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共享单车运营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2-05 16:40黄婷婷蔡东妮李停停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单车运营商

黄婷婷,高 天,蔡东妮,李停停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50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商务活动得到了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新的商务模式不断涌现,无论是消费方式还是商务活动的参与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共享经济浪潮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形式各样的共享商务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又以共享单车发展最为迅猛,共享单车作为随骑随停的交通工具,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据数据显示,在用户规模方面,共享单车成为2017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的互联网应用类型,截至2017年12月,共享单车国内用户规模已达2.21亿,占网民总体的28.6%,用户规模半年增加1.15亿,增长率达到108.1%。

目前,国内重要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已渐趋饱和,摩拜单车和ofo单车的头部效应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市场发展已日渐稳定的一二线城市。随着城市管理者加大对共享单车的监管,摩拜、ofo原有的市场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其他诸如哈罗单车等免押金等新兴运营商也在快速追赶。但目前共享单车在城市运营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其在城市运营中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这将丰富共享经济研究内容,为相关企业单车运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运营对策参考。

一、成都市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

成都市作为全国较早开放共享单车准入的城市,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让回家、上班更健康环保。近日,成都上线滴滴共享单车平台,平台包括ofo小黄车、哈罗单车以及滴滴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只要在滴滴平台进行芝麻信用认证,就可实现免押金骑行,这也意味长期困扰共享单车市场的押金痛点将得以解决。滴滴共享单车平台上线,成都市共享单车市场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共享单车市场既有的规则和市场格局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8年3月初,针对市内共享单车的管理治理,成都市交委正式发布《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以下简称《试行意见》),成为全国首个规范共享单车的管理规定。《试行意见》明确,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应当针对使用者制定安全骑行规范停放守则、文明用车奖惩制度,以及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并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加大对使用者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使用者遵守有关交通规定,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对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政府搭台、企业担责、社会共治”的成都模式正成为共享单车管理的典型方法。通过分析成都市共享单车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城市单车运营提供有效的管理对策和建议显得非常必要。

二、成都市共享单车运营存在的问题

1.单车投放密度失调。目前,单车运营商在投放单车选址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反而加剧了单车投放密度失调这一现状。企业为加快抢占市场份额,投放选点大多是人流量大、机动车使用频繁的繁华地段,本来交通压力比较大的市区,自身可以利用的城市空间就较小,大量共享单车的集中向地铁站附近换乘公交路段强行植入更增加了交通压力,直接导致交通要道投放过多。相反,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地区投放过少。针对非地铁站的其他交通道路,有相当多的短距离出行,这种距离十分适合使用共享单车作为代步工具,但现有投放量却严重不足。

2.运营商维护力度不足。单车运营商在单车投入市场后,由于运维人员不足,单车量太大等原因,其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其旗下的单车维护力度严重不足。部分中小运营商基本看不到运营维护人员,而摩拜和ofo小黄车虽然增加了运营维护人员,但是与其投放量相比,仍不能满足其正常运营管理的需要。损坏单车回收时间不及时,单车运营商没能重视对损坏单车的及时回收与维修,导致大量单车闲置与无序停放在市区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3.对城市交通产生负面作用。共享单车的初衷是方便行人出行,解决城市交通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是发展至今,就其无序停放和儿童违规骑行等问题日益严重,对城市交通产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个别运营商为抢占市场占有率,针对部分城市和区域大量投放,甚至恶意投放,大量占用城市空间,将人行通道、非机动车道和社区广场等变成了共享单车的停车场。此外,单车使用者不按照规定到指定点停放单车,甚至故意停放在道路中间,给车辆和行人出行等交通产生严重的影响。

4.对城市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自共享单车投放以来,废弃单车随处可见,恶意侵占、损坏单车,以及随处停放单车等新闻屡见不鲜。个别运营企业没有充分调度、利用单车资源,导致部分单车长期闲置,车身满是灰尘淤泥,车容脏乱不堪。部分市民恶意损坏共享单车的锁车程序,挂上私锁,涂抹二维码等,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未按照规定区域停放的单车,带来了乱停乱放问题,单车挤位和堆压问题也给对城市的市容市貌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城市共享单车运营解决对策

1.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单车投放策略。单车运营商需要进行实地调研以及结合当地的实时人流量的统计数据,科学地规划其单车投放数量。一方面,避免超量投放给企业带来运营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避免过度投放给城市环境造成压力。在地铁站和周边公交站点地区投放单车时,针对这类地段的人流量高峰主要出现在早晚上下班时期的特点,可以采取差异化投放策略。比如,针对还车需求较大的换乘地点,可以增加停车点配比;针对用车需求量较大的换乘地点,可以适当增大投放密度;而在非高峰时期,可以适时调度,使得就近的不同换乘点的投放数量均衡,也避免了盲目大量的投放带来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居民区路段和周围公交站点地区投放单车时,投放大量的自行车和固定车桩并不经济,因此可以利用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信息,找到公交站到居民区这段距离中,每天用户的需求,从而根据平台数据,解决投放选址和投放量问题。

2.引入第三方监管,强化单车日常运营。单车运营商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落实监管责任制度,加大对单车的运营维护。完善企业内部监管制度,加大运营维护人员配比。运营商可以划分不同的片区,根据其投放数量,分配相应的日常维护人员并配备统一着装和身份证明,对其负责区域进行实时维护,加大对损坏车辆的及时维修,指导单车的有序停放,及时制止破坏单车的行为等等。建立第三方监控的机制,及时召回已损坏单车。运营商可以通过GPS定位等科技手段,确定问题单车的停放地点,进而及时派工作人员进行回收,以免侵占城市空间或者给市民带来安全隐患。实行严格的信用分数制度和扣费机制,评判用户在骑行过程中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行使,若违规将扣除一定信用分数,达到一定分数时将纳入黑名单,以此来提醒用户对共享单车上锁,避免儿童骑行未上锁的共享单车。建立健全单车用户合理投诉与建议渠道,集思广益更好地促进单车的运营。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信息反馈部门,整理收集用户对旗下单车的意见与建议,并从中汲取有效的信息对企业的运营行为进行及时调整,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引导单车运营健康发展。政府应当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引导和规范单车市场的发展。出台相应的考核制度,规范运营商的运营方式。相关部门在考核企业运营时,应将社会效益作为重点,对其考核期内的综合效益做出评定并予以公示奖励,引导建立一个健康竞争的有序单车市场。统筹城市交通布局,合理规划单车停放点。可以利用对城市交通线路布局和人流量等城市交通大数据,把握规划各个区域的单车停放点,并引导市民和运营维护人员进行停放。加大对未成年人交通法规的宣讲力度,教育部门应该提高对中小学生交通知识的宣讲力度,教导中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违规骑行单车。

4.加强多方协力合作,共同打造文明单车城市。和谐、文明、美丽的城市形象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针对共享单车市场存在的破坏城市形象的问题,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运营商主动承担其自身运营责任,及时清洗单车。运营维护人员应该定期对其负责片区的单车进行清洗,比如雨后车身的淤泥以及单车上的小广告等。市民努力从自身做起,遵守单车使用规范。共享单车是一个半公益化的产品,为公众平等使用,不应将其私人化,同时应当按规定停放单车,听从指挥,以方便他人的使用和单车运营商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公益组织和各种宣传渠道加大文明使用单车的相关宣传,加深市民对城市形象维护的责任感,对城市的个人归属感。政府部门和单车运营商可积极组织公益演讲,提升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按规定单车的使用和有序停放,自觉维护城市形象,努力打造宜居易行的城市环境。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当前提倡健康环保绿色的理念下,共享单车已经深入广大市民的生活和工作中,为城市居民真正地带来了真正的便利。同时,城市单车运营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必须从单车运营商、政府和用户等多方入手,积极打造“政府搭台、企业担责、社会共治”的单车市场。对运营商来说,单车运营维护和技术设计的提升是关键;对政府来说,加强宏观调控,引导规范单车市场是关键;对用户来说,单车产品体验和道德约束是关键。只有多方协力,用心用智慧不断解决和完善城市单车运营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共同营造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环境,从而让市民享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猜你喜欢
单车运营商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Rough Ride
飞吧,单车
华为与运营商、医院共建标准 “5G+医疗”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共享单车来了
微评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运营商们的4G时代—急需向消费者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