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

2018-12-07 02:30沈建光
中国外汇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贸易战汇率出口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迅速走弱的态势。市场上有人猜测,这是中国政府应对贸易战,主动为之的结果。但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近期人民币贬值并非政策主导的结果,未来人民币汇率也不会出现政策主导下的大幅贬值。

中美贸易战开打后,有观点认为,用人民币贬值来提振出口是重要的武器。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1—5月,中国外贸形势仍然表现良好,尽管对美出口未来或受到贸易战牵累,但根据近年来的观察,汇率若不是单方向大幅波动,对贸易影响其实有限。

如在2017年,人民币虽然对美元升值超过6%,但得益于海外经济的复苏,出口反而强劲反弹至10.8%;而在2014—2016年的人民币贬值阶段,由于外部环境低迷,出口反而不尽人意。而如果真地采取人民币贬值策略,则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其一,效果存疑。如果贬值幅度很小,则难以奏效;大幅贬值难免引致他国竞相效仿,使得第一次贬值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其二,如果大幅贬值,引发的恐慌可能会重蹈2015—2016年加剧资金外流与人民币换汇的覆辙,葬送中国政府前期为稳定汇率和重启人民币国际化所做的努力。

其三,大规模的货币贬值会削弱国内购买力和消费者信心,并向房市、债市、股市传导,加大系统性风险。

其四,令人民币大幅贬值对于中美贸易战而言是火上浇油,结局必是双输。明智的选择是以战促和,将中美双方重新拉回谈判桌。另辟新战场只能加剧矛盾冲突,并不明智。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中国政策层面传达出的讯息也是如此,即贸易战不打汇率牌。央行行长易纲表态,“外汇市场波动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的顺周期行为”,“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指出,“人民币汇率已进入双向波动的合理区间,经济基本面决定其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可能。作为一个逐渐国际化的新兴储备货币,人民币未来总体上会趋于走强”。

而近一段时间的人民币贬值,也并非政策主导。在笔者看来,近期人民币贬值主要是美元升值所致,也与市场对贸易战的担忧有关。

首先,美元上涨是大背景。今年4月中旬以来,美元走势强劲,一举补回年初的跌幅,重回95左右的高点。在此压力下,新兴市场国家遭遇资本外流冲击,阿根廷、土耳其、墨西哥、印度、巴西等国汇率遭遇重创。相比之下,人民币汇率稳定,并未出现贬值压力,近期人民币走弱带有回调成分。

其次,中美贸易战迫近带来的市场担忧情绪加大。自6月15日特朗普宣布对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以来,市场对贸易战的恐慌加大,中国汇市、股市、债市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反映了贸易战背景下,市场对于中国出口与经济前景产生了一定的担忧情绪。

最后,中美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一方面,美国经济向好,失业率下降,通胀压力出现,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6月加息后,市场预期今年美联储还将有两次加息;另一方面,中国5月经济与金融数据回调,中国央行也并未跟随美联储6月加息,而是通过定向降准来释放流动性。

综上,将汇率作为贸易战武器并不明智,也并非决策层的意图。笔者认为,应对贸易战,开辟汇率战场不仅不能起到增加出口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国内恐慌,加大看空与挤兑风险,甚至会加剧贸易战的对抗程度,为美国对华指责增加新的口实。未来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政策主导下的大幅下跌。从基本面看,人民币的贬值空间也有限。这是因为:外部看,美元已从前期的强势升值进入到目前的盘整期,再考虑到特朗普对全球发动贸易战的不确定性,未来美元进一步升值的空间有限;内部看,在贸易战开打的背景下,国内经济政策或迎来预调微调,在总体去杠杆的基础上,会更加注重监管的节奏和力度,以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紧平衡。

猜你喜欢
贸易战汇率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中国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购买商品来弥补对美贸易战亏损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给情绪找个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