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事作于细而落于实

2018-11-30 02:31张晨
上海人大月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新村服务站

张晨

从今年3月到8月,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董建敏始终在基层一线调研,与人民群眾零距离接触,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他说,“民生之事必作于细而落于实。新时期,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对人大代表寄予厚望, 我们不但要认真倾听民声,努力传递民意,更要积极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一根“医保线” 连着代表心

沪东新村、浦兴路街道等社区的服务人口超过30%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虽然社区卫生服务站让老年人看病、配药的距离近了,但由于没有与医保联网结算,居民就诊配药往返次数多,很不方便。群众对看病难问题反映强烈。

今年1月,董建敏了解上述情况后,会同区人大代表进社区与居民座谈,大家一起拓思路、想办法。他将调研情况作为代表建议提出,得到了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和浦东新区医疗保险事务中心的回应。经浦东新区医保办与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回多次沟通协调,市、区两级卫生部门共同发力,7月初,沪东新村街道的东波、博二和浦兴街道的双桥这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纳入医保结算。医保联网结算开通后,药品配备较前更齐全,就诊的病人数量增长10%。正值高温季节,病人减少了往返服务站次数,也不再有医保卡留在服务站过夜的后顾之忧了,极大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短短6个月,代表建议落实了,居民的难题解决了。

到现场听证 解噪音之困

横穿沪东地区的地铁6号线,带来了交通便利,也产生了一些“困扰”。近年来,随着地铁班次逐步增多,6号线在沪东辖区地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扰民现象,连同列车呼啸而过带来的地面震动,影响了附近居民的工作生活。

5月,董建敏牵线搭桥,积极联系申通集团运营管理中心,邀请6号线周边居民区群众代表参加,就困扰了居民近10年的6号线沿线部分路段噪音扰民问题进行听证调研。座谈会上,来自社区群众的声音直指问题,不免让人“红脸出汗”。

运营单位经过分析,发现这些“民怨”的产生,一定程度是由于技术手段如测量噪声的标准与居民感觉存在差异,运营单位承诺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社区普及相关知识,向群众解释说明。与此同时,申通公司加强现场调查,采取加装隔音屏、补充消音棉等方式对敏感区域隔音屏障进行恢复,下阶段将进一步开展技术研究,完善处置流程,共同实施好降噪改造工程。消息传来,居民群众一致点赞,“民意民情反映上去了,利民措施马上落实下来了”。

忧老房隐患 寻破局之策

沪东新村作为上海第二个工人新村,历经五十多年风雨,工人新村的老公房已近暮年,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沪东地区的老旧住房更新改造,是董建敏履职过程中始终思考的问题。一次次的调研,一次次的揪心担忧,沪东的“老工人” “老公房” “老问题”让他寝食难安。他深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不能怕给政府找茬、添堵,因为这些茬子、堵点就是群众的痛点、难点,只有政府的工作做好了,百姓心里才舒坦。

于是,董建敏以代表建议办理为契机,协调联系市房屋管理局城市更新处、浦东新区建交委以及沪东新村街道的相关职能部门,与选区选民共聚一堂,了解选民诉求,积极寻求做好老旧房屋改造的解决方案。

经过几次专题研究和磋商,相关部门达成共识,要按照李强书记“关注群众有获得感的项目,要用情用力,力争快见效”的要求,从土地性质、房屋规划、改造途径等方面入手“聚焦政策突破、加大资金扶持,以‘可改、愿改、尽改为原则加快推进更新改造”。董建敏表示,自己将连同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加强跟踪调研,年年接力监督,直至推动这一问题彻底解决。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新村服务站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美味的鼠曲粑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张家畈新村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浦东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议
行业协会在科技创新中的政策选择
对上海浦东新区政府职能转变的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