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策略

2018-12-06 13:03高丽菊
北方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林业

高丽菊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30)

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重要林业基地之一,经历了“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衰”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但由于资源的衰减,产业的限制,大兴安岭林区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大兴安岭林区的必然选择。

一、现状分析

(一)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仍居主导地位

大兴安岭林区的主导产业是以林木资源为对象的第一产业,2016年第一产业产值增加71.3亿元,同比增长8.2%,占GDP比重比2011年提高8.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仍占据林区经济总值的“半壁江山”,是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常态下的支柱性产业,仍是推动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林区己进入资源的后开采期和禁采期,原有的资源优势将会逐渐消失,林下经济、各种特色养殖、新兴替代产业等随之兴起,新的产业资源不断出现,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行业处于萌芽和发展期,这种状况严重阻碍林区的经济发展。

(二)第二产业转型发展

2013年以来,受木材停伐、原材料不足、产品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发展遭遇重创,以木材加工业为主导的行业产值急剧下降,2013与2014年,第二产业占比下降明显,分别比上一年下降10.19和12.61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全区加紧产业结构调整,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相继实施,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力,生产实现止降回升,第二产业发展势头朝良好方向发展,2015年和2016年第二产业增速分别达到了6.9%和5.1%,带动GDP分别增长0.7和0.5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分别达到9.3%和9.1%。

(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2012~2016年,大兴安岭林区第三产业以年均9.6%的速度保持增长,2016年第三产业产值增加59.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4%,较2011年的37.0%提高了4.4个百分点,对林区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传统行业在林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不断下降,由2011年的19.2%下降到2016年的14.6%,下降4.6个百分点。新兴现代服务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由2011年的2.0%上升到2016年的4.3%,提高2.3个百分点。生活性服务业以及非营利性服务业的出现为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总体看来,第三产业在稳步发展,但是内部结构仍需优化,以实现林区产业逐步转型。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大兴安岭林区的主导产业仍是以开采林木资源为主的粗放型加工业,对森林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占比过高,产值占据大兴安岭地区总产值的50%以上。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则占了12%左右,第二、三产业发展欠缺活力,产业横向协调性差,纵向发展水平低。第一期“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区木材产量由650万立方米调减到56.5万立方米,降幅直接拉动林业企业总产值下降了11.9个百分点,大兴安岭地区生产总值下滑6.3个百分点,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

(二)林区建设资金不足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最直接、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无偿拨款是该时期国有林区资金筹集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放开了国有林区非国家投资,民营资本和外资的投入占比有所增加,但国有林区资金来源的国家财政仍占极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财政拨款、专项拨款仍然是我国国有林区投入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占据主导地位。国家还曾明确要求,建立支持我国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并完善国有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森林保险制度、林木良种补贴制度,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也纳入地方政府统筹规划。由此可见,长期以来我国林业资金中,国家投入占主导地位并大幅增长,但资金总量仍然有限,且林区建设资金投入方向主要集中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上,不足以满足大兴安岭林区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资源不足

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大兴安岭林区人才大量外流,人才不足,当地人才结构主要以从事传统技术的中老年人为主,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达到49 132人,占全区就业人员的54.3%,高新技术行业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则严重匮乏,仅占全区就业人员的32.5%,就业空间有限,是人才外流的又一重要原因。“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地区的森工采运业大量萎缩,新兴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机会有限,机关事业单位成为吸收劳动者的主要单位,所吸收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79%。林区经济发展低迷,就业者待遇低,也是人才纷纷流向一线城市的重要原因。虽然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人才引进的措施,但由于工作环境艰辛,经济发展缓慢,再加上气候恶劣,很多人难以适应,致使人才引进困难,严重抑制了大兴安岭地区资源的开采利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四)林区体制改革滞后

体制改革障碍是影响大兴安岭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大兴安岭林区管理比较混乱,林区的管理与地方的日常管理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地区管理的过度分割导致了政企不分,治理混乱。这种政企不分的组织机构造成了各级部门互相推诿,没有责任意识,政府职能混乱,企业竞争力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的职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政府也形同虚设怠于管理,这些管理上的不足都严重制约着大兴安岭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

三、大兴安岭林区主导产业选择及相关建议

(一)应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大兴安岭林区产业发展的模式应是在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指导下,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重点建设一定规模的速生、优质的丰产林基地,以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旨,提升林产加工业的素质,加速非木质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显著、具有整体资源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实现大兴安岭林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一,通过整合,打造一批森工企业的核心生产项目和名牌产品。在现有产业发展格局基础上,坚持抓住一些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市场竞争力及较好发展后劲的生产项目,形成具有大兴安岭特色的森林旅游经济、林产工业经济特色和品牌。第二,确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从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劳动生产力等方面综合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的战略产业应选择第一产业中的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绿色农业和特色林业,第二产业中的纸制品业和木材加工业,第三产业中的森林旅游业和环保产业。第三,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森林旅游业。目前,森林旅游业方兴未艾,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只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协调与管理,即可形成很好的森林旅游品牌与服务。

(二)完善林区资本市场体系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第一,要建立能够促进大兴安岭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债券市场。国家应鼓励和扶持符合促进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筹资。第二,加快林区经济发展中股票市场的发展,促进林区企业上市融资,能有效缓解林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的现象。第三,创建林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给致力于林区经济发展的非上市公司,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售基金份额创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融资制度,共同促成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林区人才培养

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转型和持续发展,引进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要把引进和培养森林资源专业方面人才作为第一要务,产业发展中需求的人才既要“自产”也要“外购”。在自产方面,大兴安岭地区可与东北林大等高等林业人才培养机构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在外购方面,要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激励机制,让人才更多的走进来,给人才以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形成爱才、惜才的氛围。

(四)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地区内部要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明确区分政府和企业的职能。改变以往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充分发挥企业活力使其达到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力。政府建立专门的森林管理局,专门负责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以及对林场活动的监督检查,做好林区的“后勤”保障。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构建联合集团化管理模式,跟上经济改革步伐,为产业经济转型增添新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和产业情况进行分析,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发展应当改变单一的以林业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逐渐摆脱资源带给林区发展的限制,充分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人才作为林区发展的后续动力,逐步实现资源可循环、经济可持续,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宋希斌.大兴安岭要在发展持续产业上下功夫[J].中国林业产业,2007(2).

[2] 郎咸仁.抢抓发展机遇精心培育接续产业——访大兴安岭地委书记、行署专员、林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宋希斌[J].中国林业,2009(5).

[3] 赵新宇,程 龙.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选择问题研究[J].长白学刊,2009(5).

[4] 范泽辰.资源耗竭型城市转型与接续产业选择集群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J].天津科技,2009(2).

[5] 张维达,王连中.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林区林业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我的大兴安岭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