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转型升级 奋力追赶超越 引领渭南新发展

2018-12-05 16:40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渭南市渭南升级

王 茹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陕西 渭南 714000)

对于渭南而言,新时代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更加突出和强烈。渭南市区位交通优越,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发展优势不足;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充裕,但文旅产业融合度不够;工业不大发展得不够快;生态环境建设仍面临巨大压力。渭南虽拥有“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多项政策红利,却没有转化为发展红利。因此,渭南新阶段的发展以追赶超越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建设“三地一中心”为重点,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这个定位和目标使渭南的发展重新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能不能预期对标实现自己的新目标,对此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现实有所裨益。

第一,从当前面临的大小环境看,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渭南市追赶超越提供了先决条件。从国家大环境看,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契机。从省内看,目前陕西省已经稳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十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对外开放水平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已成为陕西经济在新常态中的真实写照。中省多项政策、规划和机遇的重叠和耦合,形成了渭南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新优势。从渭南市自身的发展看,近几年渭南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水平,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实现争先进位,现代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也是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机遇期。从渭南当前面临的大小环境看,渭南市具有追赶超越的先决条件和坚强后盾。

第二,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渭南稳定的增长速度为追赶超越奠定了良好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不仅仅是速度和总量的发展,而且要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发展。渭南市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把蛋糕做大依然是渭南的主要发展目标。“十二五”以来,渭南市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12—2016年这五年,渭南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19%,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从“十一五”到“十二五”乃至“十三五”,基于渭南市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要求,经济发展的定位实现了在西北东部崛起、跨越式发展—追赶进位、跨越式发展—追赶超越发展这一系列的科学转化。追赶超越正是在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锁定目标,辨明方向,使追赶的对象更明确,超越的尺度更具体,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从2015年以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渭南市主导产业——工业经济持续下行,产品价格连续下降,传导效应凸显,当年GDP增速下降为8.7%的个位数,2016年GDP增速下降为7.5%,增速放缓的趋势明显。2016年经济增速较2015年回落1.2个百分点,低于年度任务1.5个百分点。与关中兄弟地市发展相比较,低于宝鸡1.8个百分点,低于西安1个百分点,低于咸阳0.2个百分点。要改变长期以来落后于西安、宝鸡、咸阳、榆林等兄弟城市经济发展的局面,要防止延安、杨凌等城市的越位发展,渭南面临着必须由“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追赶超越必须把目标先锁定在兄弟城市中间,把蛋糕做大,把优势做大超越别人,把短板补齐追赶别人,把弱项做强赶上别人,跳出“城墙思维”,靠“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抢抓机遇,雁行破阵,实现追赶超越。

第三,从经济发展结构看,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渭南追赶超越提供了新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何跨越这个攻关期,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渭南市坚持“四化”同步,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区”联动,即坚持城区、园区、景区联动发展。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地一中心”建设,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也就是渭南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渭南市追赶超越的具体方针和目标定位。

“十二五”时期,渭南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二产为主导,三产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6.1∶49.2∶37.2发展到2014年的 14.2∶54.4∶31.4,一产占比持续下降,下降 1.9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持续上升,上升了5.2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工业仍以八大支柱产业为主,重化工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十三五”发展之初,三次产业的比例发生了细微变化,由2014年14.2∶54.4∶31.4变化为2016年的14.6∶50.2∶35.2,一产上升 0.6个百分点,二产下降 4.2个百分点,三产上升3.8个百分点。从渭南市2015年产业占比数据分析,产业结构布局仍存在着“一高两低”现象,一产占比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说明渭南市一产比重过高,二产不强、后劲不足,三产不优、发展滞后。

渭南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支柱由原来八大产业,升级为五大产业,即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五大支柱产业,并把这五大产业确定为今后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这种转变是工业转型升级、追求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体现。同时,依托渭南传统的农业优势,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路子,推动农业上档升级、提质增效。第三产业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中心,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未来五年,渭南市把“四化”同步,“三区”联动,建设新型工业集聚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三地一中心”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旨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实现富裕新渭南奠定基础。

第四,从经济发展动力来看,创新驱动战略为渭南市追赶超越提供了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二五”时期,渭南市以继续优化投资环境为主,以基础设施、水利工程、民生工程为“十二五”时期投资主体,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978.22亿元,是2010年的2.7倍。五年间,固定资产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渭南虽然投资规模仍然在高速扩张,但是增长速度却呈现下滑态势,如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2%,2015年是18.1%,2016年是12.9%,出现了投资增速不断下滑的趋势。原因主要在于过度的依赖投资拉动战略,以投资的大项目越来越匮乏,缺少大项目支撑的投资后劲乏力,陷入困局。因此,渭南市提出推动机制体制创新,把发展动能转变到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上来。

第五,从发展理念上看,新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渭南市追赶超越提供了科学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五大发展新理念。追赶超越针对发展速度而言,而绿色发展针对发展的质量及持续性而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引领渭南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实现美丽新渭南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时期,坚持“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先行,突出抓好“治水、绿化”两件大事,初步形成了“大水、大绿、大空间”的生态格局,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十三五”之初,渭南市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的18.9%增加到25.5%,中心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24平方米,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7.49%,绿色发展从“治水、绿化”两件大事扩展到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成为人们的一致行动。渭南市首次提出柔性治水,建设“秦东水乡”,最大的亮点就是把绿色发展向农村延伸。

第六,从发展目的看,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幸福新渭南,为追赶超越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前我们的发展面临诸多矛盾,诸如经济增长速度与转型的矛盾,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等诸多问题。渭南市提出,无论怎么发展人民不富裕、不幸福,渭南市就富裕不起来,幸福新渭南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提出“十三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5%和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高出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化率达到60%,实现64.4万贫困人口提前脱贫,确保到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总之,着力改善民生,推动共建共享,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是幸福新渭南的目标所在。

猜你喜欢
渭南市渭南升级
抢球大战
致敬聂海胜伯伯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市妇联、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感恩母亲 红心向党”诗歌诵读会活动
“生态疤痕”能否修复——渭南为矿山创面“疗伤”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像办企业一样搞扶贫——国企合力在渭南脱贫上的公司化手法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