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等地积极探索智能交通创新应用

2018-12-06 03:19
汽车与安全 2018年9期
关键词:远光灯徐汇区交通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智慧交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各地直面城市交通难点、痛点问题,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智慧交通水平,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江苏:“无人机交警”助力智能交通

今年6月,常州交警启用无人机巡查高架路段,机动车压线、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这样的“小动作”,都会被无人机“一览无余”,实时抓拍。

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通过4G信号传回指挥中心,车辆牌照清晰可辨。这些都会被录入交通违法数据库,作为执法依据。警方目前投入3架无人机进行抓拍工作,未来会覆盖全部高架路段。

这种警用交通管理无人机具有续航时间长、操控距离远、飞行稳定性好等优点,其搭载变焦镜头清晰度达600万像素,最大拍摄范围1平方公里。即便在雨雪恶劣天气,无人机也能正常工作。

此外,无人机还能协助交管部门监控车流量,通知轻微事故车辆及时撤离。有些车主发生轻微事故后不愿离开,导致后方拥堵,警车难以立即赶到,这时就可以派无人机飞到现场上空拍照取证,记录涉事车牌。无人机上安装了喇叭,民警通过无人机喊话,可以引导当事人快速处置并撤离现场,恢复路面交通。

天津:行人闯红灯大屏幕曝光

行人过马路时不看交通信号灯、闯红灯一直是交管部门在交通大整治中治理的重点。近期,天津市交管部门在南京路与营口道交口启动了行人交通违法人像识别系统首个试点。利用“电子警察”设备抓拍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行为,通过人像识别软件确定当事人相关信息,并通过行人闯红灯曝光台显示屏进行曝光,再由交警对违法者进行处罚。这一设备将陆续在全市主要路口推广使用。

天津不是首个试用“人像识别”系统的城市。多地已经启用此系统。

杭州:“声呐电子警察”上线

杭州交警试点在市区部分道路安装“声呐电子警察”抓拍设备,专治机动车乱按喇叭。

“声呐电子警察”通过采集声音信号和车辆图像信号的方式,经后台自动检测识别,对鸣号车辆进行精准查控。鸣号车辆被抓拍后,将立即通过电子显示屏现场实时显示车牌。

杭州不是全国首个应用“声呐电子警察”的城市。2016年8月,上海启用6套类似设备,一个月后增加19套。据上海交警发布的数据,首次启用的6套“电子警察”一个多月里查获4211起违法鸣号行为。深圳、北京也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上线“声呐电子警察”。

西安:黑科技专治滥用远光灯

夜间滥用远光灯,容易使对向车辆驾驶人视觉上瞬间致盲,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但因取证难,滥用远光灯违法行为十分普遍。近期,西安交警又一“黑科技”投入使用,用摄像设备对乱用远光灯行为进行信息采集。

随着技术的成熟,今后西安交警将借助新型科技手段,加大管理力度,组织全市性的整治行动,对滥用远光灯等影响安全驾驶行为进行严查,杜绝事故隐患。希望广大驾驶人在夜间开车当中能够合理使用灯光,顾及他人感受,也确保自己和他人的驾驶安全。

深圳:路灯竟能发射WiFi

深圳侨香路将建首条“智慧道路”,路灯发射WiFi、预留5G微基站安装空间、直接粘贴于路面具有蓝牙双向通讯功能的太阳能智能地磁道钉,满满都是黑科技。

“智慧道路”到底有何智慧?智慧道路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的智慧载体,实现道路服务品质化、管理科学化和运行高效化,将有效提升出行体验。侨香路将建设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和智能违法监管系统,实现交通自适应控制,提高路口运行效率,规范全路段交通秩序。同时,通过智慧路灯,提供免费公共WiFi服务和慢行信息指引。

上海:首个基于全视频的智能路侧停车管理系统上线

为了有效促进和提升城市形象,与政府行政管理,缓解“停车难”困难,最终让城市居民满意,上海首个高位视频智能路侧停车管理试点项目,即徐汇区太原路道路停车标准化管理试点项目正式上线。此项目是便利市民出行的民生工程,也是上海徐汇区积极转变道路停车人工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基于全视频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模式是智能路侧停车管理的一大创新,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依靠智能识别,包括车辆套牌识别、车位识别、车辆特征(颜色、品牌等)识别、车辆入位、出位识别、路况视频信息采集(车速、车流)等。

系统级软件服务实现停车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以视频智能化为关键建立路侧停车新的管理模式,以先进稳定硬件为基础提升停车效率多元支付手段为客户提供便捷停车服务体系,无论是对车主、经营方,或是政府来说,都能改善“停车难”问题。

所有信息全部通过视频、图像进行智能识别、智能采集,实现了车辆从进入车位到始离车位全过程的视频图像证据链的采集,也就是在停车过程当中,从入位到出位假如一个小时便可采集到8到12张图片。

系统通过自动识别把结构化数据提取出来,包括车牌、时间、车身、颜色、车牌等这些方面的信息,形成全部的停车证据链。有了这个证据链,无论对于停车的计费,还是对于车主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进行移动支付等各方面都有了充分的依据。

目前,上海市徐汇区太原路道路停车标准化管理试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实施中。太原路在徐汇区东北部,北起汾阳路,南至肇嘉浜路。长990米,沿线设置32个道路停车泊位。

针对太原路沿线32个道路停车泊位,为徐汇区提出“停车+道路交通管理”全方位的解决思路,徐汇区道路停车试点管理平台将实现对试点路侧停车管理的集中展示、调度、督查、运营和决策分析。

目标将通过视频自动检测和记录停车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结合停车费线上支付,停车诱导信息发布,实现路侧停车管理无人值守,节省人力成本,提升泊位周转率,从而实现道路停车智能化的管理。

猜你喜欢
远光灯徐汇区交通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上汽通用别克君越eAssist远光灯无法关闭
远光灯使用的若干建议
小小交通劝导员
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暑期系列培训落下帷幕
徐汇区凌云社区举办科学育儿亲子活动
正确使用你的“灯”
图说交通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