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狂犬病,怎么做更有效

2018-12-05 05:14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农业部门狂犬病疫苗

不要犹豫,暴露后立刻进入預防免疫

周青(医务工作者)

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近十年来,我国人狂犬病报告发病的最高峰是2007年(3300例),此后人狂犬病发病数逐步下降,到2017年已降至516例。

然而,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根据2018年4月发布的《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三版报告)》,在全球狂犬病风险分布图中,中国仍属于最高级风险的红色区域。

欧美国家提倡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而国内目前的现实是:犬预防接种率普遍偏低,同时犬伤人后很少能对犬是否携带狂犬病毒立即进行实验室检测。

首先,不大可能将所有抓咬过人的犬立即处死进行检测;其次,国内可以提供此类检测的实验室极少。检测要在有特殊生物安全保障的实验室进行,检测费用比接种疫苗还要高许多。所以目前在中国,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立即判断犬是否带病并不现实。

这种情况下,WHO的正式文件一直认定可采用“十日观察法”:如果动物为犬(也包括猫),且在暴露发生后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以终止暴露后预防。

而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被疯犬咬伤后,如不及时正确处置,平均发病率为10%,最高可达60%。由于狂犬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长,即使病人以前从未接种过疫苗,在暴露于该病毒之后再接种,绝大多数情况下仍能起到有效预防作用。不过对于某些严重暴露,须同时在伤口局部接种免疫球蛋白才能确保预防效果。

总之,暴露后不要犹豫,应立刻进入预防免疫程序。

疫苗究竟怎么打

严家新(狂犬病专家、博导)

中国目前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头号生产国和使用国,每年产销量均达1500万人份以上,相关总费用超过100亿元。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呢?

最近发表的临床数据表明,已接受3剂到5剂狂犬病疫苗接种者,他们获得的“一定程度上”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但疫苗的保护期是一个相对且动态的概念,与不同人的健康状态、免疫功能、疫苗的种类、质量以及风险暴露严重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在WHO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我建议将狂犬病疫苗保护期的概念分为以下3种,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

第一,不承认“绝对”保护期。只要是特别严重的再次暴露(比如头部、面部、手部多处被患病或可能患病动物咬伤,或可能有大量病毒同时感染,或感染部位接近大脑),就要再次加强接种疫苗。

第二,“相对”保护期为无限长。只要以前接种过3针(或以上)疫苗,对于非咬伤类型的轻微暴露,均可不进行加强接种。

第三,“有效”保护期相对固定。可以定全程接种疫苗后有效保护期为半年到1年,加强接种后有效保护期为1到3年。

另外,WHO提倡尤其要对狂犬病高发地区的少年儿童进行狂犬病预防性疫苗接种。患狂犬病的人群中15岁以下少年儿童所占比例高达40%,尤其是男孩,喜欢招猫逗狗,且往往缺乏自我防护的知识和能力。

农业部门越给力,卫生部门就越轻松

龚胜波(高校教师)

对于一种可以完全预防的疾病,我们付出的代价不小,防治效果却不理想,这说明我们的狂犬病防治策略出了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疫苗扣错了对象。

WHO早就指出,如果犬的发病率被控制,人狂犬病发病率自然降低。只要将一个地区犬只的免疫率控制在70%以上,就足以阻断犬间狂犬病传播链,从而防止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和扩散。而我们的现实情况是,犬免疫率太低,许多地区的犬免疫率甚至不到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犬用疫苗70%以上的覆盖率。

通常,犬用狂犬病疫苗的成本不到人用疫苗成本的1/10。粗略算下,每只犬用疫苗约5~10元,按70%以上的免疫覆盖率计算,总费用每年需7亿-10亿元就能取得较明显的防治效果。

下一个阶段,在狂犬病的防治方面,应主要靠兽用疫苗而不是人用疫苗,主管部门应该是农业部门而不仅仅依靠卫生部门。

WHO曾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消灭狂犬病的目标,而中国已宣布在2025年前消除狂犬病的总体战略计划:从控制犬的狂犬病入手,彻底消灭犬和人群中的狂犬病。在这个目标的要求下,中国的狂犬病防治目前已到关键时刻,必须在3~5年内实现全国犬只70%以上的免疫覆盖。

好消息是,农业部门已经把对全国犬只的免疫工作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原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国家动物狂犬病防治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注册犬或可管理的犬免疫密度90%以上,免疫犬建档率达到100%。

只要农业部门主导的对犬免疫工作到位,留给卫生部门的对人免疫工作就会显得轻松许多。

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孙述伟(科普作者)

“人犬矛盾”已经成为今日中国的城市顽疾之一,而狂犬病防治的本质就是犬的数量控制和综合管理问题,一些地区和国家在消除狂犬病方面做得非常好,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是严治狗患,要求所有饲主遛狗必须系犬绳,猛犬必须戴嘴套。

比如英国。1897年,狂犬病曾在英国发生最后一次流行。同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防治疯犬蔓延的法律。他们的做法是:所有疫区的犬都必须戴口罩(口笼或口套),直到疾病消失;从狂犬病流行国家进入英国的所有的犬都必须被隔离6个月,证明无狂犬病后才能入境。当时,狂犬病疫苗并未大规模地生产和应用,但只用5年时间,到1903年整个英伦三岛就彻底消灭了狂犬病,并一直保持至今。

其次是完善动物饲养登记备案制度,定期考核饲主对犬防疫情况。

比如香港。从位置来看,香港是狂犬病包围中的非疫区。邻居广东多年来一直是狂犬病的重灾区,而香港宠物犬的数量超过20万只,但最后一宗动物感染狂犬病个案于1987年呈报,30多年过去,香港再未发生本地狂犬病病例。

香港的做法是:制定狂犬病条例(现香潜法例第421章)、猫狗条例(现香港法例第167章)。这两个条例不断修订完善,就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处罚作了详尽的规定,建立完整的猫狗监管制度。

另外,采取“低收费、高处罚”措施。香港市民没有及时接种犬用狂犬疫苗,或未对“已知危险狗只”“大型狗只”进行严格管制,可以被处以最高罚款5万港元或监禁半年。

最后是严格控制流浪猫犬数量,为控制狂犬病打下基础。我建议,可参考美国控制流浪动物群体的经验,以“收容、绝育、安乐死”三步来控制流浪犬数量,首先对被捕捉犬强制免疫和绝育,如一定时间无人领养,则对其实行安乐死。

万宏蕾/采访整理 刘章丰/设计

猜你喜欢
农业部门狂犬病疫苗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狂犬病疫苗该如何打
强化会计管理监督 促进农业部门廉政建设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科学看待狂犬病
基层农业部门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探索思考
人才培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