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组稿的实践与反思

2018-12-04 06:11郑炳松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0期
关键词:稿源科技期刊选题

郑炳松

刊文的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1]。选题组稿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2-3]。当前我国科技内容资源面临“两头在外”的被动局面[4],做好选题组稿是创办精品科技期刊和世界名刊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科研成果首发权和话语权的不二法门。如何做好选题组稿,不同期刊的做法各不相同[5-9]。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照明工程学报》2017年全年的选题组稿实践,首先简要地介绍做法,然后给出笔者对于工作的反思,抛砖引玉,希望对科技期刊编辑开展工作有所参考。

一、选题组稿的实践回顾

笔者所在的期刊《照明工程学报》实行的选题组稿的做法如下:由编辑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科发展情况给出选题策划方案;通过编委会集体商讨,修改、补充并完善选题策划方案,再由(副)主编/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商定具体选题及其计划;依据选题计划,由编委会委员或审稿专家担任组稿负责人,相关编辑配合负责人开展组稿工作并跟进组稿进度;对组约到的、经审核可刊发的论文加大推广宣传的力度。

依据2017年选题,我们共组到论文39篇。2018年4月11日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给出的文献计量指标(主要是下载量和被引量),以及《照明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平台上给出的图文阅读次数,将这39篇论文的相关数据统计在表1中。为了对比,笔者又通过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将2017年全年6期共172篇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出计量数据如表2所示。由表1、表2可知,选题组稿总体效果较好,39篇论文篇均被引数高于172篇文献的篇均被引数,篇均下载数高于172篇文献的篇均下载数,占比22.7%对总被引数的贡献率为43.5%,对总下载数的贡献率为31.4%;33篇论文阅读次数为12177次,篇均阅读次数为380次(2017年2月27日—2018年4月11日),明显高于同期其他论文的相关数据。但是,选题组稿还是存在问题:39篇论文下载数低于篇均下载数的有18篇,占比46.2%;存在被引的论文仅有9篇,占比23.1%;33篇论文微信阅读次数低于篇均阅读次数24篇,占比72.7%,阅读次数高于1000的仅有4篇,占比12.1%;web下载量与微信阅读次数存在不一致现象。

表1 关于39篇论文的数据信息

表2 关于172篇论文的数据信息

二、选题组稿的反思

2017年选题组稿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取得的效果明显,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最终落实的选题与原先确定的选题存在差别,依据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选题做了适合调整,如2017年国内外对博物馆照明的关注上到一个高度,我们便及时将“博物馆照明”确定为选题并替换原定的“创刊25周年专辑”选题,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负责组稿。二是,最终交稿的论文与组稿计划确定的不一致,且数量比计划的要少,主要是由于约稿对象存在不确定,导致最终不能够如期交稿,为此我们在组稿中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组稿计划。三是,少数组约来的论文的质量达不到发表的要求。当然,组稿工作中还有其他问题,在此不一一细述。通过2017年的选题组稿实践,笔者对做好选题组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确定选题是关键

民主集中式确定选题是一种较好的实现途径。选题一定要基于对本学科目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认知,需要依靠行业专家学者的力量,单凭编辑人员难以全面准确把握。通过编委会集体商讨选题策划方案,在明确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使得编辑的选题策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可行。这种民主集中式确定具体的选题及选题计划的做法集聚了行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对于做好选题大有裨益。选题做得好,学术期刊才有吸引力,才有影响力,才能使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得以发挥,才能实现学术期刊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目标。

(二)成功组稿是保障

如果说好的选题是顶层设计,那么其具体落实在于成功组稿。组稿不成功,好的选题就如镜中月、水中花。而要做好组稿,就需要依靠编辑、专家、作者三方的团队作战。每一个具体选题的组稿负责人最好是由该选题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编委专家担任,这样安排一是因为其具有号召力,可以吸引潜在的优秀专家作为选题的作者资源;二是由于其对选题领域的熟稔,其知晓该领域的前沿、热点、关键问题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可能是期刊目前作者群或读者群之外的资源,这对开拓作者资源和扩大读者群很有好处。若说专家在确保成功组稿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那么编辑的作用则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此时的编辑是组织者、管理者和编辑三者的完美统一。专家领完组稿任务后,编辑需要与专家沟通,协商组稿的对象即作者的人选,并制定组稿计划,组织相关作者撰写论文。同时,编辑要按照组稿计划管理好组稿进程,在规定好的时间节点提醒组稿专家和论文作者,若专家作者出现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情况,编辑需要及时调整组稿计划以确保组稿工作成功完成。此外,对于不熟悉期刊格式规范、图表要求的论文作者,编辑要同他们沟通或者交由组稿专家与他们说明,这样可以让作者更加专注于内容的撰写,也可以提高编辑后续工作的效率。

(三)推广宣传是重要手段

组约到的优质论文,将其刊登在期刊上,这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而是选题组稿工作新的开始。期刊的作用不仅仅是刊载论文,还要起到传播学术成果的作用,要让学术成果更好更快地为世人知晓,这是作者的心愿,也是期刊的职责所在。期刊编辑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地将优秀的学术成果推广宣传出去,这不仅可以将选题组稿的效益最大化,而且会引来更多的优质稿源。优质稿源会吸引优质稿源,加强优质稿源的宣传可以使得这种优质内容聚集效应在期刊中更加明显。

三、结语

优质的稿源是期刊的“源头活水”,而选题组稿则是获得优质稿源的重要途径。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反思具体的选题组稿工作实践,认为:民主集中式地确定选题可以使得选题策划更加科学合理和可行;编辑、作者、组稿负责人三方的有效协作是成功组稿的保障;推广宣传优质稿件可以吸引来优质稿源;在选题组稿的工作实践中,编辑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从策划选题,到跟进组稿,再到推广宣传,编辑的角色也是多元化的。因此,笔者认为,编辑是做好选题组稿的“制胜法宝”,是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关键。做大做强中国科技期刊,社会各界需要重视科技期刊编辑,同时编辑需要自重自强,积极作为。发展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维护国家科技信息安全,科技期刊编辑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稿源科技期刊选题
科技期刊的分类
声 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