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对比

2018-12-05 08:15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9期
关键词:持续性蓝光黄疸

肖 涛

(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 610011)

新生儿黄疸又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此病患儿可发生核黄疸,从而可损伤其神经系统[1]。

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法和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均为临床上常用的蓝光照射疗法[2-3]。本文对在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比用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法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皮肤黏膜黄染的症状。其中排除患有先天性胆道疾病所致黄疸的患儿及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患儿。根据照射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1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观察组患儿中有男27例,女23例;其日龄为1~15 d,平均日龄(3.28±1.36)d;其中有足月儿31例,早产儿13例,过期产儿6例;其体重为2~4.9 kg,平均体重(3.23±1.15)kg。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5例,女25例;其日龄为1~14 d,平均日龄(3.59±1.14)d;其中有足月儿29例,早产儿14例,过期产儿7例;其体重为2.2~4.9 kg,平均体重(3.27±1.13)kg。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这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方法是:每天对患儿进行2次蓝光照射,每次照射4~6 h(两次照射之间间隔2~4 h),连续治疗3~7 d。对对照组患儿进行连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方法是:每天对患儿进行1次蓝光照射,每次照射18 h(两次照射之间间隔6 h),连续治疗3~7 d。使用双面蓝光箱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在进行治疗前,使用黑布遮住患儿的双眼、肛门部位和会阴部位。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其皮肤黄染症状的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2)在治疗前、治疗1 d后、治疗2 d后、治疗3 d后对患儿进行胆红素检测,并记录其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值。3)比较两组患儿每天睡眠的时间、每天的摄奶量和每天排便的次数。4)比较两组患儿皮疹、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分级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儿皮肤黏膜黄染的症状完全消失,其总胆红素的水平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患儿皮肤黏膜黄染的症状基本消失,其总胆红素的水平趋于正常。无效:治疗后,患儿皮肤黏膜黄染的症状未消失,其总胆红素的水平未降低。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中的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患儿总胆红素的水平、每天睡眠的时间、每天的摄奶量、每天排便的次数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儿有23例(占46%),为好转的患儿有25例(占50%),为无效的患儿有2例(占4%);对照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儿有21例(占42%),为好转的患儿有26例(占52%),为无效的患儿有3例(占6%)。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96%(48/50)〕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94%(47/50)〕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

2.2 治疗1d、2d、3d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值的比较

在治疗1 d、2 d、3 d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值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1 d、2 d、3 d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值的比较(μmol/l,±s )

表2 治疗1 d、2 d、3 d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值的比较(μmol/l,±s )

分组 例数 治疗1 d后 治疗2 d后 治疗3 d后观察组 50 66.65±14.18 71.36±15.92 68.99±15.33对照组 50 68.23±15.61 72.18±15.63 67.45±16.50

2.3 两组患儿每天睡眠的时间、每天的摄奶量和每天排便次数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每天睡眠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儿,其每天的摄奶量多于对照组患儿,其每天排便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每天睡眠的时间、每天的摄奶量和每天排便次数的比较(±s )

表3 两组患儿每天睡眠的时间、每天的摄奶量和每天排便次数的比较(±s )

分组 例数 每天睡眠的时间(h)每天的摄奶量(ml)每天排便的次数(次)观察组 50 18.52±4.26 305.28±40.72 1.61±0.31对照组 50 15.80±4.41 237.48±40.65 2.85±0.34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此疗法的作用机制是胆红素在蓝光照射的作用下可发生异构反应[4]。有研究指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5]。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法和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均为临床上常用的蓝光照射疗法。但有研究发现,接受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常会发生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6]。刘静等[7]研究指出,与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法相比,用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摄奶量、延长其睡眠的时间,降低其腹泻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比较用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法和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在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96%(48/50)〕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94%(47/50)〕相比,P>0.05。在治疗1 d、2 d、3 d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值相比,P>0.05。这表明,用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法和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总胆红素的水平。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每天睡眠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儿,其每天的摄奶量多于对照组患儿,其每天排便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P<0.05。这表明,与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法相比,用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新生儿黄疸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用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法和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与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疗法相比,用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持续性蓝光黄疸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