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设错陷阱 寻得解题良策

2018-12-01 09:30黎斌
广东教育·高中 2018年9期
关键词:乌衣巷陷阱句式

黎斌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其中一个考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这个考点在文言文阅读命题设置中,主要是以客观题(单选题四选一)的形式呈现。这道题考査考生歸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虽然只是一道小小选择题,但在分分必争的高考场上,如何有十足把握全取3分?

一、识破设错陷阱

下面以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的文言文阅读12题为例具体分析命题的特点:

鲁芝字世英,扶风 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艺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从上面对12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命题者从传主的人物特点出发,选择最具传主性格特征的内容设计四个备选项,对文本所写人物作四个方面的分析概括。且每个备选项都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般是第一句概括,后面的内容做具体分析。同时,命题者只设置一个错误项,所以难度并不大。

又如:【2018年全国Ⅱ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望。

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解析】D项不符合题意。“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并没有体现出任忙得无法分身。属于无中生有。

再如【2018年全国Ⅲ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 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 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 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解析】该题A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范纯礼所说的“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一语,据此可知该项表述正确。B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同时要注意前文的“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一语,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C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自“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至“以不应为杖之,足矣”部分,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D项内容涉及文本中“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一句,由此句可知该项表述错误:是王诜设宴款待辽使,并不是纯礼宴请辽使。这就是人物与事件对应的错位。陷阱为张冠李戴。

从今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12题来看,命题者在这道题的设计中,喜欢设置诸如曲解词义、张冠李戴、错乱时空、无中生有、偷梁换柱等陷阱,改变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改变人物间关系等方面。那么,我们如何慧眼识陷阱?

二、寻得解题良策

“归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其实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必须取决于考生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掌握程度。所以,我们的复习可以分三步走:

1. 回归常用实词和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复习

其实,“归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基础就是能够翻译备选项相对应的文言句子,唯有准确翻译,才能看清谁干什么。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Ⅲ卷的错误项D,如果不能准确翻译“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一句,就会被张冠李戴的解说所迷惑,掉进陷阱不自知。此句中关键实词“馆”,关键虚词“其”是准确判断的基础。“馆”本身是“客舍”之意,这里活用为动词,应译为“招待”,所以是王铣招待辽国使臣。而“其”是人称代词“他”,在“诜诬其辄斥御名”句中必然只能代指“纯礼”。

因此,只要我们认真复习好课内的常用实词和虚词,一定能够识破张冠李戴、曲解詞义、偷梁换柱等陷阱。

2. 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

句式对文言文句意的理解有很关键的影响。如上面表格分析的2018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错误选项的设错基础,就是利用省略句和被动句设置陷阱。因此,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和翻译习惯是非常必要的。阅读文言文时,一定要先判断句式,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必须还原正常句序再翻译;被动句、判断句要补清被动词和判断动词。

最需要重视的是省略句。因为文言文多省略句,可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甚至省介词、省代词,所以,命题者设置错误选项最喜欢从省略句中寻找可以设置的障碍点。考生复习时一定要倍加重视。平时养成填补成分,完善句子结构的习惯。

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的第12题,就是用省略句设陷阱。

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选项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解析】“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是省略句,应为“尝(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共宴处,(混)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补完成分可以看出,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弘微而是谢混。

3. 养成概括事件的习惯

因为考察的文言文主要是传记,因此高考所涉及的文言文是按照时间先后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因此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又因为文言文好省略的特点,命题者就喜欢改变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设置错乱时空、无中生有等陷阱。要解决这个难点,我们必须在阅读文言文时,按照传主的生平,给传主列大事年表,概括传主的事件(事迹),这样才不容易陷入命题者布下的陷阱。

概括时,考生可以按照公式: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行为)来概括,只要养成习惯,就一定能够轻松识破陷阱。

总之,面对这道题,我们可以回归原文,回归文言词语翻译和常用句式的复习,然后在做题时,认真阅读选项内容,把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一一对应,看选项的内容与原文有无区别即可。相信我们经过认真复习,一定会轻松解题。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乌衣巷陷阱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乌衣巷
过乌衣巷
侧面
陷阱
陷阱2
陷阱1
特殊句式
甜蜜的陷阱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