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兵败“大众”实证分析及其启示

2018-12-05 10:59钟小根
市场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合资企业利润率通用汽车

摘 要:研究分析数据主要来源1996—2018年23年《财富》世界500强数据。在营业收入和利润方面,通用汽车企业不如大众汽车企业。通用汽车营业收入呈现下降发展态势,大众汽车则呈现上升发展趋势,通用汽车兵败大众汽车。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逐鹿中国汽车市场,因为汽车产业王者之战离不开中国汽车市场。中国车辆市场为美德车企发展创造了好机会,我国通过国际商务谈判来解决中美德车企合资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众汽车;通用汽车;营业收入;利润率;合资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1-0008-02

《财富》世界500强2018年榜单,德国大众汽车营业收入2600.28亿美元,美国通用汽车营业收入1573.11亿美元。2018年德国大众汽车企业用实力战胜了美国通用汽车。《财富》500强1996年榜单,1995年大众汽车营业收入614.89亿美元,同期通用汽车营业收入1688亿美元。23年汽车企业发展过程中,美国通用汽车发展为什么如今不如德国大众汽车发展呢?

一、 1995—2017年23年数据实证分析表明通用汽车兵败大众汽车

(一)2008年后营业收入大众汽车多于通用汽车,呈现逐年扩大发展趋势

1995—2017年23年营业收入比较分析由图1可知,美国通用汽车企业营业收入线呈现波动下降的发展趋势。德国大众汽车营业收入线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2008年是分界点,2008年前,美国通用汽车营业收入高于大众汽车企业营业收入。1995—2006年虽然大众汽车营业收入呈现不断增长发展态势,但是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营业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实力差距。1995年通用汽车比大众汽车营业收入多1073亿美元,2006年多750亿美元。2008年后,德国大众汽车营业收入高于美国通用汽车营业收入。2006—2009年四年美国通用汽车企业营业收入巨降。2008年后德国大众汽车营业收入稳步多于美国通用汽车,并呈现逐年扩大的发展趋势。

(二)在营业收入方面:德国汽车企业比美国汽车企业更兴盛

在营业收入方面,德国汽车企业战胜了美国汽车企业。在1996—2018年2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美国通用汽车企业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四年都位居榜单第一名;1995年美国通用汽车营业收入1688.29亿美元,是德国大众汽车营业收入614.89亿美元的2.75倍。2017年德国大众汽车营业收入2600.28亿美元是通用汽车1573.11亿美元的1.65倍。相对于德国汽车企业,23年中美国汽车企业相对表现颓势。从自身历史维度比较看,1996—2018年的23年中,美国通用汽车2017年营业收入1573亿美元,少于1995年营业收入1688亿美元。大众汽车2017年营业收入2600亿美元是1995年营业收入614.89亿美元的4.23倍。

(三)德国大众利润率线平缓,美国通用福特利润率线波动大

图2中的利润率是1995—2017年23年数据中利润除以营业收入等于利润率,通过数据计算处理得图2。通过1995—2017年23年利润率(图2)比较分析可得,大众汽车利润率线呈现比较平稳发展的趋势,美国通用汽车利润率线波动较大。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的利润率都呈现波动发展。1995—2000年,六年中通用汽车利润率高于大众汽车利润率;2001—2014年,这14年中由图2可知有十二年大众汽车利润率高于通用汽车利润率;2015—2016年通用汽车利润率大于大众汽车。通用汽车有五年负利润,2015年大众汽车为负利润(见图2)。德国大众汽车23年多年利润率高于美国通用汽车。德国大众利润较高是汽车企业发展态势好的重要保证(见图1和图2)。

(四)美国汽车企业获利不多不利于美国汽车企业参与世界竞争

为什么大众汽车企业状况会更好呢?大众汽车利润多年高于通用汽车利润(图2)。美国汽车企业不获得更多利润,这不利于美国汽车企业参与世界汽车行业竞争。在1996—2018年23年中,通用汽车企业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7年五年都出现负利润,这种情况导致通用汽车企业营业收入持续下降,2018年通用汽车再一次出现负利润。但是大众汽车企业23年只有1年出现负利润,是2015年。萌发于2006年、发病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是影响美国通用出现负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汽车企业不能怕转移技术,而不来中国等国家赚利润,这样美国会走入汽车企业发展的死路。美国通用汽车企业营业发展落后于日本丰田、德国大众两个汽车企业。如果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汽车企业将会更加落后于日本和德国两国的汽车企业。

二、 “通用”兵败“大众”进一步分析:逐鹿中国汽车市场通用汽车比大众汽车时间晚到13年

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逐鹿中国汽车市场,因为汽车产业王者之战离不开中国汽车市场。大众汽车与中国车企1984年合资成立上海大众,通用汽车与中国车企1997年合资成立上海通用,时间晚了13年。

(一)中国车企与德国大众汽车合资的起因及丰硕成果

1970年代末德国大众集团曾在泰国等亚太地区国家汽车销量大幅下降,甚至导致关闭汽车生产线。大众汽车为了加强与日本汽车車辆零部件制造商在亚太竞争。1978年11月,大众汽车董事长哈恩博士主动来中国,与中国车企代表进行自愿平等、互利双赢的商业谈判。经过多次富有成效的接触谈判,1982年大众汽车与中国上海车企签订装配合同,1984年中德合资成立上海大众,1991年一汽大众在长春成立。中德合资谈判中,德国大众自愿帮助中国建立完整的轿车产业。德国大众汽车与中国上海车企谈判中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前五年赚的钱不分红,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哈恩博士趁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获得了丰厚回报。2018年8月上海大众产量超过1900万辆,一汽大众汽车产量超过1800万辆。大众汽车从中国获得丰厚利润,成功抢夺了中国超大份额汽车市场。

大众汽车集团拥有大众、奥迪、兰博基尼、宾利斯柯达、保时捷等十大知名汽车品牌。大众集团与中国车企、汽车消费者结合成命运共同体。大众汽车营收业绩和中国汽车市场高度相关联。2017年大众集团亚太地区共销售450.6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高达418万辆。2017年大众品牌汽车全球共销售623.02万辆。亚太地区销售小计334.28万辆,其中中国大众品牌车销售317.73万辆。与中国大众品牌销售相对照,2017年大众品牌德国销售53.16万辆,美国销售量为33.97万辆。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为大众集团贡献了47.5亿欧元的利润。中国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轿车制造能力。

(二)中国车企与美国通用汽车合资的起因及丰硕成果

通用汽车与中国车企合资动作慢于大众汽车,中德合资车企创立十多年后,1995年通用汽车和中国企业签署第一份合资企业协议,1997年6月中美上海通用合资企业成立,五年后2002年成立上汽通用五菱合资企业,2009年成立一汽通用合资企业。2012年通用汽车及其合资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销售283.6万辆,2017年这一数字增加到404万辆。通用汽车和中国车企合资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 通用汽车兵败大众汽车之启示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2017年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都售出了400多万辆汽车。2017全年德国大众集团在中国共销售418万辆汽车,占该年全球总销量1070万辆的39.07%。美国通用汽车2017年汽车销售404万辆汽车,占该年全球890万辆总销量的45.39%。美国政府政策束缚了通用汽车企业手脚,汽车巨头克莱斯勒艾柯卡苛刻对待中国汽车企业,失去了大举占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机会,美国汽车企业家目光短浅错失机会。这是图1中1996—2018年23年间德国大众汽车超越美国通用汽车故事的可能解释。

(一)通用大众必须更加重视中国汽车市场,赚取更多利润提升自我竞争力

假如通用汽车不能找到中国汽车这样的替代市场,则中美贸易战将给通用汽车带来巨大损失。德国大众与上海汽车、中国一汽合资制造针对中国消费者的汽车,这些汽车产品利润较为丰厚。汽车分工要求各国车企通力合资生产高品质汽车产品。中国汽车设计者更了解自己文化,即更了解大陆消费者对车辆安全舒適等需求。国外跨国企业如果不和大陆车企深入进行研发制造交流合作,就不能更好地提供大陆汽车消费者需要的汽车产品。习主席在博鳌论坛表示汽车制造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和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这为美国车企来大陆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美国车企和中国车企合作合资,大举占领中国汽车市场,获得更多利润。因为只有企业赚得更多利润,才能为美国汽车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中国汽车市场不会亏待帮中国汽车发展的外国跨国公司。通过国际商业谈判,创造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通过国际商务谈判来解决中美德车企合资存在的问题

中国主张汽车产业发展靠自己,但也愿意接受国外汽车企业的帮助。中外车企通过自愿平等国际商务谈判,在共同获益基础上共同提高中国汽车制造质量,为大陆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汽车产品。早在1985年德国大众远见卓识,与中国进行商务谈判,创建合资企业,大众汽车成为中国车辆销售数量最多的跨国企业。德系车在大陆豪华车领域具有绝对优势,拥有大量高忠诚度的大陆汽车用户,2017年中国车辆市场为德国大众企业贡献了47.5亿欧元的利润。2017年德国戴姆勒汽车营收业绩好与大陆车辆市场高度相关。但是时间长了,美国车企高级管理人员便会担心大陆车企很快学习和吸收,美国车企技术转移是非常谨慎的。曾经美国福特企业对合资形式的顾虑,错失在中国汽车市场赚利润的良好机会。中国企业家会通过谈判方式实现包括技术在内双赢,谈判双方或多方在平等自愿情况下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和汽车企业担忧汽车先进技术流入他国不利于美国汽车行业发展,但是要知道,日本汽车企业的众多技术已经超越美国,美国总抱住汽车技术而不赚利润是理智行为吗?担忧汽车先进技术流入他国不利于美国汽车行业发展。

(三)中国通过进一步汽车市场开放提升车辆制造竞争力

通过汽车零部件制造历史积累,中国已经形成以自动化与机器化为特征的车辆制造能力。2017年中国产自主品牌高质量车销量达到约1086万辆。汽车制造能力提高后,提升高品质需要融合,中国汽车行业不断开放,必将带来更多创新汽车产品机会。大陆车企需整合可能利用的车辆制造资源,提高品质汽车制造能力,为中国车企生产更好汽车产品提供服务。中国需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引最关键汽车生产要素:汽车行业高端技术人才。加强汽车国际人才的引进,不断形成研发设计能力,这是提升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穆荣平.德国向中国的技术转移——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1997,11.

[2]朱敏之,柴世宽.中国—联邦德国更加深化的经济合作[J].瞭望周刊,1984-9-15.

[3]刘宇飞.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北京汽车和吉利汽车的案例分析[J].当代财经,2017,10.

[4]钟小根.丰田汽车国际化产品品质与发展保障力探究[J].市场周刊,2017,12.

猜你喜欢
合资企业利润率通用汽车
第一家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乐视网盈利能力分析
中国铁建将在阿尔及利亚成立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