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医教结合,培养特殊儿童康复教师职业认同感

2018-12-04 10:07陈洁
文教资料 2018年22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特殊儿童

陈洁

摘 要: 《特殊教育提升計划(2014—2016年)》提到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特殊儿童康复教师职业认同低的原因是:工作任务重且内容繁杂、个人空间发展定位模糊、收入待遇不理想和缺乏社会支持。增强职业认同感的策略是提高康复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提供专业技能的支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支持、减轻职业压力,得到社会的理解尊重和认可。

关键词: 特殊儿童 康复教师 职业认同

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一般泛指与特殊儿童相关的医学领域和特殊教育的全面结合[1]。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是指通过教育与训练的手段,提高功能障碍者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智力、日常生活的操作能力、职业技能及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等方面。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是指为了满足残疾儿童可能同时具备的教育与康复等主要需求,梳理和整合现代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等学科间交叉重叠、相同相通的知识与技术,整合教育、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手段,从运动功能、感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领域为其提供综合服务,以残疾儿童的需求为导向的一种工作模式[2]。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到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推动地方确定随班就读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和康复训练人员等的岗位。近年来,我国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事业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由于康复教育机构创立者目的迥异,导致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训练环境恶劣;一些特殊儿童康复教师专业素质低下,缺乏职业兴趣,缺少职业成就感。职业认同属于自我认同,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与职业群体内部其他人共享的态度、知识、信念、技能等与个体担当的职业角色有关的主观自我概念。教师的发展是根本,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的感知、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提高特殊儿童康复教师职业认同,稳定康复机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康复教学质量。

一、特殊教育康复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问题

职业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职业在心里对其价值、意义等的认识,并伴随着幸福、光荣、自豪。因此,职业认同感不仅是一种对职业的感官上过程与状态的认识,而且是从业者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3]。它包含职业的认知、职业的情感、职业的期望、职业的价值观等。

(一)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指教师对从事的职业有着积极的情绪体验,表现出的一种自我满足,以及自我情感的评价。特殊儿童康复教师的职业情感在职业认同中的程度是最高的,每一位特殊儿童康复教师都带着较高的职业情感从事工作。但通过比较发现:私人康复机构的教师职业情感低于其他性质单位工作的教师;不同性别、不同收入和不同学历的康复教师在职业情感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二)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对自己是否胜任康复教师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认识。特殊儿童康复教师的职业能力认同较高,仅仅排于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观之后。其中男教师的职业能力认同水平明显高于女教师;不同收入状况的教师对职业能力认同的程度不同,月收入在3000以下的教师在职业能力显著低于4000元以上的教师。

(三)职业期望

职业期望是指对自身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就的期待。特殊儿童康复教师的职业期望认同程度在几个职业认同维度里排名最末。其中男教师职业期望认同水平低于女教师;本科学历康复教师的职业期望低于大专、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认同水平;私人机构的康复教师的职业期望低于其他性质单位工作的教师。

(四)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指自我评价职业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特殊儿童康复教师职业价值观认同的总体水平较高,仅次于职业情感认同水平。90%的教师认为目前所从事的职业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

(五)职业意志

职业意志是指坚定自己当前的职业选择,不会改行或离职。男教师的职业意志认同水平明显高于女教师。不同收入特殊儿童康复教师职业意志认同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收入越低,认同水平越低。不同学历的特殊儿童康复教师职业意志认同水平没有差异。

二、特殊儿童康复教师职业认同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任务重且内容繁杂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要求,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这就对一线康复教师的教育康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特殊儿童能及时被准确筛查和诊断,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大量的教育康复工作。目前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情绪与行为障碍孩子是康复机构和培智学校主要招收对象,家长、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效果期望越来越高,要求康复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康复机构教师能对特殊儿童进行一对一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在康复计划的制订、实施、结果评估等环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特殊学校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科教学,还要兼顾康复课程,参与个别化教学;规定数量的送教上门,等等。在日常工作中,面对这些差异程度高、复杂的干预对象,教师的工作量较以往加大,工作压力陡增。之所以女教师职业意志、职业情感水平较低,是因为脑瘫儿童的动作训练需要大量的体力支撑,面对具攻击性行为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则需要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二)个人空间发展定位模糊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康复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工作要求、内容是完全不同的。调查发现大专学历的康复教师职业认同较高,学历越高的教师职业认同越低。特别是康复机构的教师,大多数是大专学历,他们在大学就读的时候就明确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与发展。第一学历是本科、研究生的康复教师职业认同低,多数在校就读期间自我职业定位模糊。参加特殊儿童康复工作以后,面对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和特殊儿童康复效果收效甚微,缺乏成就感的挑战,加上手上拿的是普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和康复师资格证,拥有较大的职业选择空间。职业期望和职业意志与现实情况产生较大的冲突,相应影响了个人对事业的忠诚度。一些私人康复机构给予康复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康复训练设施和设备不到位,限制了康复教师的个人发展,职业前景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了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评价和期望。

(三)收入待遇不理想

工資水平直接影响着康复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特殊学校、公办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教师职业认同高于私人康复机构的教师。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提高,受到经济和医疗、教育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工作单位性质的康复教师的收入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数私人康复机构的一线年轻教师,希望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现实情况是收入与工作强度和绩效挂钩,工资的收入与自己所付出的情感和心血不成正比,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受到工作时间和业绩的影响,收入的不稳定性使他们怀疑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职业发展和职业形象的认同度不高。

三、提高特殊教育康复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

(一)提高康复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

为稳定康复教师队伍,提升特殊儿童教育质量,促进康复机构有序良性发展,应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马斯洛提出物质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政府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保障康复机构的合法权益,制定优惠政策;增加对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康复机构的财政投入,与当地的教师工资和其他行业工资的提高相对应。稳定特殊儿童康复教师队伍,为康复教师提供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二)为康复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1.提供专业技能的支持

首先做好新手康复教师的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障碍类型、特点;正确的康复训练内容、方法;情绪的自我管理等,以及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类型和特点。在工作中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形式,遇到复杂的教育康复难题时,能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康复训练的方法从容面对,提高职业认同,促进专业发展。

其次加强对青年康复教师的业务培训。康复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康复教师需要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技术发展和最新理念的脚步。由于物理治疗领域的特殊性,当下大量国外先进的成系统的治疗技术正在全面进入中国,含理论和实操的有技术含量、分阶段的工作坊学习班。机构康复教师参加此级别的培训不仅提高了这些教师的业务能力,而且为机构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观的财富,高回报率能减少教师流失,稳定教师队伍。

最后建设康复教师交流平台。创设计算机互联网平台可以让康复教师们畅所欲言,交流心得体会、学习成果、灵感假设。如特殊儿童康复相关的康复云、微信公众号、QQ群等。康复训练实操课程、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在线的形式为教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促使康复教师在交流中合作发展,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外来的信息,提高专业能力,提高职业认同。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支持

职业规划指的是通过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以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4]。现在国家政策都在宣传康复的必要性和支持特殊儿童康复的决心,不论刚入职的还是工作几年的康复教师,不论是拥有教师资格证还是康复治疗师资格证,无论留在特殊学校、继续在康复机构工作还是向往医院的康复科等都应该有自身工作价值取向。国家对职称评定等方面应给予特别的照顾和扶持,帮助康复教师制定长远的规划,实现自己的计划安排,以保证康复教师健康、有序地发展。

3.减轻职业压力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特殊儿童康复教师更渴望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应增加特殊康复教师工作的社会认可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得到社会的理解尊重和认可。特别是特殊儿童家长,应给予教师强有力的认知支持和情感支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沟通,提出合理期望,共同寻找儿童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减少康复教师的职业压力源,增加职业认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二是坚持尊重差异,多元发展;三是坚持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更多的关注,创造人文关怀的职业环境,建立多层级、定期更新的激励制度,促进特殊儿童康复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近年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研究的整体情况与区域性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1(4):53-59.

[2]张玲.“医教结合”:教育康复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52(3):120-125.

[3]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80-86.

[4]孟万金.职业规划——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医教结合背景下特殊儿童康复教师职业认同及培养对策研究”(2016SJB880049)。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特殊儿童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实证研究回顾201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