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满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

2018-12-01 12:18吴丽梅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传承文化遗产

吴丽梅

摘要:满族的民间刺绣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民间手工艺,它不仅是满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满族刺绣;传承;文化遗产

“绣帘深,刘郎一笑,风流胜前度。戟香门户。还别有祥云,檐外飞舞。洞底烛下应低语。晨妆须带曙。待献了、堂前罗袜,双双交祝付。从桃与杨枝,如今便、合逊梅花为主。行乐处。西溪上、柳汀花屿。封侯事、看人漫苦。谁能向、黄河风雪路。且对取、锦屏金幕,双蛾新样妩。”如果非要去形容刺绣,倒不如说,精细的手工刺绣,绝美的风墨韵花,风姿绰约。刺绣花草图案,总是那样的赏心悦目。而刺绣的美不是那种表面的繁华,是一种渗入骨髓的妖娆,用针用线刺出绝妙。又何尝不是一种情调?

中国有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非物质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而有一些非物质文化至今还在延续。刺绣,作为民俗艺术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刺绣分为很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为蜀绣,湘绣,满族刺绣,苏绣,粤绣等等。满族绣被誉为“刺绣中的油画”,起源于1300年前史称“海东盛国”的渤海国,作为“国宝”,除供内地的贸易外,还远销邻国,成为东海丝绸之路上的抢手货。渤海国的后裔牡丹江流域的满族人继承了古代艺人的传统刺绣法,代代传承,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鸡爪针”技法。针脚比较大,针法由小到大,四肢八层叠加,线丝并股参色,色彩艳丽、逼真,既有江南刺绣的柔美,又兼具北方粗犷豪放的特性。2014年7月,满族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保护名录。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的服装一般以石青色为主,辅之棕、蓝色。当时色彩艳丽的服装极为少见,清朝整体追求偏汉化的简约风格;二则是曰宫中女子应以讲究庄重、沉稳。服装配色考究外,服饰上的純手工绣艺缝制也相当用心。手推绣、盤金绣、打籽绣、缂丝等刺绣工艺,极具精致奢华,清雅秀丽。

满族民间刺绣,是满族民间以针代笔、以线代色,在纺织品上完成的平面艺术。因为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所以满族刺绣也集中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满族民间刺绣品具有强烈的民族及地域特色,在造型上较苏绣、粤绣等南方刺绣更加夸张、粗犷、拙朴,在色彩上凝重艳丽,冷暖对比强烈,构图饱满、对称,图案也极具北方民族的特色。在刺绣技法上,多采用平绣、条纹绣、点绣、盘金绣,以编结绣等为主要针法,主要绣于服饰、枕头顶、荷包、幔帘、幔帐、围裙上。满族民间刺绣题材广泛,花鸟鱼虫、山石树木、人文历史等都可入绣。满族刺绣包括包绣、补绣、纳纱、镂空雕花绣、绒绣、割绣等技法。补绣,则是满绣特有的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它将染色布或皮革剪成各种图案后,再用多色布块拼合贴在底布上行绣制的一种刺绣工艺,所绣出的物品生动自然、富于活力。满族刺绣的作品题材内容包罗万象、涵盖面广,可堪称一部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文化展示现场。在满族日常生活中,花鸟鱼虫是最为常见的和贴近生活的,深受满族喜爱,因而在满族民间刺绣中,花鸟鱼虫的绣品很多。无论是绣制花鸟,还是绣制鱼虫,都要细心审视,仔细体察,灵活运用各种针法,才能绣出好的作品。满族民间刺绣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庭内部传承,老一代手把手地教给下一代,是满族妇女传统手工工艺之一,是旧时满族妇女从小就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技艺,主要施用于衣服、鞋、枕顶、各式荷包、桌帘、门帘、幔帘、幔套等。图案则花鸟、人物故事、词语诗篇、山水屋舍、家畜水族、吉祥纹样、几何图案等无所不包。反映了满族妇女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满族民间刺绣艺术以其广泛生动的题材丰富多样韵种类、艳丽浓烈的色彩、夸张粗犷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清代,刺绣更是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服饰和日常用具上都有刺绣,因而,刺绣成了满族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透过一幅幅刺绣作品,我们可以解读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满族民间刺绣作品是直通的原始艺术,保留着满族原始的思维结构和原始造型,它是东北地区满族手工母体艺术最基本的载体之一。它内容博大,想像力丰富,涵义深刻,手法新颖,形式多变,是研究、挖掘满族历史文化、历史美学等方面的有利物证,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保护。满族刺绣的作品十分突出人们渴望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形象地表达民族迁徙、信仰崇拜的叙述,图案色彩配合要充分体现朴素、典雅、秀丽、生动、热烈的不同艺术效果。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进入了“中国故事”。

满族民间刺绣的独特韵味正日渐淡薄,加之现代化机器刺绣的蓬勃发展,都对满族民间刺绣造成巨大的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满族民间刺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局面,会满族刺绣的人越来越少,因而急需抢救和传承。我们在这里对满族花鸟鱼虫刺绣方法加以介绍,就是要使更多的人来了解满族民间刺绣,学习其绣制方法,这样既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又可以使满族民间刺绣得以发扬光大。令人欣喜的是,濒危的满族民间刺绣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政府积极扶持满族民间刺绣团体,在社区、农村、学校广泛开展技术传播,聘请老艺人讲课,传授刺绣技术。同时深入民间搜集资料,参加全国各类刺绣展销会。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希望使得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再绽光华。

“万花如绣。淑景熏晴昼。一曲齐称千岁寿。欢拥两行红袖。

当年西府横翔。急流稳上仙乡。笑阅石番溪日月,行看尚父鹰扬。”刺绣者怎样与自然界交流,怎样将栩栩如生的姿态用绣的方式记录,且看艺术的传承。满族民间刺绣亦此。

参考文献:

[1]史浩(宋)《清平乐·万花如绣》

[2]赵文《花犯(贺後溪刘再娶)》

猜你喜欢
传承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