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涧彝族“跳菜”传承现状及发展路径

2018-12-05 10:59曾俊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创新

曾俊

摘 要:“跳菜”是少数民族彝族的一种舞蹈形式,主要在迎接客人、重大庆典时表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3年,文化部就正式将南涧县认定为“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在2008年将“彝族跳菜”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云南省政府批准并颁布了《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南涧跳菜传承与保护条例》。这些举措都为彝族“跳菜”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键词:彝族跳菜;传承现状;发展路径;创新

一、南涧彝族“跳菜”的传承现状

(一)跳菜的分布面较为狭窄

“跳菜”作为彝族的一种特色表演形式,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彝族人口将近900万,但是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省份。以云南为例,彝族主要分布在南涧、临沧等地区,分布面相对狭窄。这也就决定了周边地区对于彝族“跳菜”的接受度不高。长期以来,“跳菜”这种表演形式只在南涧及周边少数地区传承,而很少拓展到更远的地区。

(二)跳菜表演创新能力不强

随着近年来云南省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为彝族跳菜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也涌现出了一些“职业”跳菜艺人。但是这部分艺人本身也存在不足,例如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艺术培训,虽然跳菜表演能力较强,但是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将跳菜表演内容与当代人的观赏需求结合起来,跳菜表演的艺术效果不理想。还有的表演艺人将“跳菜”当成了一种谋生工具,为了表演而表演,不注重表演质量和文化内涵,也会影响人们对于彝族跳菜的认识和印象。

(三)缺乏必要的宣传与推广意识

“跳菜”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做好宣传推广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可以让非彝族,全国各地的人民都了解跳菜这种艺术形式,真正让跳菜这种少数民族艺术表演形式,走向全国。但是目前来看,虽然各级政府在跳菜传承和保护上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是并没有为跳菜的宣传推广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例如,南涧县政府官方网站的首页上虽然有“跳菜”表演的图片,但是图片数量较少,内容单一,且没有超链接,也就不能让网友进一步了解“跳菜”。此外,对于“跳菜”配套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不足,不能形成文化产业,不利于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跳菜”的主要形式

(一)原生跳菜

“原生跳菜”通常在农村婚、丧、嫁、娶场合,应主人家邀請,以“跳菜”助兴,目前逐渐形成风气。以至于在当地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哪家办红白喜事不‘跳菜,都会觉得没有面子”。每个传承人,平均每年至少参与40场左右“原生跳菜”。特殊时,可能高达上百场。“跳菜”不仅流行于南涧县,而且流传到其他地区,成为相邻四方的一种风俗。不仅邻县巍山,甚至在近邻临沧市一带,当地人请客也请南涧县的跳菜队去“跳菜”。可见“跳菜”已经不局限在婚丧嫁娶场合,而是拓展到很多庆祝、纪念、对外宣传、展示、交流活动中去。

(二)舞台跳菜

“舞台跳菜”作为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在“原生”跳菜的基础上,传承了“打歌”的舞步,沿用了“原生跳菜”中的音乐元素,紧扣粗犷、豪迈的风格特征,应用现代舞蹈编排技法,编创成符合舞台艺术要求、符合观众审美趣味的舞台作品。虽然经过加工改编,“舞台跳菜”仍是一种传承方式,只是舞台表演更侧重对外宣传。“舞台跳菜”是南涧跳菜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观赏性强,宣传迅速,是对外艺术交流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在省外,通过“非遗”交流、民族艺术展演、国内外重大演出和赛事不断扩大“彝族跳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宾馆跳菜

宾馆跳菜是伴随着近年来南涧旅游产业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跳菜表演新形式。外地游客到南涧县旅游时,会在当地住宿数天。专门为这些外地游客提供的跳菜表演,就称之为“宾馆跳菜”。对于外地游客来说,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上的差异,会对跳菜这种表演形式有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通过手机将跳菜表演录制下来,发到微博上、朋友圈。通过这些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属性,也会让更多人了解跳菜,是一种有效的宣传与推广手段。与原生跳菜相比,宾馆跳菜的表演性更加强烈,对表演艺人的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宾馆跳菜作为一种向外界传播“跳菜”文化的有效渠道,伴随着近年来南涧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开始得到本地地方政府和民间艺人的重视。

(四)学校跳菜

学校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跳菜”这一技艺写入教材中,可以让学生对跳菜的产生背景、表演形式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近年来,南涧县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例如县旅游局与教育局联合,将“跳菜”写入小学语文教材;县旅游局与南涧县职业高级中学合作,在职高开设了“跳菜艺术班”,专门培养跳菜爱好者和传承人。学校可以大批量、规模化的培养跳菜传承人,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青年学生,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在推动“跳菜”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除此之外,近年来南涧周边一些地区也尝试在校园内开展“跳菜”相关的教学活动,借助于学校在文化传播上的系统性、规模小和专业性特点,学校跳菜也成为现阶段彝族“跳菜”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保护形势。

三、跳菜的保护与发展路径

(一)整合文化资源,提升跳菜艺术的文化内涵

任何一项艺术活动的形成,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群众的生活智慧。跳菜不仅是一种在南涧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的表演形式,而且也成为了彝族文化的代表符号。在传承和发展“跳菜”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原本的艺术内涵,也就降低了“跳菜”本身的认同度和价值性。因此,地方政府、文化部门、文艺工作者,应当结合南涧彝族的其他优秀文化,进行文化资源整合,例如彝族的茶文化、酒文化等,在进行“跳菜”舞蹈表演时,同时向游客介绍酒文化、茶文化,让游客领略彝族文化魅力。在“跳菜”的传承和保护中,要深入挖掘跳菜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做到“以点带面”,以“跳菜”为契机,将彝族的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也一同传承和发扬下去,这也是我们开展“跳菜”传承与发展工作的根本目的。

(二)拓展传承渠道,壮大传承队伍

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无人是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传承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少数民族本身人口基数小,加上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冲击影响,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到周边的城市工作,不愿意再回到乡村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艺。面对这一客观问题,在“跳菜”的传承和发展中,就需要拓展渠道,尽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跳菜”的宣传、传承队伍中。例如,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将“跳菜”这种传统技艺写入教材,让其他民族的学生也都能够了解彝族“跳菜”。此外,还可以借助于新媒体,制作“跳菜”表演视频,发布到微博、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让全国各地的群众都能够了解并喜欢“跳菜”。只有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跳菜、喜欢跳菜,才能壮大跳菜艺术的传承队伍,从根本上解决“跳菜”艺术传承人的问题。

(三)实现跳菜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

“跳菜”的传承与发展,既需要文化工作者、广大群众积极的投入到“跳菜”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中,同时又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南涧县自身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政府部门每年投入到“跳菜”文化保护上的资金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将“跳菜”表演与地方特色旅游相结合,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南涧县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例如灵宝山上的原始森林、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在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为游客提供跳菜表演,组织游客观赏彝族风情园等,通过旅游增加收入。将这部分收入投入到彝族跳菜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同步发展。另外,在发展旅游业时,广大的游客本身就成为了“跳菜”文化的传承载体,他们在观看跳菜表演后,能够被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所吸引,进而通过“口碑效应”,让更多的游客带着好奇心来南涧旅游,既可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又能够壮大跳菜文化。

四、结语

彝族“跳菜”虽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与其他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一样,都面临着传承困难、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地方文化部门和文艺工作者,要充分依托各級政府关于“跳菜”文化保护的政策文件,认真分析现阶段传承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多项措施,拓展传承渠道,加强保护力度,实现跳菜这门传统技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丹业,扬波.无量山下歌飞扬跳菜之乡笑语欢——南涧彝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暨中国南涧跳菜艺术节剪影[J].今日民族,2015(12):39-41.

[2] 曹一梅,王迪.浅议民俗文化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南涧彝族“跳菜”为例[J].魅力中国,2013(2):131-133.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创新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