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绝活的“高铁研磨大师”

2018-12-01 01:41唐圣平李文威
职业·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钳工转向架研磨

唐圣平 李文威

【编者按】“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制作了“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系列动画宣传片”。全片共15集,以动漫故事形式讲述了15位工匠式技能人物的先进事迹。

【片头】

高铁奔行在神州大地上,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还正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神州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突破;蛟龙潜入深海,采集新的物种和能源;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制造,正在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正在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高凤林、胡双钱、周东红、孟剑锋、宁允展、顾秋亮……还有更多的人,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他们,执著专注,坚守匠心;他们,锲而不舍,钻研技术;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他们,锐意创新,托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

他们,是劳动者,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他们,是从平凡的岗位上脱颖而出的,大国工匠!

【人物】

宁允展,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中国南车技能专家。国内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高铁首席研磨师,被同行称为高铁研磨“鼻祖”。高铁研磨10年,经他手制作的转向架从来没有出过次品,他发明的工装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创效近300万元。

他是怎样成为“高铁研磨鼻祖”的呢?

【故事】

第一幕 童年的回忆

镜头一:8岁的少年宁允展,和爸爸妈妈在吃饭。屋里简单的陈设,桌上简单的饭菜。

爸爸吃完,起身走到日历前。伸手撕去一张,显示出下一张。日期是:1980年6月20日。老宁回头对媳妇说:“我去干活了啊,今天老刘让我去他们家打磨家具。”

一边收拾好自己的工具箱,放到自行车上。

镜头二:少年宁允展赶紧三口两口扒拉完碗里的饭菜,抹嘴跑过去,说:“爸爸,我要跟你一起去!”爸爸停下来,有点懵:“啊?”

镜头三:妈妈:“你爸爸还要干活呢,你别捣乱!”

镜头四:少年宁允展一脸认真地说:“爸爸最厉害了,给我打磨的玩具非常好玩。”

镜头切换,出现一个画面:小宁拿着爸爸打造的玩具小汽车、小火车,兴奋地跳起来,爸爸微笑着看着他。

“我想成为爸爸那样的人,将来也可以造出很多好玩的东西。”

镜头五:夫妻俩对视,妈妈打趣地吐槽:“哈哈,完了完了!老宁啊,看样子,你儿子将来和你一样,也就做个铁匠了。”

镜头六:爸爸不好意思的“呵呵”笑着,摸着孩子的头,对媳妇说:“铁匠怎么了,那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哪一样能离开我们铁匠?只要手艺精,有绝活,到哪儿都能吃得开。”

说着,老宁转向孩子,说,“对吧,我的小铁匠!走吧,看看爸爸的手艺有多棒。”

镜头七:(欢快的背景音乐)爸爸在工作时候,小宁允展在一旁认真地看着。

爸爸在拿一个矬子打磨工件的时候,小宁允展也拿一个矬子有模有样地跟着学。

爸爸正需要换一件工具的时候,小宁直接递了过来,爸爸略有惊讶又欣慰地笑了。

第二幕 学艺有成

镜头一: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1991年。

镜头转到鐵路技工学校大门前,门边一侧挂着“铁路技工学校”。

一名高高大大的青年,手里提着工具包,走出了校门。这名青年,就是长大成人的宁允展。微笑挂在脸庞上,显示着一股自信。

镜头二:只见宁允展来到父亲工作的厂房,和爸爸一起打磨零部件。父子一起干,父亲不时指点宁允展手艺,工作技巧。

镜头三:爸爸一边作业一边说:“小宁啊,学校那边的课程都学得怎么样啦?”

镜头四:宁允展:“嗯,放心吧,爸。学校里那点儿东西,我早就掌握了。再跟您这儿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得就更扎实了。”

镜头五:爸爸:“你可不能骄傲啊!今年不是该毕业了吗,可不能挂科。顺利毕业后,你就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工作了。你不是一直想去车辆厂上班吗?怎么样,学校那边协调了吗?”

镜头六:宁允展:“放心吧,爸,我是不会给你丢脸的。我的成绩在学校那可是没得说。上次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比赛内容都是我平时跟你出去操作过的,那还不是轻车熟路嘛,最后我拿了第一名,嘿嘿。学校已经推荐我去车辆厂工作了。”

镜头七:爸爸高兴:“哈哈,行啊,你小子。对了,到了单位,一定要沉下心,要多动脑筋。虽然干的是个工匠的活儿,但普通的岗位上,一定能干出不一样的精彩。别忘了平时我教你的,干技术工,关键在于细节、细节、细节……重要的事,我说三遍啊!”

镜头八:宁允展:“嗯,我记住了,爸。这话你说了可不止三遍哟。哈哈。”

第三幕 练出绝活

镜头一:四方机车车辆厂。一间厂房内,正在开展业务培训,黑板上方挂着一条横幅,写着“新入职钳工岗前培训会”。

横幅上还写有时间“1991年10月”。

老技师在前边讲,下边新员工们在学习。宁允展很认真地听讲,不时拿笔在记。

镜头二:厂房里,宁允展辛勤工作。

工作的时候,宁允展经常向厂里的老技师们请教。

食堂里,宁允展边吃饭边看技术类书籍。

在家里,宁允展向父亲请教问题。父亲一边说,一边给他演示。父亲的讲解,使他恍然大悟。

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夏天,宁允展干得大汗淋漓。冬天,漫天大雪,宁允展搓着手继续干。

镜头三:车间里,一名同事过来,“小宁,你怎么又练上了。”

宁允展:“工匠嘛,手上要有‘绝活,不练怎么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允展的手艺越来越精湛。

镜头四:清晨一大早,宁允展在卧室里收拾。卧室的柜子上摆满了年度优秀技术工、荣誉证书、奖状、奖杯等等。

宁允展拿起一张证书,上面写着:“钳工高级技师”。

宁允展握起拳头,对自己说,“继续加油。”

镜头五:公司年度表彰大会上,宁允展接受表彰。领导拍着宁允展的肩膀说:“干得不错啊,宁允展!这么多年了,在你的带领下,你们组从来没有出现一个次品,一直都是大家伙的榜样,现在你被聘为咱厂的首席钳工。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对你表示祝贺。”

第四幕 挑战定位臂

镜头一:时间到了2004年,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

公司的一间小会议室。横幅上显示着会议主题和时间,“转向架和定位臂技术攻坚研讨会”“2004年6月”。

一位领导在发言:“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我们公司来说,是重大机遇。咱们公司引进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产品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前产品已经进入试制阶段,但是转向架的研磨问题成了我们的一个绊脚石。大家集思广益,看看如何解决这个技术难题。”

镜头二:宁允展认真地看着资料。其他同事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宁允展发言:“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吧,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转向架就是它的‘腿脚,而‘定位臂作为转向架上构架与车轮之间的接触部位,相当于人的‘脚踝。高速动车组列车在运行时速达200多公里的情况下,定位臂的接触面要承受相当于20~30吨的冲击力。按照工艺要求,必须确保定位臂和轮对节点有75%以上的接触面,间隙小于0.05毫米。否则就可能影响行车安全。”

领导:“对,你的比喻很形象。而且,定位臂的接触面只有不到10平方厘米。”

宁允展:“手工研磨是保证接触面间隙精准的唯一可行方法。”

一个同事提出质疑:“经过机器粗加工后,定位臂上留给人工研磨的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这是啥概念?这可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的直径。哪个神人能做到在这么小的空间还能进行手工研磨啊?”

同事们边议论纷纷。

“就是啊!”

“对,对!”

“根本不可能啊!”

镜头三:领导:“大家说的没错。目前,不只是咱们国内,全世界都没有相关的技术,都还得靠手工研磨。所以,这件事还需要大家想想办法,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公司就无法完成这项工程了!”

镜头四:宁允展在思考。他脑海里回想起和父亲一起工作的场景。父亲一边干活,一边对宁允展说:“干技术工,关键在于细节、细节、细节……重要的事,我说三遍啊!”

宁允展似乎有所悟,站起来说:“王总,这个课题我接下来了!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研究一下,看怎么解决。”

镜头五:大家一下子目光全聚焦在宁允展身上。

一个同事说:“宁师傅,平时都是你带着我们攻坚克难。我们相信你!”

另一个同事,“对!宁师傅加油!大家一起上。”

第五幕 打响攻坚战

镜头一:深夜,公司宁师傅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墙上的钟表指向了十二点多,宁师傅还在办公室里在图纸上写写画画。

镜头二:宁师傅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一边思考。脑海中闪现高铁列车快速行驶和转向架部件的画面,内心独白:“留给手工研磨的空间只有0.05毫-米,这么细小的空间,哎!一定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再想想。”

镜头三:回到家里,宁允展一边吃饭一边思考,还不时地看着墙上父亲的相片。

媳妇问:“你在想什么呢?”

宁允展:“我在想,如果父亲还在,他一定会有办法的,告诉我怎么克服工作上的难题。”

宁允展沉默了一下,想起小时候跟父亲一起去干活,父亲那精细的操作。一幕幕的画面在眼前浮现。

镜头四:宁允展放下筷子,对媳妇说:“我要去公司一趟!”然后抓起公文包,向门外走去。

镜头五:妻子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喃喃地说:“但愿一切顺利吧!”

第六幕 攻克难题

镜头一:钳工车间。宁允展带领大家在研究如何研磨转向架和定位臂。宁允展在进行示范操作。

宁允展:“定位臂的手工研磨难度太大,实在太有挑战性了。大家看,如果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来,可一旦磨大了,这价值十几万元的主板可就报废了。”

镜头二:宁允展:“必须得保证研磨力度刚好适中。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意志和耐力的考验啊。我现在试一试啊,你们帮我提醒着点。”

镜头三:宁允展开始操作,大家都屏住呼吸,钟表上的秒针一秒一秒的咔嚓咔嚓地过去。宁允展的鼻头沁出了汗珠。

最后一气呵成。宁允展松了一口气,对大家说,“可以了,我做到了。”

镜头四:同事们惊喜地欢呼:“哇,太好了,宁师傅!”

“厉害啊,宁师傅!”

“了不起,了不起!”

一名新钳工,“宁师傅,这么漂亮的活儿,您是怎么做到的?”

宁允展,“工匠嘛,就要凭实力干活,想办法把活儿干好。”

第七幕 公开绝活

镜头一:会议室。投影屏播放着新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报:“CRH380 A型列车,曾经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获得美国商标专利局颁发给中国高铁的首个自主知识产权认证。这是中国向全世界推销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

大家都为宁允展鼓掌。

镜头二:公司领导高兴地说:“从全国来说,0.1毫米的时候,就我知道的,咱国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干。可这0.05毫米的时候,全国就只有咱公司老宁一个人能干了。来,我们再次为宁师傅鼓掌!”

大家兴奋地为他鼓掌。

镜头三:公司领导,“现在,我宣布,公司正式聘请钳工高级技师宁允展师傅为首席研磨师。”

镜头四:宁允展发言:“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认可。说真的,只有我一个人能干还是不行的。我们都知道,我国高速动车组列车进入大批量制造阶段,传统的研磨方法已经跟不上生产节奏。我早就开始琢磨如何改进工艺,使定位臂研磨变得既好又快。而且不光是我一个人,其他技师都可以进行。经过这些日子的反复试验,我又有了新的办法。我把这个操作方法称为‘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采用分层、交错、叠加式研磨手法,将定位臂接触面织成一张纹路細密、摩擦力超强的‘网。”

镜头四:领导:“看到了吧,同志们,宁允展师傅发明的‘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它不仅将研磨效率提高了1倍多,也将接触面的贴合率从原来的75%提高到了90%以上。这项绝技,有效地保障了高速动车组列车转向架制造的高质量、高产量。”

下边是一片掌声。

猜你喜欢
钳工转向架研磨
煤泥研磨脱泥浮选试验研究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研磨式谷物加工农具
20t轴重米轨转向架装用摇枕的研制
切石研磨系统的创新设计
基于SPS模式的转向架轴箱装配线仿真研究
基于结构应力的转向架构架焊缝疲劳强度研究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