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药剂蘸根处理在绿宝甜瓜上的应用效果

2018-12-06 11:56高珏晓郝之讯丁加刚甄清伟刘天英
长江蔬菜 2018年19期
关键词:托布津主蔓根腐病

高珏晓 郝之讯 丁加刚 甄清伟 刘天英

甜瓜种植过程中易发生枯萎病、蔓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生长受到抑制,产量下降等。生产中为了防止土传病害,促进甜瓜生长,提高甜瓜产量和品质,常采用药剂蘸根等方法处理。以绿宝甜瓜为对象,比较了4种药剂处理对根腐病防治的效果以及对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 药剂选用及试验处理

选用鑫尊800倍液 (41%唑醚·甲菌灵悬浮种衣剂)、甲基托布津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福赛1 200倍液(27.8%噻呋·苯醚甲悬浮剂)、中农三宝:护瑞1 250倍液(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瑞苗清800倍液(30%甲霜·噁霉灵水剂)五谷盈500倍液(大量元素水溶肥料)4种药剂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

小区面积 54 m2,株距 40 cm,大行距 100 cm、小行距80 m,3次重复。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

甜瓜定植前一天傍晚 (2018年4月11日),按照每种药剂的使用说明,对穴盘中的甜瓜幼苗进行蘸根处理后放置在棚室内。4月12日定植,定植完成后,全棚浇水,以后进入正常管理。4月11、12日均为晴好天气,无降雨。甜瓜栽培管理及施肥水平中等,相对条件一致,整个试验过程,除试验处理的具体要求外,不改变其他农事操作。

甜瓜定植后22天(5月4日),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测量主蔓长度并记录每株主蔓完全展开叶的数量。收获(6月17日)时,选取每个小区中的一行(每个小区第二个畦的西行),记录(要求株数相同)全部果实的数量和总产量。采用SPSS软件对蘸根处理后甜瓜长势情况和产量进行LSD分析。

2 药剂效果分析

①对根腐病的影响 在收获时,空白对照和甲基托布津、福赛处理各有一个小区出现了因根腐病造成的死棵现象,空白对照处理死棵8株,甲基托布津处理死棵5株,福赛处理的一个小区死棵2株,其他处理的小区没有死棵现象。

②对主蔓长及叶片数的影响 供试甜瓜在定植后22天时,主蔓长为77.9~88.6 cm,虽然药剂处理后主蔓长有所增加,但都没达显著水平(图1)。药剂处理使主蔓叶数增加3%~20%,其中鑫尊处理增幅达20%,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中农三宝处理增幅也达到了11.2%(图2)。

图1 不同处理对甜瓜主蔓长的影响

图3 不同处理对甜瓜结瓜数的影响

③对小区结瓜数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每小区结瓜数无显著影响(图3)。

④对单瓜质量的影响 鑫尊、甲基托布津、福赛、中农三宝处理小区结瓜数比对照分别提高8.4%、7.7%、8.0%和8.2%(图4),其中鑫尊处理与对照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

⑤对小区产量的影响 供试小区甜瓜产量为65.3~82.1 kg,与对照相比,鑫尊、甲基托布津、福赛和中农三宝处理分别增产26%、5%、11%和16%,其中鑫尊处理与对照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图5)。

3 小结

从对比试验可以看出,41%唑醚·甲菌灵悬浮种衣剂800倍液、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倍液+30%甲霜·噁霉灵水剂800倍液+大量元素水溶肥料500倍液对绿宝甜瓜蘸根处理后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后无死棵现象发生,且甜瓜主蔓长、主蔓叶片数、小区结瓜数、单瓜质量和小区产量等均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其中41%唑醚·甲菌灵悬浮种衣剂800倍液效果最好,小区产量和单瓜质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

图2 不同处理对甜瓜主蔓叶数的影响

图4 不同处理对单瓜质量的影响

图5 不同处理对甜瓜小区产量的影响

蘸根处理技术投入成本低、费工少、操作简单,是一项少投入高产出的技术,值得大面积推广。但对甜瓜幼苗进行蘸根处理时,注意3个细节:一是药剂选用要恰当,根据甜瓜品种和地块容易发生的土传病害选择合适药剂,建议使用已经推广的药剂,混配药剂尤其要注意,若药剂未曾使用和推广的,先试验再使用;二是药剂浓度要合适,一定要根据药剂使用说明中标明的浓度进行蘸根处理,如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情况比叶面喷洒时浓度高50%即可,浓度过大容易造成药害的发生,浓度过小可能效果不佳;三是蘸根时间要准确,药液浸泡苗盘时,根据说明介绍的时间进行,药液浸泡时间、蘸根后到定植的时间间隔等,均按具体要求操作,一般在药液中浸泡10~15 s,待根系、育苗基质湿透,然后提起苗盘一角、淋掉多余药液,等待定植即可,有些药剂蘸根后可以隔夜再定植,有些药剂蘸根后则需要马上定植。

猜你喜欢
托布津主蔓根腐病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葡萄H形树形构建及管理要点
庭院葡萄树形的培养及主蔓衰弱更新复壮技术
庭院葡萄树形的培养及主蔓衰弱更新复壮技术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不同药剂及其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