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有意思的“米”,学有意义的“艺”——引领孩子学写作文

2018-12-07 07:29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中心小学赵一梅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6期
关键词:赵老师口水公公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中心小学 赵一梅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心灵手巧的煮妇面对无米的困境,也只能叹息作罢,不能为大家呈现美食,一个孩子,心中没有写作的素材,怎能编出作品来呢?所以,当下孩子一听到要写作文,就会抓头皮,发牢骚:“写什么呢?没什么好写的呀!”或者是假大空的话胡乱编造一篇,应付了事。

真的是孩子的生活单调得如一潭死水,没有流动,更没有波浪吗?不是,肯定不是。现在的孩子生活不要太丰富多彩,各式才艺培训班上起来,十八般武艺个个都能拿出一两样来。双休日亲子活动搞起来,亲近大自然,上山下水一定玩嗨为止。可见不是孩子没有生活,没有写作素材,是因为孩子缺少了“心眼”,即不会用眼去观察生活中的美与丑,不会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喜与悲。

面对这一现状,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去唤醒孩子,去留意自己的生活,写出真实的感受,让孩子找到有意思的“米”,找到写作的素材。请看一个“阿公公”的故事:暮春时节,家住乡村的孩子小张一放学就投入乡间田野,拔笋、摘阿公公,玩得不亦乐乎。一日傍晚,收获一小篮阿公公,孩子不忘“好东西要分享”。第二天一早,小张兴冲冲地提着一篮阿公公来学校。一进教室,他就大方地把满满的一捧送给老师,一脸开心地说:“老师,这个给你!”“好,谢谢!”“老师,我还有一篮要分给同学们吃!可以吗?”“好,等会语文课……”

老师话还没说完,小张就迫不及待地冲出办公室,奔进教室。等老师回过神来,走进教室时,看见有的孩子桌上摆着两颗红彤彤的阿公公,有的孩子嘴里含着什么东西,有的孩子两眼巴巴地看着小张分阿公公忙碌的身影。“孩子们,静下来。请先坐好,不要吃阿公公。”全班57个孩子定身法似的坐在位子上。“阿公公是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野果。现在看到它,也会情不自禁地流下口水。但小时候吃阿公公有时会吃肿嘴巴,那是因为吃了毛毛虫爬过的阿公公。农民伯伯在打草药水时,有时会不小心打在阿公公上,吃下去就更危险了。所以今天我们不吃阿公公了。”孩子们听到“不吃阿公公”这几个字时,脸上是满满的遗憾。

看着孩子们这么失落,老师灵机一动,说:“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件比吃阿公公更有意思的事!”孩子们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什么事?什么事?”“拿起手上的阿公公,好好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老师一说完,孩子们视阿公公如珍宝般地捧在手心,左看右看,上看下看,360度无死角地看完。3分钟后纷纷举起小手“我看到了阿公公是由无数颗红宝石组成的”“我看到了阿公公里面有白白的东西,好像奶油一样”“我看到了阿公公是空心的”……孩子们一边说一边问:“赵老师,真的不能吃吗?”“是”。孩子们只好咽了一下口水。

“不能吃,但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一闻。”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已经把鼻子凑到阿公公前,恨不得把阿公公塞到鼻子里。2分钟后,小嘴开始热闹起来“啊,酸酸的,但又甜甜的味道,我闻到了。”“我闻到了草莓的味道”“我还闻到青草味”“还有春天的味道”……一边闻一边又问:“赵老师,真的不能吃吗?”“嗯。”孩子们再次把口水咽了回去。

“不能吃,你们闭上眼睛摸一摸,又摸到了什么?”一指摸,双指摸,放在手心摸。“阿公公毛茸茸的。”“它的表面有绒毛,就像我们人的汗毛”“看,阿公公粘在的手上,它有黏黏的汁液”……“好想吃啊,赵老师,真的不能吃啊?”“嗯。”孩子们再次把口水咽回去了。

“孩子们,你们曾经吃过阿公公的举手?”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那么,以前你们对阿公公知道的有那么多吗?”“没有。我只知道它酸酸甜甜的,挺好吃!”“哈哈哈,所以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吃到阿公公,但我们看了,闻了,摸了后,对阿公公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不是更有意思?下次你去接触一样新鲜事物,也可以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体会,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接下来把刚才那个不能吃阿公公的过程写下来,就是记录刚才你们所看的,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

25分钟后,三分之一的孩子完成了将近500字的作文。35分钟后,大部分孩子完成了作文。一篇篇文章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看小金写的“清香、美味、酸甜的阿公公,赵老师竟然只让我们看,不让我们吃,这哪能对得起我们这些吃货的心啊!”小黄的“用手碰,软软的,就想吃。可惜赵老师说这个不能吃,口水只能再次往下咽。那么好吃的阿公公吃不到,多可惜啊!”小蒋的“我闻着气味,更加对阿公公恋恋不舍。同桌说了一句‘唉,心痛啊!’此刻,我也感觉到我的心在痛啊!”

听完发生在身边的这个故事,我感到孩子们个个都会写,都能写出自己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这究竟是什么能让孩子们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我想应该是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不是在过场,而是自己在用心经历着,有着“血肉”之感,所以写出的东西也有了真情实感。推而广之,老师就要引领孩子们从自己的感觉、情绪出发去找有意思的“米”,即找有意思的作文素材。因为对于孩子,任何一种未知到来时,他们都先用感觉去拥抱它,通过感觉获得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才是有意思的,才是真实的,才是让孩子最有写作冲动的素材。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梳理各种感觉与情绪:喜(高兴、快乐、开心……)、怒(愤怒、激怒、愤恨……)、悲(悲伤、悲哀、怜悯……)、惊(惊讶、惊喜、惊慌……)、恐(恐惧、害怕、担心……)、思(思念、想念、惦念……)以及平静、淡淡的幸福……

我让孩子把这些抄在小作文本上,每天孩子们会结合这些感觉,回味自己的生活。比如,我今天是否有过伤心的感觉,如果有,便找出是什么事让我伤心。然后作好简要记录。题目:《不合口味的早餐》。感觉:伤心。事件:早上一起床,看到餐桌上已经放好了早饭,玉米糊,还有蒸饺。我连吃了三天玉米糊,脸都已经吃成玉米色了。还有那干菜馅的饺子,我真的不想吃啊!……这种素材记录,很简单,寥寥几句,写出主要事件即可。目的是让孩子在常态的生活中,用心去感知点点滴滴,不会觉得每天都是在重复地过日子,没啥可写。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越来越细心地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看到新鲜事物也会问个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然后经大人指点,或者自己网上一查资料,本来混沌的,没心没肺的孩子就会获得大量的信息,写作的素材不知不觉间便产生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有些孩子有了好素材,却很难写成好文章。原因是这些孩子写作时会面面俱到,把所有素材杂乱地堆砌起来,没有围绕中心来谋篇布局,没有突出重点。他们往往由着自己性子,哪部分好写就多写些,不会斟酌哪些是对中心有用的,要多写。为了帮助这些孩子训练构思能力,我们要引导和教会孩子画思维导图。一般我们采用流程图来搭建文章结构,拿《厦门之行》举例说明,文章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大部分,我们先确定中间(猪肚)部分内容:第一、二两天鼓浪屿,第三天永定土楼,第四天厦门大学和曾厝垵,再细化每一天,经过哪些点,把印象最深刻的点写下来。

写作之前列好了这张图,孩子一目了然地就能看明白哪个详写,哪个略写,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写作文时就不会本末倒置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孩子知道哪部分该详写,但就是写不详细呀!怎么办呢?孩子写不详细的原因就是有效的信息量不够,信息量的获得可以通过两种途径。第一种我们可以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获取直接经验,就是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一定要调动多种感官去体会,对事物有全方位的了解。第二种是通过查阅书籍,网络,咨询有经验的人士获得的间接经验。有效信息够了,我们单独拿出这部分进行“显微镜”似的描写练习,孩子们就能信手拈来。而且只写这部分,孩子们就不会有写全篇的负担。这样在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中,如果能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围绕中心的描写,定然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了。

当然,写作也是一个慢的艺术,需要我们有一种“慢慢走,慢慢欣赏”的心态。就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用我手写我心”。只有孩子愿意写,作文才可能不断地进步。所以,我们要唤醒孩子们多长个“心眼”,发现身边有意思的“米”,有写作的冲动。再加上最基本的烹饪技术:思维导图搭建文章结构,调动五感获得直接经验,查阅书籍网络找到间接经验,就可以做出一道有滋有味的“作文美餐”来。

猜你喜欢
赵老师口水公公
我的 “蜡烛”老师
赵老师的眼睛
叫醒太阳公公
冬公公
超级难写的字
不要蘸口水翻书
太阳公公病了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