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趋向

2018-12-01 10:20蒋丽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改

蒋丽霞

摘 要:当前,社会环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于中学德育的教育不能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开创新的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在保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力度。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德育工作;新趋向

当前,社会环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于中学德育的教育不能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开创新的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在保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力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推进,中学德育工作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德育目标的素质化

中学德育目标是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德育目标素质化的趋势。一方面,这种趋势增强了德育目标的前瞻性。素质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的稳定的品质,学校教育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所培养的人步入社会以后所发挥的功能的性质与水平。那种短视的单纯着眼于暂时的表面效果的教育,无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学校德育目标必须重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的发展都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这种趋势还表现在更加重视德育目标的内化。实践告诉我们,确立德育目标不能只是立足于学生的在校表现,学生终究还是在社会中生活,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能否清楚地分辨真假、善恶、美丑,是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客观检验,这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学校德育必须由单纯重视学生在校的一般表现,转而更加重视学生内在的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使学生真正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是中学完善德育目标的重要趋势。

二、德育内容的基础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新的内容不断融入中学德育之中,使中学德育内容日益繁杂,德育内容的基础化已成为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趋势。但面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必须突出德育要求的层次性。首先要掌握适度,比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方面都应提出适合他们的不同,从而分出层次,循序渐进,以求实效。其次要把握基本。把培养遵纪守法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中学德育的基本内容,避免在繁杂的内容面前,冲淡了基本内容的教育。同时还必须因材施教。当前要特别重视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对少数由于受各种不良影响而又犯有轻微罪错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德育过程的综合化

德育过程是达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途径。知、情、意、行是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目前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重视道德认识,而又把这种认识理解为对道德知识的把握甚至记忆的片面的观点,造成德育过程的扭曲,所以,德育过程的综合化趋势,给中学德育工作增强了活力与实效。

德育过程的综合化趋势表现为重视过程、重视协调和重视实践。从重视过程来看,没有科学的教育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教育,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教育过程,过去的“应试教育”的重要特点是重视“结果”,常常忽视了教育过程。尽管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目前学校德育仍然存在着无视教育过程的倾向,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用突击打扫代替经常保洁……这样做表面上也可能取得一时较好的“结果”,但在过程中留给学生的却是许多不良的品质。从重视协调和重视实践来看,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构成这一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它们的矛盾运动与协调发展推动着这一过程向着预定的方向前进。因此德育过程出现了这样一些综合化趋势:在加强与改进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同时,同样重视加强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在强调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同时,同样重视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功能的同时,同样重视提高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水平。这种综合化的趋势更表现为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培养意志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不可偏废。

四、德育管理的宏观化

中学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必须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着学校德育的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又反过来促进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德育管理也必然相应地出现宏观化的趋势。

这种宏观化的趋势表现在:重视统筹规划,重视优化环境,重视基地建设。

学校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而社会又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或者影响学校德育,这就要求对德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必须加强。学校的德育规划要突破校园范围,充分借助社会力量。而要真正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学校德育,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对学校德育进行宏观决策,纳入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優化社会环境是增强德育实效的重要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从影视、歌曲、文学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偶像,寻找自己的人生信条。成年人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榜样,社会上存在的酗酒、赌博、迷信等陋习严重腐蚀和毒害着学生。所以,努力净化环境是加强学校德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使命。

作为德育宏观管理规范化的产物是德育基地的建设。德育基地是充分开掘德育的社会资源,使之经常地、能动地为学校德育服务的好形式。各级各类德育基地的建设,增强了全社会的德育意识,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渠道,发挥了对青少年巨大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力.向善教育视角下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J].文理导航,2014(07):81.

[2]邓向群.隐性德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华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的语文老师
新课改下如何关注学生生物学习需求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我们忽视了什么?
新课改下高一作文教学浅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