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过程中张家口地区农村社会矛盾及对策研究

2018-12-05 10:59曹永峰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张家口农村基层基层干部

摘 要:精准脱贫过程中农村社会矛盾及时有效地化解,不仅事关我国农村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张家口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承办地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诸多原因,张家口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较高。文章通过分析精准脱贫过程中张家口地区农村社会存在的矛盾,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给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精准脱贫;农村社会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讲话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战略使我国农村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变和利益关系的变革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不仅事关促进农村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张家口地区农村也存在诸多社会矛盾,文章结合张家口地区农村社会矛盾的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给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可行性建议。

一、精准脱贫过程中张家口地区存在的农村社会矛盾及特点

(一)张家口地区存在的农村社会矛盾

(1)干群矛盾。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干群矛盾尤为突出,往往出现“干部跑断腿,群众不住嘴”的情况。在低保申请、贫困户认定、危房改造等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很多都需要逐层上报审核,但由于群众并不能了解其中的诸多环节,往往误认为农村基层干部不作为,故意刁难,办事拖拉。加之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又不善于沟通,所以造成干群矛盾。

(2)国家优惠政策享受不公问题。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在建档立卡户确定等方面,存在不公,这导致同样的家庭情况下,国家优惠政策享受不一样的问题,尤其国家这几年对建档立卡户的优惠政策很多,许多非建档立卡户不能享受政策,从而引发矛盾。

(3)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但由于历史原因,同一个农村,不同的生产队的土地分配不均,有的生产队的土地面积甚至是另外一个生产队的2倍之多,从而产生矛盾。并且,由于张家口坝上地区干旱缺水,农忙时田地灌溉同样会产生大量的矛盾。

(4)宗族问题。农村的宗族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在涉及切身利益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基层换届、土地分配等关键时间节点时,平时看似松散的宗族关系会变得凝聚起来,往往会影响关键事件的走向。

(二)张家口地区农村社会矛盾的特点

(1)矛盾主体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不断增多,农民维护自身利益意识也不断增强。各种农村经济组织由于参与人员多,关系复杂,利益分配方式不一等原因,已经成为现阶段农村社会矛盾不可无视的主体。尤其在精准脱贫过程中,人为的将农村经济组织参与与贫困退出联系起来,更是加剧矛盾产生。现阶段,农村社会矛盾已经由原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演化为人与村集体,人与经济组织,人与行政单位之间的矛盾。于建嵘教授认为:因利益分化和冲突及基层党政行为失范造成的农村权威结构失衡,是农村社会冲突的基础性根源。

(2)矛盾类型交叉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以及利益关系趋于多样化。随之农村社会农民个人的思想意识及利益取向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差异性增强,这就导致农村社会矛盾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和交叉化的趋势。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农村社会矛盾不仅包含传统的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土地矛盾,还包含干群矛盾、利益矛盾等,这些矛盾往往不是单一发生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呈现交叉性的特点。

(3)矛盾表现形式群体化。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最易引发的矛盾为国家优惠政策享受程度不一而产生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是否精准而引发的矛盾。这种矛盾由于涉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很容易使相关的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为了争取这些利益而与农村基层政府产生摩擦。加之,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基层政府的化解纠纷机制又不健全,很容易演变为群访事件,影響社会稳定。

(4)矛盾解决方式复杂化。如前所述,在现阶段农村社会矛盾并不是单一的矛盾,而是几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所以在解决过程中,矛盾的解决方式不能单一的采用说服教育、基层调解、经济补偿等一种方式来解决,往往是几种方式综合运用。并且由于现阶段的农村社会矛盾往往是“一果多因”,所以矛盾解决方式日趋呈现复杂化趋势。

二、张家口地区农村社会矛盾成因分析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和领导力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权力和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的桥梁,是党与群众联系最前沿的阵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否完备,不仅关系我党农村政策是否顺利推进,而且关系我党是否可以密切联系群众。尤其在精准脱贫关键时期,农村党组织的作用尤为突出。然而,在现实中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确立,即便有也往往处于疲软状态。二是基层党组织内部成员个人利益心重,导致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差。三是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权责不清,存在相互争权、相互推责的情况。

(二)基层干部“利己心”重,社会治理能力差

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利己心”重。农村基层的干部是党的先进思想的宣传者、是国家农村政策的执行者、是农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然而现实中的农村干部,不仅是基层权力的玩弄者,而且是利益的最先获得者。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有许多基层干部都是先己后人,例如在建档立卡户的确立,低保户的申请等等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往往都是想着宗族关系,从而违背了精准扶贫的初衷,这是现阶段干群矛盾的根节所在;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差。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往往缺乏法制意识,用人治代替法治,用个人主观意见代替集体意见。尤其在处理基层群众的矛盾时,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往往缺乏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不善于发现矛盾的根源所在,并且不愿意也不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有些干部在责任面前畏畏缩缩,怕担责任,所以选择回避矛盾,不作为、慢作为,本来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矛盾,久拖不处,从而引发新的群众矛盾,形成恶性循环。

(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群众大局意识差

在党的农村政策的指引下,张家口地区的精准脱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农村人均收入得到有效的提高,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许多县区脱贫摘帽。然而,将张家口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放在全省来比仍比较滞后,贫困人口多,人均收入低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当然,造成这样的局面,与张家口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不能忽视基层政府社会治理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原来“老实巴交”的农村人,变成了有思想、注重个人利益的“经济人”。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时,往往会选择追求个人利益。在精准脱贫过程中,一些群众缺乏大局意识、大局观念,在获取个人利益面前往往会不择手段。例如,在建档立卡户申请及贫困退出过程中,虚假上报个人收入,为的是一己私利,想赖在国家优惠政策的“福窝窝”中,从而影响整个村,乃至整个县乡的脱贫目标。这些群众的行为往往有“示范效应”,从而让许多非贫困者跃跃欲试,而影响真正的贫困群众精准识别享受政策,从而引发矛盾。

(四)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不健全

在现阶段,农村基层矛盾的根源在于群众权益的保障和利益诉求的实现。农村基层矛盾产生后,缺乏相应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往往是涉及的基层政府以及上级多个部门相互推诿,即使基层政府承担了化解矛盾的责任,许多矛盾涉及与上级多个部门的协调,但由于缺乏化解机制,基层政府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有心无力。而矛盾的积累将会产生更大的矛盾,给解决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提升张家口地区农村治理水平、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领导力

在农村基层存在着事实上的“三元权益博弈”——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村民三者之间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由民选的村委会对党选的村党支部的权威的挑战;村民对村党支部公信度、美誉度的挑战;所以,在今后的农村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确定明确的管理体制;再者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选人用人,让真正能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最后要大力推行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避免权力博弈。

(二)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一是要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将思想好、能力强、讲大局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到“两委”班子,同时考虑“两委”班子年轻化,提升“两委”班子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要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社会治理水平。通过法治培训、社会治理培训等方式,使基层干部转变治理观念,用法治代替人知,用以人为本代替以利为本。同时通过培训,使基层干部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处理农村社会矛盾手段和方式。

(三)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现阶段,张家口农村经济整体水平落后,集体经济收入不高,这就导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矛盾。尤其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农村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虽然每年财政都会给予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但这些只能保证基层干部工资等最基础的支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想要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最根本的手段还是发展自身的集体经济。

当然,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在精准脱贫过程中,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农村舆论氛围,对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的农户要大力宣传,给予适当的獎励;对赖在国家优惠政策的“福窝窝”中的贫困户以及无理取闹的非贫困户给予批评教育。

(四)创新思路,建立健全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构建有效的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首先,需要建立权益保障机制。解决农村矛盾,最根本的方式就是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例如,在精准脱贫过程中,个别困难农户未能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而基层政府迫于脱贫压力又无法办理,产生干群矛盾。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借助各次动态调整的时机,通过建立好的权益保障机制,协调各个相关部门予以办理。困难农户权益得到了保护,干群之间的矛盾也就得以化解。其次,建立利益诉求机制。农村基层矛盾的产生是由于相关利益的纠葛,而矛盾的发展往往是由于各利益方的诉求缺乏表达渠道,沟通不畅。因此,需要建立利益诉求机制。通过建立利益诉求表达平台,使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阳光化”、规范化,合法正当的利益诉求通过该机制,进行基层民主评议、民意调查、村民投票等方式得以解决;而不合理的利益诉求,自然可以通过该机制予以驳回。通过建立利益诉求机制,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得以表达,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得以化解。

参考文献

[1] 于建嵘.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防治[J].中国乡村发现,2007(01).

[2] 尹杰钦.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及其归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06).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度河北省委党校系统科研课题《精准脱贫过程中张家口地区农村社会矛盾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永峰(1982- ),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社会管理。

猜你喜欢
张家口农村基层基层干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行走在张家口的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