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

2018-12-05 10:58黄娅蓉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2期
关键词:组织力基层党组织

摘 要: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是基层党建最薄弱的领域之一,目前组织力提升面临部分企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党员认识重视不足;党组织体量小、变化快、人员散;组织建设经费场地保障不足等问题,通过强化认识、提升能力,强化保障等方式提升组织力。

关键词:组织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

继党的十九大之后,2018年7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

一、组织力及其内涵

“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凭借自身的组织体系和组织资源对社会引导、整合和动员的能力。具体而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主要包括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等多种能力。组织力是组织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在社会基层发挥作用的能量大小。1906年列宁曾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級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毛泽东也曾在《论持久战》中将政治组织力作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予以深刻论述。

近年来,非公经济体已经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也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两股力量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功能在这些领域的发挥。目前,通过对石柱县743个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进行调研,发现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呈现出数量庞大、从业人数众多、人员庞杂、分布范围广泛、运营状况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党组织规模不一等特征,加上身处体制外的非规范性和独自面对市场竞争的特殊性,使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成为广大一线劳动者最集中且思想和意识形态最复杂、最不稳定的领域之一,也是基层党建最薄弱的领域之一,提升党在这一领域的组织力,必须以强化组织建设为载体,提高党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当前影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最近几年,各级党组织全面推行党建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基本构建起了党在这些领域发挥组织力的工作机制,部分非公党组织在企业和社会组织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等组织力已经凸显。但对绝大多数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而言,实现组织、工作全覆盖与具备良好的组织力还不能简单等同,这需要有质量的组织建设来实现。而当前,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的组织建设还面临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识偏差导致行动迟滞,组织力难显

首先,非公主体单一的“逐利”目的导致对党建重视不够。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主要包括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行业性非公组织等,出资人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首要甚至唯一目标,面对自身体量普遍偏小、市场竞争激烈等现实,出资人的逐利目的和急躁心理更加凸显。一些非党员的业主认为非公企业或个体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只要依法依规办事、按时按量纳税便可,党的建设与己关系不大,组织建设和党建活动不仅无益于企业和组织实际创收,更需花费时间、场地、人力、财力等“额外开销”,因此内心上不愿过多牵涉,但迫于工商、组工等部门的压力,他们口头上支持、表面上应付、行动上流于形式。

其次,党务工作者的“边缘”思维和“畏难”情绪导致简单应付党建。一般情况下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人数较少,在对石柱县的非公组织调查中,80%以上的党组织仅有3至5名党员,因此党务工作者的选拔范围相对狭小,作为党务工作者,一些人的政治思想、角色定位、能力素质均显不足。首先,绝大多数党务工作者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企业职工,认为生产管理才是自己的主业主课,党建只是副业和附带,面对从企业主到党员,很多人对党建工作缺乏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的现实,一些党务工作者对待党建工作既不主动作为,也不用心用力。其次,绝大部分组织书记由非公企业或组织的中、高层干部担任,一些人存有开展组织建设会耗时、耗财、耗精力,难向业主交代而恐自身工作不保的顾虑,党组织工作尚少开展,便更难谈以党组织身份去争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再次,有的党务工作者自身素质难当重任:不仅对党建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无思路缺想法,而且又不善于积极主动学习。

再次,党员的“雇员”思想导致党建参与积极性不足。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部分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在思想上认为,体制内的党员参加党组织建设本身就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是有工资收入的,而作为非公组织和企业员工而言,他们只有努力工作,干出实绩才有收入,而自身“受雇于人”便是“受制于”人,少分心、做业绩、多赚钱才是正事,党员身份与组织生活不仅无法带给自己任何实质性利益,还会占用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必要时还要牺牲自身利益而成全他人。因而在行动上只顾埋头工作而不愿袒露党员身份,既不愿行使党员权利也不愿承担党员义务。

(二)体量小、变化快、人员散等特征使非公组织党建工作难开展

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体量普遍偏小,市场优胜劣汰变化快,使非公党组织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党组织规模太小难于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发挥组织力作用。在对石柱县的非公组织调查中,只有3名党员、仅达到建立支部最基本标准的党组织占非公党组织总数的27%,仅有3至5名党员的党组织占非公党组织总数的80%,单薄的组织力量使他们很难在当下市场氛围浓厚的企业或组织中施展组织力的拳脚,而一旦有党员流出,党组织就将面临被撤销的尴尬。其次,有的企业运行具有季节性和生产时间的不确定性,党员职工或在假期另谋兼职;部分行业(如:运输)工作的时间地点均不固定,导致党组织活动难于集中开展,通过现有微信、QQ等网络方式开展组织工作又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而在诸如乡镇工商联等社会组织党组织中,个体生产经营相对零散,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党员长期养成的个体自由自主习惯和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而形成的自我膨胀,给开展集中的组织建设和组织活动带来难度。

(三)组织建设的经费场地等保障有待增强

自2014年以来,在对各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中,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返还并下拨了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但相对组织阵地建设和组织活动等组织力提升的开销而言还显不足,比如在石柱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80%以上的党组织下拨的活动经费为每年2000元左右,党员活动经费每年每人100元,这与规范的组织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等资金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而差额部分需由非公党组织自筹补贴。然而一方面一些企业和组织由于规模有限,在整个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对于组织经费解决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极少有非公业主自愿从经营所得中抽取补贴党费。这使非公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捉襟见肘,束缚手脚,组织力难以提升。此外,非公企业规模参差不齐,许多企业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特别是联合组织组建的非公党组织,缺少固定的办公场甚至无办公场所,难以解决活动室等组织阵地问题。

三、推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一)转变认识解决不愿做

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从企业主到党务工作者再到普通党员,对组织建设的态度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主,比如在对石柱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织力调研中明显感受到,重庆神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柱生活网等先进党组织由于业主积极支持抓党建,党务工作者和普通党员的参与积极性、思想觉悟及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比其他支部更强。所以要转变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态度,必须从转变业主的态度入手。

转变出资人的态度,一方面需疏导,另一方面需约束。从疏导方面看,首先,在组织力提升和企业发展中寻觅价值共同点。如:将党组织建设工作融入企业文化或组织文化中,使其在推动发挥政治核心和组织引领作用的同时与谋求企业发展相结合等。其次,对缺少企业文化的企业或组织而言,加强对出资人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如纳入党校的专题培训,着重让其领会筑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的积极意义。再次,畅通意见诉求渠道,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出资人制度,经常听取出资人对加强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最后,对于非党员业主或企业、组织负责人,积极培养其向党组织靠拢,条件成熟的优先发展成党员,同时,在选优选先的人选上征求非公工委的意见。党员出资人的政治安排,由组织部门、非公工委推荐提名。从约束方面看,调整充实非公经济组织党建责任主体,如,将工商部门作为非公组织的党建责任主体,属地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税务等部门配合,将党建完成情况与企业或组织的相关权益挂钩。建立党组织书记工作津贴制度,并随着经济发展而合理增长。

在转变出资人态度的同时,也需提高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度,积极探索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更好更快的成长路径,如适时出台从优秀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建指导员中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措施,让他们做事有底气、干事有条件、成事有荣誉、干好有出路,对党员可采用特殊身份嘉奖等方式增强积极性。

(二)提升能力解决无力做

加强非公党组织建设,需建好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两支队伍。首先,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導员。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后备人才库,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如:在熟悉党建的党校、老干部局等党的系统部门选拔并培养一批熟悉党务工作的优秀干部,对非公党组织结对指导。其次,对党务工作者实施旨在提升党务工作能力素质的教育培训。如:将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纳入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做好普遍轮训与新任书记任职培训,提高党务工作和群众工作本领。再次,加强党组织特别是人数较少的小支部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合开展党建活动。此外,加强党建指导员日常管理,明确职责任务,严明工作纪律,督促其真正在一线搞好指导工作。

(三)强化保障解决难于做

首先,做好制度经费保障,落实税前列支制度,将党组织工作经费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3‰标准,纳入企业管理费用实行税前列支。其次,落实上级补助制度,财政部门做好上级专项资金配套的保障工作,同时加大党费支持力度,除非公组织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返还外,组织部门在留存党费支出上可向非公组织党建工作倾斜。再次,积极探索、交流学习节约组织建设的开销经验,如:在展板制作上,前期设计好模板结构和布局,部分内容定期更新,便不必每次更换整块展板,以节约开销。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研究开发一款专门针对工作时间、场地较灵活的党员开展组织活动、党员管理的党组织建设软件,增强非公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和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有利于组工部门对基层非公党建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本报特约评论员.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四谈组织部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N].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7-11-24(03).

[2] 赵大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N].学习时报,2017-11-29(02).

[3] 于翰涛,王相府,张旭.关于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新长征党建版,2013(10).

[4] 高刚.认清问题,找准对策,全面加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J].法治与社会,2011,02(下):214-215.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7年重庆市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宣传阐释十九大精神专项委托课题,重庆市委党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QDXZXY-044。

作者简介:黄娅蓉(1981- ),女,土家族,重庆石柱人,研究生,党校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组织力基层党组织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探究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