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财产安全防范意识调查研究
——以沈阳市609名大学生的情况为例

2018-12-05 11:28
金融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财产损失沈阳市诈骗

财物防范意识即对财物的安全意识,财物指财物所有者所拥有或占有、支配的有价值或使用价值的款物;安全意识则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损害的内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1]。近些年来,大学生财产安全案件频发。大学生因校园贷、电信诈骗等方式造成财产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因承受心理压力过大而自杀或者猝死的案例。而系统研究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的论文很少见,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架构。[2]因此,我们结合前人的经验,历时三个月,自主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沈阳市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希望能够发现其中结症,并将所得与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发数据来源

为了使调查难度降低的同时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此次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沈阳市区,所调查的市区内的高等院校占到了整个沈阳市高校总数的95%以上,可以代表整个沈阳地区。我们依照地域与录取分数线进行划分,选取了24所院校作为调查样本,样本占总数的50%。其中包括本科14所,专科院校10所,在办学层次上与总体保持了基本一致。在地域方面,我们把沈阳市区划分为了东、南、西、北四大区域,东部区域包括大东区、沈河区、东陵区及浑南新区小部地区;南部区域包括苏家屯区、和平区及浑南新区大部地区;西部区域包括于洪区,铁西区,皇姑区及于洪新城;北部区域即整个沈北新区。四个区域各抽取了6所院校。

1.2 研究方法

以自主设计的《关于沈阳市大学生财产安全防范意识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采用纸质问卷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放式调查。累计发放纸质问卷450份,电子问卷175份;有效回收纸质问卷434份,电子问卷175份。回收率达97.44%,具有代表性。统计用 excel 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对最终结果进行整理。

2.沈阳市大学生财产安全现状分析

2.1 总体形势

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薄弱,加之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十分到位,所以大学生在安全防范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总的来说,问卷反映的结果表明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财产隐患非常多,即使在校园中,大学生的财产安全环境也并不乐观。2012年针对大学生财产安全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大学期间,发生过财产损失的大学生比例为35.3%,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遭受过各种形式财产损失的比例为38.8%,与2012年相比上涨了3.5个百分点。虽然这只是以沈阳市为例的一个调查结果,但这表现出了一个基本趋势,即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财产安全案件数量是增加的,且这一现象正在不断地恶化。

通过交叉分析可知,在受调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情况,各年级遭受过财产损失的人的比重也都维持高位,其中大四学生更有半数以上都遭受过财产损失。而遭受过盗窃的人比重最高,且以手机和钱包的丢失较为常见,其次是诱导或强制消费及兼职骗局。

2.2 突出问题

2.2.1 电信及网络诈骗成为重要隐患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日渐兴起,以网络为媒介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一些大学生在网络陷阱诱惑下屡屡被骗钱财,金额也从最初的几百元上升至几千元。[3]可见网络诈骗已不容忽视。

我们的调查发现,传统的诈骗方式由于其自身形式老套,缺乏变化,因此更易于察辩;而随着电信网络行业的高速发展,电信及网络诈骗也愈演愈烈,这种新兴诈骗手段的方式更灵活多样,难以辨识。数据显示,有15.8%的人曾遇到过电话短信诈骗或网络诈骗,虽然仍未成为主流,但与之前的数据相比有着非常可怕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新形势下,电信诈骗及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财产安全的重要隐患,也必将成为财产安全防范的重中之重。

2.2.2 传销已悄无生息地走入了部分大学生的生活。

传销行为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违法犯罪行为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政府一直对其持“零容忍”态度,对一切传销活动行为严厉打击,加强防范。但根据统计结果,有高达五分之一的人曾受到劝诱甚至有极少数人曾参与其中。而通过我们地进一步深入提问,竟有8.9%的受调大学生,身边存在传销的例子,且有一半还是自己的同班同学,这个数字让人惊心动魄。 要知道,传销是不法者通过自身花言巧语,诓骗其他人加入,要求其缴纳费用以牟利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更像是一种迷信行为。

2.2.3 当代大学生缺乏维权意识

通过我们调查反映出的结果,在大学生真正遭遇财产损失后,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选择了报警,通过正当的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而绝大部分的人仅选择与亲近的人诉苦甚至当做事情没有发生过,这种做法无疑是不明智的,这样不仅无法挽回既有损失,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调查中:不采取任何措施81人,占比34%;报警53人,占比22.3%;向亲朋好友诉说,寻求帮助86人,占比36.1%;其他18人,占比7.6%。

2.2.4 现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在遭受财产损失后能够迅速调整好心态,恢复以往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实际遭受损失后留下较大的心理影响甚至心理创伤。

2.2.5 大学生财产隐患意识有待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发生财产损失,主要原因在自身,大多数人持这种观点,这也说明大学生们对潜伏在身边的隐患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只是尚处于一个萌芽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实际功效。治理财产安全隐患,提高大学生财产安全防范意识是一个长久的作战,只有在社会层面上引起重视,动员整个社会上的力量与智慧,才能逐步发掘问题本质,解除危机。

3.大学生财产安全防范方面存在问题

3.1 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差,素质欠缺

现在的大学生过惯了温室生活,面对纷繁的社会过于乐观,对人轻言轻信,戒备心低,难以识别诸多骗局,容易落入其中。而在真正遭遇案件时,多数人又无法冷静判断,结合现实对事件进行合理的处理,甚至会留下心理创伤。这种综合素质的缺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如大学生群体自身不觉悟,即使给予再多的资源,改善现状也将是无稽之谈。

3.2 学校管理不到位,存在治理漏洞

分析中提到,大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周遭存在过多的财产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学校的失职,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学习生活圈,校方理应做好安全治理工作,为学生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为其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但是统计结果得出,校园内部的安全隐患依旧很突出,这就是学校管理不到位,存在治理漏洞的具体表现。

3.3 缺乏有效的申诉途径

多数大学生们在遭遇财产损失后选择沉默,除了自身防范意识低下之外,也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申诉途径,报警又怕事后招致报复行为。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此前不能有效处理此类案件,树立威信,现在也难以获取同学们的信任。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申诉机构与通道,专门办理此类案件,并充分保证遇事大学生的人身权益,才会让更多遭遇财产安全问题的大学生善于申诉,敢于申诉。

4.大学生财产安全防范的对策建议

研究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财产安全和防范意识,有助于客观认识和量化评估财产安全保卫质量,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有效地消除学生财产安全隐患,建设平安和谐校园[5]。我们借鉴前人经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总结出了提高大学生个人财产安全防范意识的一些方法:

首先,站在大学生个人的角度,大学生应该平时多关注社会时事,了解新型财产犯罪手法,自觉防御抵制;还应该加强与校方和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在自身或是身边同学遭遇财产损失时及时上报,尽最大努力追回损失。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加强财产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多样的教育及实践活动;同时要重视校园管理,对与校外访问人员,仔细确认身份,防止不法分子钻洞子;教师同样也应承担起责任,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各种优秀品质,培养其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6]。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看,家庭应该改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并时常教导孩子一些有关安全防范的知识,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建设,加强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并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对有过前科的人在社会层面上给予一定程度的抵制,以增强震慑能力,防止相关行为的再扩张;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平台宣传安全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努力做到警民互信,树立政府威信,交流经验,协同处理相关案件。

猜你喜欢
财产损失沈阳市诈骗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论诈骗罪的财产损失类型化研究
——兼论“二维码偷换案”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疯狂的“杀手”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