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这个“一反常态”的中东

2018-12-04 18:05李绍先
党员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伊朗核中东以色列

李绍先

随着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2014年“伊斯兰国”肆虐伊拉克和叙利亚,100年前英法构思并规划的中东地缘政治版图便趋于解体了。主要原因就是版图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叙利亚和伊拉克趋于碎片化。如今,尽管阿萨德雄心勃勃试图统一叙利亚,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来最可能的结局或许是只在表面上维持一个叙利亚,但东部存在一个库尔德政治实体,北部存在一个逊尼派政治实体。而伊拉克实际上早就一分为三了,南部由什叶派控制,北部由库尔德人控制,靠近叙利亚的地区由逊尼派控制。

总之,冷战后形成的政治格局崩塌,运作了百年的政治秩序趋于崩塌,正是在这两个崩塌的叠加下,中东出现了“百年乱局”,而且至今还看不到格局和秩序重建的希望。

大国力量相对缺失

中东作为“三洲五海之地”,堪称地球的“十字路口”,古往今来都是世界大国的竞技场和必夺之地。如今,在政治格局和政治秩序双双崩塌的局面下,中东出现了历史罕见现象,即大国力量相对缺失。说白了,域外大国都不愿意在中东过多投入。

美国从奥巴马时期就开始从中东收缩,搞战略东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奥巴马曾将叙政府使用化学武器作为美国对叙进行军事干预的红线,但当西方认定叙政府“使用”化学武器后,奥巴马并没有兑现诺言。这说明美国早已不愿在中东追加投入。推崇“美国优先”的特朗普虽然数次空袭叙政府目标,但今年3月已公开表示美国很快就会从叙利亚撤军。美国在中东是有能力干预的,而且现在也只有美国有能力重建中东格局和秩序,但美国没有意愿,加上美国的亲密盟友以色列在中东足够强大,以及美国对中东能源的需求也已微不足道,所以,美国现在对中东“有力无心”。

俄罗斯现在是中东最活跃的外部力量,在中东影响力也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风头盖住美国。但总体来讲,俄罗斯对中东“有心无力”。一方面,俄罗斯有一定的意愿,因为中东也算是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俄罗斯没有能力重建中东秩序或者与美国争夺主导权。近些年俄罗斯GDP在全球排名一直未进入前十,而且遭到西方持续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确实在叙利亚投入很多,但那是在“炒股”——炒股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持有。俄罗斯的算盘是以叙利亚为筹码,与美国做交易,换取俄罗斯整体战略环境的改善。特朗普也有意与俄罗斯做交易,但一直受到国内掣肘。在7月16日普京与特朗普会晤前,外界就认为,特朗普为了联合俄罗斯对抗伊朗,将伊朗势力排挤出叙利亚,可能会答应普京把部分或全部美军撤离叙利亚,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或者解除对俄制裁。

欧洲对中东则是“心不足、力也不足”。欧洲现在面临的难题太大太多,虽然也不能说对中东一点心都没有——法国就对叙利亚问题表现出一些意愿,毕竟那里曾是法国的殖民地。但欧洲的能力严重不足,所以使劲劝说特朗普不要从叙利亚撤军,马克龙甚至答应特朗普愿意派地面部队到叙利亚填补美国的不足。

域外大国力量相对缺失,还导致另一种历史反常现象,即中东内部力量空前活跃。比如,今年初土耳其出兵叙利亚北部的阿弗林地区,打击库尔德势力,这几乎是近100年来突厥人第一次出兵阿拉伯领土。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也几乎是1000多年来什叶派波斯人第一次将军事力量深入到阿拉伯世界。以色列现在动不动就空袭叙利亚,也是其建国以来首次随时随地、常规化地派战机深入阿拉伯领土。而沙特也是建国以来首次挑头组建军事联盟干预他国,俨然成为地区“领头羊”。

两个巨大的不确定性

现在中东局势危机四伏,而特朗普的中东政策则为其增添了两个巨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威胁最迟到11月4日全面对伊朗實行制裁。

尽管有关各方多次磋商以挽救核协议,但困难重重。核协议的最主要两方是美国和伊朗,在美国已经退出的情况下,只有伊朗留下才有可能保住核协议,而伊朗留下的条件就是有关各方尤其是欧洲必须保证伊朗的利益。目前,伊朗认为欧洲就此提出的一揽子经济措施远远不够。

对欧洲来说,维护伊朗核协议非常重要。否则,一旦伊朗也退出,就可能重启铀浓缩活动,重新走上发展核能力甚至核武器的道路,这种后果对于欧洲来说是难以承担的。伊朗目前的导弹射程大概是2000多公里,不足以威胁美国本土,但足以威胁欧洲。所以,欧洲信誓旦旦一定要维护核协议。

但是,政府和企业是两码事,企业是要追逐商业利益的,而美国制裁的正是购买伊朗石油、与伊朗做生意的企业。虽然欧洲多国表示会进行更多游说工作,鼓励各自国家的企业继续留在伊朗,但目前的情况显示,多家欧洲公司已在准备大举撤离伊朗,包括全球最大海运集团之一的法国达飞轮船和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其实,欧洲内心也害怕伊朗在中东一家独大,也想遏制伊朗,但思路和路径与特朗普不同。

欧洲人历史上长期与波斯人打交道,对伊朗的理解比较深,非常清楚只能限制而无法扼杀伊朗。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核协议最终没保住,伊朗重启铀浓缩活动,最着急的估计是以色列。以色列早就跃跃欲试,现又有特朗普撑腰,如果以色列轰炸伊朗核设施,伊朗不可能不反击,而且其反击能力也绰绰有余,那么,一场新的中东战争就在所难免了。

特朗普政府去年12月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今年5月把驻以使馆迁到耶路撒冷,这些只是其巴以政策的一部分。巴以冲突作为一场“世纪冲突”,是世界老大难问题。

特朗普上台后不走寻常路,提出要按“现有政治现实”来解决巴以问题。

所谓“现有政治现实”,就是以色列足够强大、巴勒斯坦足够弱小。根据特朗普提出的方案(现在被外界称为“世纪大交易”),耶路撒冷既然由以色列实际控制,那就交给以色列,巴勒斯坦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国家,但这个国家很小很小,而且还被以色列四面包围,且被犹太人定居点隔断。

巴勒斯坦怎么可能接受这个方案呢?

在伊朗核问题和巴以问题上,美国的这些做法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不能不令人对中东局势充满担忧。

(摘自七一客户端/《世界知识》)

猜你喜欢
伊朗核中东以色列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莱希当选总统后,伊朗核协议谈判恢复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透视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伊朗核协议 一纸激起千层浪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用层次分析法浅析法国搅局伊朗核谈判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