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述评

2018-12-05 17:42刘世铎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基准分析法

刘世铎,凌 静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48)

作为战略性先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对于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有助于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道路遵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则,从而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提出新的要求。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指导区域主导产选择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主导产业问题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一)罗斯托对于主导产业的定义与形成条件

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的定义基于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研究。罗斯托将自身增长快,又能带动其他部门发展的产业称作主导产业部门。此外,罗斯托对主导产业如何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也做了详细研究。他认为,主导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回顾效应、前向效应和旁侧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罗斯托提出了主导产业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业规模要显著,并有强劲的增长势头;二是要有良好的扩散效应。

虽然罗斯托提出了主导产业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但在其相关研究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有关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库兹涅茨认为,主导产业部门的识别和延续尚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与证据,而这在罗斯托教授的讨论中却没有体现。

(二)赫希曼的产业关联度基准

赫希曼明确提出了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为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基本依据。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主导产业应是通过前向和后向关联强的产业,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筱原三代平的“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动态比较费用论”,并提出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两个基准。筱原三代平提出的选择主导产业的两基准在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俄林赫克歇尔的“比较优势基准”

俄林赫克歇尔的“比较优势基准”主张通过要素密集度来选择主导产业,他认为,那些可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得到重点支持和发展。

(五)国外其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升级,日本的发展目标从单一追求经济发展转变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这一要求下,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在筱原三代平“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两大基准基础上,又增加了主导产业选择的“环境容量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两基准。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迅速,并出现了空间上的产业转移。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通过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东亚各国和地区国际贸易和资金流向,研究得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发展轨迹,并提出区域主导产业空间转移的“雁形”理论。在上述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基础上,一些国外学者也探讨了基于各基准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研究主导产业选择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原则、基准的研究

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原则及基准的定性研究主要包括辨析主导产业概念内涵,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原则和基准等内容。周振华(1991)认为,我国理论界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认识是对日本经济学家观点的补充,具有严重的局限性。他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产业选择三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应基准。江世银(2003)分析了影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约束条件,包括区域市场需求状况、现有产业状况、资源状况、区域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政策因素等。李龙新(2006)研究了主导产业选择与劳动力的关系;马利斌(2009)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机理及作用机制;杨戈宁、刘天卓(2007)对区域主导产业概念辨析及选择指标的探讨;关爱萍、王瑜(2002)研究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刘运、余东华(2009)在《科学发展观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原则、基准与约束条件》一文中提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六项基本原则:关联强度原则,即主导产业应能够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发展潜力原则,即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技术进步原则,即主导产业应具有较快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吸纳先进技术的潜力;动态比较优势原则;产业结构升级原则;保护环境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包括产业关联度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比较优势度基准、过密环境基准。从研究结果看,国内学者确定的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基准较多地表现为纯经济的、注重经济增值的原则、基准。此外,有研究者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角度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进行了研究,即在原有纯经济基准的基础上,补充若干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基准和指标。刘亚铮、陈国洲(2008)、刘兴宏(2007)研究了基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研究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用以衡量选择基准,每一选择基准对应一个或若干个选择指标。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丰富的研究,构建了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如:产业关联基准一般用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衡量;发展趋势基准一般用需求收入弹性、需求增长率等指标衡量;区域比较优势基准一般用区位熵、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衡量;技术进步基准一般用技术进步率、技术贡献率等指标衡量。

(三)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的定量研究

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的定量研究主要是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基准,通过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或工具,对不同层次区域、对同一区域不同产业的主导产业选择进行实证研究。随着人们对区域内涵认识的深化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多样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不断改进。目前区位熵、投入产出法、偏离—份额分析法(SSM)、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加权求总法、模糊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其中,当数据欠缺或数据质量不高时,一般用区位熵、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数据库完备,数据质量高时,常用投入产出法、SSM、DEA、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加权求总法;对区域各产业做深入研究时,用比较客观、精确的分析方法,包括投入产出法、DEA、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大体了解区域产业概况时,则用简单易行的区位熵法、SSM、加权求总法。国内一些学者针对特定区域,利用以上方法,进行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以及区域某一行业内主导产业的相关研究,前者如对北京市、中部六省、东北地区、陕西省、四川省、湖南省、重庆市、抚顺地区、济南市、郑州市、盐城市、河南武陟县以及中心镇等区域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后者如对农业、第二产业、服务业进行了主导产业实证分析。此外,也有学者试图进行综合性概括,从区域主导产业理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分析方面做了综述。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

(一)不足之处

1.国外研究存在的不足。纵观国外主导产业理论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出,国外主导产业研究的是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从罗斯托到赫希曼、再到筱原三代平,几乎所有的思想讲的都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导产业;即使赤松要谈的是亚洲地区的主导产业,但讲的依然是各个国家的主导产业。罗斯托提出了主导产业的基本概念,赫希曼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准,但没有明确提出来怎么样选择主导产业。通过对国外研究现状的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国外研究是以当时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为背景的,注重产业在纯经济方面的贡献,所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基本为纯经济方面的基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必然提出新的要求。

2.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1)现阶段对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的研究较多地表现为纯经济的、注重经济增值的原则、基准及指标体系。有研究者虽然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角度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即在原有纯经济基准和指标的基础上,补充若干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基准和指标,但从研究结果看,仍然不够系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是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而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可持续,还应包括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基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确定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时,不仅要考虑某产业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还应考虑产业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社会进步和劳动力的发展,以及该产业的劳动力匹配程度。从这一点来看,现阶段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角度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的研究尚不全面。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对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原则、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不够完善。(2)各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量化方法本身已经比较成熟,但值得注意的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量化方法中各种因素的权重设置主要靠人为设定,主观因素的成分偏大,导致决策的准确性不高。

(二)研究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不难看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已经比较完善,但不管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基准还是指标体系,目前研究的一个共同点是注重产业相关经济指标的高低,对产业对人民生活、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考虑并不到位,缺乏对区域产业与人民生活、资源和环境关系问题的系统考虑。新型工业化实质上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突出表征的工业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区域主导产业被赋予新的内涵,也对主导产业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下的经济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果、人与生态有效循环的发展方式。因此,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必须首先考虑人民生活、资源与环境,这是新时期我国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必须首先要考虑的制约性因素。“人本经济”思想既注重效率原则,又注重公平原则,主张以人权为本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关注人的因素,认为人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传统物本经济发展思想则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终极目的,以效率为中心,忽视人作为经济增长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导致了现实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经济发展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为代价等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国内对于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的研究是以“物本经济”为出发点,这一点有悖于各区域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因此,应从“人本经济”视角,研究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下社会对经济发展提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才能保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促进环境的改善,这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目标是相统一的。

[1]David Gibbs,Michael Healey.Industrial geography and the environment[J].Applied Geography,1997,(3):193-201.

[2]Porter M.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6):77-90.

[3]Daniel C.K.Shift-share analysis:Further examination of model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economic change[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0,(34):177-198.

[4]Bergsman J.,Greenston P.,Healy R.A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based on location pattern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75,(2):1-28.

[5]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中译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6]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7]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中译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9]周振化.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0]江世银.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的约束条件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2):20-23.

[11]李龙新.基于劳动力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

[12]马利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13]杨戈宁,刘天卓.区域主导产业概念辨析及选择指标的探讨[J].科学学研究,2007,(2):288-291.

[14]关爱萍,王瑜.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统计研究,2002,(12):37-40.

[15]刘运,余东华.科学发展观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原则、基准与约束条件[J].山东社会科学,2009,(1):93-96.

[16]何景名.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0-11.

[17]冯杰,荣朝和.关于地区或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与方法的探讨[J].经济地理,1999,(12):46-49.

[18]陈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含义、原则与基准[J].理论探索,2004,(2):22-23.

[19]陈刚.主导产业形成的动因、路径及影响因素[J].经济纵横,2004,(3):46-48.

[20]刘亚铮,陈国洲.新型工业化下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J].价值工程,2008,(11):106-108.

[21]吴锋锋.甘肃产业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J].学术纵横,2009,(4):143-144.

[22]朱洪倩,耿弘.基于产业关联分析的主导产业(群)选择研究[J].科研管理,2007,(4):155-161.

[23]赵昌昌,王贵森,等.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一个关于陕西省主导产业选择的案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2):62-65.

[24]赵艳轲,余兴厚.基于投入产出和DEA的重庆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3-37.

[25]杨雪春,苏海威,王茂军.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以四川省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6-82.

[26]杨伟,凌起.基于SSM的泉州市工业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3,(4):534-538.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基准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浅谈机械制造加工中的基准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论广东省连南县主导产业的选择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