触模式的把握,而他的人生悲剧恰恰就始于他回归他的故土忒拜,然后杀父娶母,最后母亲自杀,他刺瞎自己双眼,只有当俄狄浦斯远离忒拜,流落异乡的时候才真正获得拯救。这说明我们永远无法摆脱与大地的联系,但是如果束缚于这种关系,也将难以有真正的精彩人生。在作文教学中,神话其实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为作文所涉及的很多话题与我们当代人在这个世界中的困惑、迷茫、选择相关,而这些要素恰恰也是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理想和现实是我们作文中经常展开的两个维度,这时如果我们能借鉴一些神话资源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展开对这个维度的讨论。就如卡尔维诺所指出的,现实是沉重不透明的,就如蛇发女妖美杜莎的眼睛能把任何直视者化为石头,蛇就是匍匐于大地之上的,在《圣经》中是远离天堂终身要吃灰的罪孽存在,而只有斩去美杜莎的头颅,才能从她的脑袋里蹦出飞马珀伽索斯。束缚于现实利益之中人生会活得过于沉重,石头压在内心之上,不得解脱,只有斩去这种束缚,人生或许才能变得轻盈。但是人也无法承受这种过于轻盈的人生,就像从天空坠落大海之上的伊卡洛斯,就如过于接近太阳的夸父,获得永生却再也无法获得亲情的嫦娥,离开大地就失去力量最终被赫拉克勒斯杀死的安泰俄斯等等,生命的展开或许永远需要一个合理的度,这是“道”,也是“逻各斯”。

神话的魅力更在于它借助语言结构把人类世界所能想象的物体系和价值体系进行勾连,从而产生新的意义模式。法国著名神话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类语言展开的序列与其相指涉或意图表达的自然社会序列是不对等的,语言或文字是二维的,而世界却是多维的,也就是说语言不可能完美地展示世界,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必须对语言做出特殊的处理,而这种处理的成果之一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语言表述,它符合语言规范,但是它又不会停留在日常语言的表意,而是在日常语言的结构上叠加一种新的意义结构,从而能指涉更深层的或更复杂的世界。在神话语言中,“我是一只老虎”既表明了说这句话的人的感情和身份归属,他是虎部落或者以老虎作为图腾的部落中的成员,又表明了他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人与人的差别总是小的,此部落与彼部落的人在生物学上的区别特征是很难辨认的,而为了实现这种区分就需要参考一个差异特征非常明显的序列,而动物物种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或者是可以辨认的。“我是一只老虎”,“他是一只熊”,实际上是为了实现我与他的区分,我与他在人类群体中的位置就像老虎与熊在生物种群中的位置,这里有两个序列,一个是人类群体形成的社会性差别序列,一个是动物物种形成的自然性差别序列,神话表述实现了两个序列两个系统的勾连,从而使人获得了他在这个世界中的意义。“神话思维,面对一个特殊问题,便会将这个问题与其他问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所以,它要同时使用多种规范。”(迪迪埃·埃里蓬)在神话表述中,物并不仅仅只是物,它还是各种文化价值体系中的物,也就是说通过它,我们可以进行各种体系之间的勾连。在雕牌无菌洗衣液广告中,雕牌洗衣液不仅仅只是众多洗衣液中的一种,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解决家庭矛盾实现家庭和谐的目标,而使用飘柔洗发水就能获得自信,而穿上七匹狼男装就可以尽显英雄本色,这种把商品系统与价值系统进行勾连的操作正是一种神话操作,购买了商品似乎就能获得某种精神和品质。而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真正的神话要复杂得多,在神话表述背后勾连的不仅仅只是两种序列,而是多维度的,而只有这种多维度的关联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世界真相,而这种世界真相就是人在这个世界所遭遇的问题的真实呈现。

神话的语言结构具体要如何表述才能产生意义的增生,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范围,我要表达的是神话是古代人也是当代人的困境下的产物,它为人类的困境提供了一种想象性解决的答案,也提供了一种想象性解决的话语方式。从课程教学角度讲,我们清楚了神话的运作,就可以提高学生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批判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神话大地人类
大地之歌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仰望大地
仰望大地
谁变成了人类?
裂开的大地
“神话”再现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