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做一头布里丹毛驴

2018-12-01 17:34孙雨婷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干草堆布里眼界

孙雨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3-0246-01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头驴牵往一堆干草堆时,它吃得很愉快,但换成两堆干草堆时,驴在两堆草間徘徊,什么也不吃,最后竟因此饿死。

这则小故事的结果是让人震惊的,驴竟因为干草堆的增加而不知道做什么了。驴亦如此,人何以堪。

当今社会的人们会不会因为眼界的提高,什么都看不上,做什么也做不了,给自己带来了痛苦呢?为清殉身的学者梁济,发出了惊世一问:这个世界会好吗?梁老先生为什么会因为这个世界不美好而选择结束自己生命?

究其原因,是因为梁老的眼界的高远,他看到民国政府统治下的哀鸿遍野,他看到了自己虽看不上民国政府,但却无法为百姓解决的苦楚,他自身痛心,最终选择以身殉清。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济的儿子梁漱溟的回答是: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变好的。梁漱溟在日后的研究中以及在遭受挫折中。也是如此坚定的认为。

由此观之,同样是身处高处,身不由己时,不同人做出不同反应究其原因是自身的性格特点。

胡适曾言: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因为独立是内在的,自由是外在的。梁漱溟在强迫命令包办之风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学家,他坚持独立思想,为国家、为人民立言请命,撰写了《乡村建设大义》、《乡村建设理论》等一系列文章。所以,人眼界高了,并不是什么都做不了,都看不上。而是应依靠自己的特点为人民奔走于大地。

心为形役与形为心役是人禽之别。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内心的不愿,而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我们借助眼界的提高,像梁漱溟先生一样聚焦于民生问题,依照自己的能力,做出努力,更不该自怨自艾,给自己带来痛苦。

柳宗元眼界高远,却因此被贬永州,但他不自怨,而是关注民生疾苦,写出了“永州八记”等文;苏东坡眼界高远,也因乌台诗案被贬三地,但他不自怨,而是乐观与怀民漫步庭中;钱钟书眼界高远,也因文连累,备受挫折,但他亦不自怨,而是写出惊异人们的文章。因此,我们不应做一头形为心役的布里丹毛驴,而是依眼界的提高,见识的丰富,更好的改造世界。

猜你喜欢
干草堆布里眼界
《远离尘嚣》(节选)
莫奈“干草堆”为何拍出一亿多美元
从“干草堆”看印象派艺术市场
光芒万丈的干草堆,你了解多少?
每个女孩都是公主
大看眼界
西西里意面
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