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社区互动、利益感知与社区关系嵌入研究

2018-12-05 23:17杨皎平教授通讯作者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渤海大学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辽宁锦州203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验性发包方社会性

姜 鑫 杨皎平、2 教授 通讯作者(、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2、渤海大学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辽宁锦州 203)

随着“众包式创新”模式的盛行,当前诸多互联网企业开始搭建众包平台、组建众包社区来实现社会大众参与企业创新,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果。然而也有很多众包社区发展缓慢,任务交易量很少,这是因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高,相互之间的链接强度不够。因此要促进众包社区持续发展,以及激发社区的创新生机,平台企业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增强众包社区的关系嵌入强度。

许多有关网络组织创新的研究将关系嵌入作为前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来分析其对创新绩效和知识共享等的影响,并指出关系嵌入对网络组织的创新绩效有重要的作用。既然关系嵌入如此重要,那么哪些因素会促成或阻碍关系嵌入?现有的文献对此研究甚少。学者们认为社区互动会帮助社区成员更快的适应社区,会使社区成员对社区形成依赖感和归属感。那么众包社区互动能否提高社区关系嵌入?如果社区互动能提高社区关系嵌入,那么众包社区互动影响社区关系嵌入的机理是什么?本文首先假定众包社区的互动正向影响社区的关系嵌入,利益感知充当该影响过程的中介变量,然后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一假定,希望为提高众包社区关系嵌入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关系嵌入性可分为不同的维度,本文将关系嵌入作为一个单维度的概念进行处理,将其称之为关系嵌入强度。本文借鉴Bonner和Rindfleisch的研究将关系嵌入定义为众包社区成员在参与任务时,成员会主动“嵌入”社区网络之中,进而形成紧密的联结关系,成员重视相互间的关系质量、共享活动和依赖程度。

研究假设

(一)社区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

本文借鉴赵宏霞等(2015)的观点将众包社区互动分为成员间互动、成员与社区平台互动和成员与发包方互动三个维度。

众包社区的互动主要是众包平台、社区成员和发包方三方间的交流互动。首先,社区成员在与其他成员、众包平台和发包方的互动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种以社区为中心的群体意识,当群体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社区成员会将众包平台、发包方和社区其他成员看作一个整体,并增强与该整体的亲密联系。其次,社区互动有助于保持成员活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网民参与社区,提高社区口碑,促进社群成长。特别是在社区互动过程中社区成员能从中获得信息,帮助完成任务进而获得利益,从而进一步增强成员与社区联结的愿望。最后,社区互动能够使成员对社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使社区成员主动维护社区利益,在此过程中强化了成员之间的联结强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社区互动对众包社区的关系嵌入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a:“成员—成员”互动对众包社区的关系嵌入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成员—平台”互动对众包社区的关系嵌入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1c:“成员—发包方”互动对众包社区的关系嵌入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利益感知的中介作用

Finsterwalder等(2011)认为社区互动会提升成员的价值,为成员带来功能性利益、社会性利益和体验性利益。在众包社区中,成员间的互动以及成员与众包平台、发包方间的互动,一方面可以使成员获得解决众包任务的关键信息,降低参与众包任务的风险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成员获得归属感和社会支持,增加成员的舒适感和愉悦性,提高成员的利益感知。

功能性利益是指通过社区互动,成员获得与众包任务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意。众包社区的成员通常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和职业,他们能力出众、见多识广、拥有多元化的知识。互动使成员间相互共享知识、交换意见、甚至共同解决问题,因此互动有助于成员完成众包任务,有助于获得物质利益,而物质利益的感知将会提升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联结强度。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功能性利益在社区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2a:功能性利益在“成员—成员”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2b:功能性利益在“成员—平台”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2c:功能性利益在“成员—发包方”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体验性利益是指成员通过社区互动获得精神和兴趣的满足以及获得愉悦的体验感觉。众包社区互动可以为成员带来智力挑战和兴趣满足,例如当企业发布亟待解决的复杂任务,并将该任务提交到众包社区中,对此任务感兴趣的成员会自发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众包社区互动水平越高,越能满足成员的兴趣和愉悦感,让成员感觉到这样互动的意义,进而加强与社区的关系联结强度。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体验性利益在社区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3a:体验性利益在“成员—成员”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3b:体验性利益在“成员—平台”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3c:体验性利益在“成员—发包方”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社会性利益是指社区成员通过互动可以满足社会支持和归属感以及交往机会的需求。成员在社区的交流互动不仅可以获得信息知识,还可以获得个人的自尊意识和满足感。本文认为众包社区互动水平越高,越能够满足成员的社会性利益,相应的就会增加众包社区成员的关系嵌入。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H4:社会性利益在社区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a:社会性利益在“成员—成员”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b:社会性利益在“成员—平台”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c:社会性利益在“成员—发包方”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与问卷设计

关于社区互动的测量中,本文在唐嘉庚(2006)的量表基础上,结合众包社区的具体特征进行一定的修改,形成了众包社区互动的测量问项。关于利益感知,本文借鉴了Zhu(2012)有关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社会性利益的量表,关系嵌入强度参考了魏江等(2010)的度量指标。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预测试,删除不合理的问题后,最终得到7个潜变量23个问项。经测量相关变量的α系数大于0.7,因此判断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样本

调查对象是活跃在众包社区的人员,调查方式主要采取网上发放,选择的众包社区主要有猪八戒网、一品威客网、任务中国等。主要通过QQ、微信、微博等发布链接,让社区成员进行填写。本文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467份,有效问卷395份,有效率为84.6%。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采用Cronbach的一致性系数(α系数)来考察样本数据的内在一致性,经过分析所有变量的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问卷的信度较高。测量题项借鉴国内外成熟的量表,对调查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和预测试,问卷内容效度较高。采用因子分析法检验结构效度,通过计算得到7个变量的KMO值大于0.7,且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因此问卷具有显著的结构效度。

回归分析

令“成员间互动”为MM,“成员与社区平台互动”为MW,“成员与发包方互动”为ME,“功能性利益”为FI,“体验性利益”为EI,“社会性利益”为SI,“关系嵌入强度”为CS。采用回归分析得到表1所示结果。

模型1发现成员—成员互动对功能性利益具有正向影响且具有显著性;成员—平台互动前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成员—发包方互动对功能性利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功能性利益不可能充当“成员—平台”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H2b没有获得支持。

模型2发现成员—成员互动对体验性利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员—平台互动前的系数为正且具有显著性;成员—发包方互动对体验性利益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具有显著性。因此体验性利益不可能充当“成员—发包方”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H3c没有获得支持。

模型3发现成员—成员互动对社会性利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员—平台互动对社会性利益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具有显著性;成员—发包方互动前的系数为正但不具有显著性。说明社会性利益不能充当成员—平台互动、成员—发包方互动与关系嵌入强度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H4b和H4c没有得到支持。

模型4发现成员—成员互动对关系嵌入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员—平台互动对关系嵌入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成员—发包方互动前的系数为正且具有显著性。由此H1a、H1b、H1c均得到支持。

模型5发现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社会性利益前的系数均为正且具有显著性,同时成员—成员互动的系数为正且具有显著性,成员—平台互动和成员—发包方互动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H2a、H3a和H4a均得到了支持;成员—平台互动对关系嵌入强度不存在直接作用,体验性利益在二者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H3b得到支持;同样成员—发包方互动对关系嵌入强度不存在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功能性利益间接影响了关系嵌入强度,H2c得到支持。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众包社区的成员—成员互动对社区关系嵌入强度既具有直接影响,也具有间接影响。其间接作用中,成员在互动过程中所感知到的功能性利益、体验性利益和社会性利益均充当了中介变量。

众包社区的成员—平台互动通过体验性利益感知间接影响关系嵌入强度,其对关系嵌入强度的直接作用不明显。这是因为成员—平台互动属于技术互动,众包平台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会为社区成员提供一种沉浸感、临场感体验,成员主要通过这种体验来强化关系嵌入。

众包社区的成员—发包方互动通过功能性利益感知间接影响关系嵌入强度,其对关系嵌入强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成员—发包方互动为交易双方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成员主要是为了更加准确的了解发包方的实际需求,获取详细的、关键的信息,因此成员主要通过这种功能性的利益感知来强化关系嵌入。

(二)启示

社区可以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强社区的凝聚力;通过开展一些话题的讨论,为社区成员营造一种温馨、轻松的氛围。

提高众包平台的互动性和易用性,提升社区成员体验。众包平台通过优化浏览系统和页面布局,使成员在众包社区的平台上快速找到众包任务,看到清晰的众包任务说明,降低任务交易的风险和成本,提升其体验性利益感知。

丰富任务承包方和发包方的沟通方式,畅通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渠道。多样的沟通方式、畅通的沟通渠道有助于社区成员与发包方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降低任务的交易成本,提升成员的功能性利益感知。

参考文献:

1.Ferrary M.Specialized organizations and ambidextrous clusters in the open innovation paradigm[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1,29(3)

2.Finsterwalder J,Volker G.Kuppelwieser.Co-creation by engaging beyond oneself:the influence of task contribution on perceived customer-to-customer social interaction during a group service encounter[J].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2011,19(7)

3.Bonner J M,C W.Selecting Influential Business to Business Customer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4,21(3)

4.Rindfleisch A,Moorman C.The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A Strength-of-Tie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rketing,2013,65(2)

5.赵宏霞,王新海,周宝刚.B2C网络购物中在线互动及临场感与消费者信任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2)

6.Bruhn M,Schnebelen S,Scha fer D.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quality of e-customer-to-customer interactions in B2B brand communitie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4,43(1)

7.Baron S,Patterson A,Harris K,et al.Strangers in the night:speeddating,CCI and service businesses[J].Service Business,2007,1(3)

8.唐嘉庚.互动性对B2C环境下信任及购买行为倾向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6

9.Zhu R,Dholakia U M,Chen X,et al.Does Onlin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Foster Risky Finan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2,49(3)

10.魏江,郑小勇.关系嵌入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性调节效应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0(6)

猜你喜欢
体验性发包方社会性
三方众包市场中的发包方平台博弈机制设计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离岸IT外包中如何降低发包方的知识保护: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浅析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下发包方的成本管理问题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