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的“较量”

2018-12-05 05:49河间市曙光小学孙立红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信群古诗词诗词

河间市曙光小学 孙立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单位微信群热闹起来。

我发现它的功能已经从最初的发布通知让群成员即时共享活动信息,发展成为老师们发感悟和美篇的网络沙龙。你发一篇,我点个赞,我发一篇,他点个赞,由点赞发展为评论,再加上校长评价,竟越来越热闹,形成了一种较量。

我边看边乐,让教导处主任们偷偷收集这些美文心得,学期末结集成册,我命名为《儒之韵》,作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们。想不到教师家属赞不绝口,对学校工作给予了更大的支持和帮助。从此之后,我们的微信群又增添了经验交流、教学偶拾等多项功能,成为我们工作的又一平台。

四(6)班周旭清老师在朋友圈发了一段《皇帝的新装》课本剧表演小视频。孩子们生动的表演令老师们纷纷点赞。之后,大家追问她平时的做法。于是,她以“美篇”讲述了自己与学生欣赏诗词、共同成长的过程,并把一些资料发在微信群里供大家交流。一花引得百花开,随后,又有几位老师发表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我边读边欣赏边评价,感受颇深。

周旭青老师是一个热爱历史、喜欢文学、亲近诗词的人。她不仅喜欢读书,还把对文学、历史、诗歌的喜爱用到教学上。她在班级里成立古诗词微信群,课余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学史、赏词和诵诗。她将每周五定为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鉴赏诗词、交流分享好书的特殊日子。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她常常把课内外经典故事,改编成小表演剧。每逢此时,台上同学们演得入情入戏,台下同学们看得兴致盎然。这种将学习知识融入到现实表演中的方式,可谓一举多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感受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从旭青的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快乐和拔节成长的幸福。这种敢于创新、勤于实践、踏实教学和热心教育的情怀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是教师进步的不竭动力。我把董卿赠给雷海为的一句话转送她:“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英语教师李君不仅专业知识了得,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她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专业英语老师,与她平时认真学习,爱钻研分不开。她在喜马拉雅上花钱订阅郦波老师的经典诗词解读课,并把古诗词以英文形式呈现在课堂上。课下又学习制作微课,每天坚持把课堂内容做成微课发到家长群,方便孩子们课下学习英语,真正做到了“学如黄鹤习如鹊,勤如羽翼奋如翅”。

当老师也好,做任何一件事情也罢,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永不停止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

这些老师不仅极具教育热忱,更能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应用微信、美篇等新手段优化创新教学方法,相互协作又竞争比拼,你追我赶,各展才华,营造了浓厚的研教氛围。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会走得更远。在这个信息丰富、网络发达、世界一体化的时代,没有团队内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提醒,任何人要想成功都将更加艰难。

我和我的老师们在微信群里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聊着,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着。

有位年长教师幽默地说:总以为自己岁数大了,跟不上时代了,可不知不觉中竟被老师们“带进了沟里”,一发而不可收,每天不在微信群里写点东西就好像少了些什么似的。

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年轻的。选择一项我们热爱的事业,按我们自己的方式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将来有一天面对天下桃李时,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一句:我努力过,不曾后悔!

愿我们都做一名播种者,成为一名有故事的老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猜你喜欢
信群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
海西诗享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