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

2018-12-03 03:06冒晓燕
江西教育C 2018年9期
关键词:德育班级班主任

冒晓燕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新课改的推行。

(一)重成绩轻素质,忽视了学生的德育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学校依然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更多体现在学习管理,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要求,而对其他方面的管理就比较放松,忽视了学生的德育。

现在都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依然是应试教育手段,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就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现在很多学生受家庭、社会和网络各种信息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学生会有一些思想品德上的问题,比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德心、同情心,缺少人际交往能力等。智育为首的管理理念,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使这些问题日趋明显,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

(二)管理手段单一,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

班主任为了便于对班级的管理,用条条框框来统一对学生做出要求,这样看起来的确效果不错,班级纪律良好,教师威望较高。但这一切是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代价的,教师的这种管理方式只做到了表面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不同性格、兴趣、思维的学生被统一管理,只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样被统一的班级中,班主任就是绝对的权威,很多学生只能逆来顺受,长期下去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个性格式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区别化对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很对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不够公正,对成绩好的优秀学生温柔和蔼,有求必应;对学习差、比较调皮的学生动辄训斥,甚至采取不搭理的冷暴力。这样的管理会造成很多的学生心理失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会仇视班主任和优秀的学生,形成各种小团体来抵触班主任和另一部分学生,不利于班级管理,影响学生正常交往。更严重的是班主任的这种行为会错误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德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班级管理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课下,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教导学生的言行举止,将一些思想道德规范生活化,使学生尊师重道、爱护公物、团结同学、文明礼貌成为一种习惯;班主任还应不定时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参加植树活动、走进养老院等,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还能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全民参与,民主管理

班主任“一言堂”式管理,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且不利于班级管理。班主任可以在大的框架下听取学生的意见,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可以放权给学生自己,比如常规性的管理可以交给班委去完成,日常的管理可以采取轮流管理制,让学生自己来监督和管理班级的日常纪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可以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和荣誉感,每个学生都会从各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从而加强班级的管理,提高学生的素养。

(三)公平对待,差异化管理

每个班级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班主任要公平对待,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在管理上,班主任要差异化管理,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性格习惯采取不同的要求和管理方式。班主任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对学习和行为上有进步的学生提出表扬,對其他方面有能力的学生表示肯定。通过这种差异化管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发挥,并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关心,学生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不断成长。

(四)携手家庭,共同做好德育

班级的管理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班主任要适时和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和情绪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整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还应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并向家长推荐积极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扬长避短,做好对学生的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