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

2018-12-06 12:05钟庆作温路娟编辑任风远
中国外汇 2018年5期
关键词:外汇局购汇银行业务

文/钟庆作 温路娟 编辑/任风远

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自2016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已有两年多时间。该系统实现了对个人外汇业务跨区域、跨银行、跨网点的全面监测,既提升了外汇局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银行办理个人外汇业务的效率。但在系统实际运行中,外汇局及银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对系统的调整和完善,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及工作效率。

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外汇局审核银行反馈信息的工作量大。以分拆购付汇信息为例。第一,外汇局在对银行反馈的信息进行审核时,原则上要求“使用人民币现钞金额+来自本人账户人民币金额+人民币转入金额”应与购汇所用人民币金额大体相当,但由于涉及人数及购汇笔数巨大,且每笔购汇发生的时间不同、汇率不同,需逐笔折算再加总匹配,审核工作量较大。第二,由于很多业务是由他行账户转入,反馈行无法查询转入人的身份信息,导致系统采集要素不齐全,影响后续分拆的认定和分类结果,进而也影响了外汇局的审核工作效率。

二是银行端系统功能有待完善。第一,由于各家银行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同、执行意见不一,反映到系统中的资金来源和去向信息在松紧尺度上易出现差异,难以从源头上保证结售汇数据质量。第二,由于银行端系统只显示剩余额度情况,而没有购付汇明细,在柜面办理业务时,客户如对余额有异议,银行难以进行解释说明。第三,按操作类型进行查询的功能受限。以个人结售汇业务为例,目前银行端系统只能查询正常办理及修改后、补录后的业务,对已删除及修改前的数据则无法查询,不便于银行及时掌握业务的办理情况。第四,数据统计功能受限。根据银行反映,新系统不支持按一定时间、区间查询,不支持区分业务渠道查询,不支持分行查询所辖各网点业务办理和信息反馈情况,导致银行报送旬报、月报、季报时只能依据每日手工逐笔登记的台账,不但增加了工作量,数据准确率也会降低。

三是银行业务考核功能存在瑕疵。第一,系统中“银行反馈信息审核不通过”和“未按时反馈管理信息”两项,仅显示统计数而无法取得相关明细,影响了外汇局对银行业务考核的认定。第二,银行业务考核统计表导出的数据无法按地区查看明细数据。第三,外汇局业务考核统计表导出的数据存在结汇删除及修改统计数与导出数不符、结汇补录和购汇补录无法按年度及月度导出、购汇修改统计数无法按月度导出等问题。第四,外汇局仅依据银行数据质量及反馈情况考核表对银行相关业务进行考核,但如何进一步量化评估,则无操作细则和统一标准。

完善系统的相关建议

一是完善外汇局端系统功能,提高审核工作效率。第一,增加外汇局端系统外币自动折算人民币功能及自动求和功能。改进后,系统应能按购汇当日的汇率自动将外汇逐笔换算成人民币并加总求和,使“使用人民币现钞金额+来自本人账户人民币金额+人民币转入金额”三项合计金额的匹配情况能一目了然。第二,完善外汇局端系统个人主体信息的查询功能。改进后,系统应可通过姓名、开户行、结购汇等信息查询个人主体身份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审核工作的效率。

二是完善银行端系统功能模块,改进经营管理。第一,在银行端现有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增加结售汇分段统计和个人结售汇明细查询模块,为银行窗口服务和业务操作提供便利。第二,恢复银行端旧版系统中按某一时间段进行数据统计的功能,实现既可按旬、按月、按年度进行统计查询,也可跨月或跨年进行统计查询,为银行进行业务统计提供便利,改进其经营管理。

三是统一标准要求,增强银行业务考核的可操作性。第一,实现“银行反馈信息审核不通过”和“未按时反馈管理信息”的明细获取功能。第二,统筹涉及银行业务考核的所有指标,并进行量化、细化,增强对银行业务考核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第三,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查找导致相关数据不符及数据无法导出的真正原因,提高数据统计的稳定性、准确性。

猜你喜欢
外汇局购汇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手机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
中大型机构IT资源管理方法研究
关于县域外汇局主体监管模式和路径的探索
个人购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